民间借贷纠纷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判断.docx
《民间借贷纠纷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判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借贷纠纷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判断.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民间借贷纠纷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判断摘要I近些年来,我国法院审理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数量不断增多,该类案件的复杂矛盾之处也愈见明显。我国虽然对处理该类案件已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但是民间借贷案件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案情复杂多元化,我们无法完全穷尽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案情,这使我们现在在处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上还无法形成系统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本文先粗略地列举分析了法院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上的审理难题,然后阐述了我国现阶段有关民间借贷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最后列举了大量的司法审判案例来分析在具体情形下应如何判断和认定民间借贷证明责任。关键词I民间借贷;证明责任;证明标准一、引言截至2022年5月3日,在我
2、国裁判文书网上,输入案由“民间借贷纠纷”,可得1600万之多的相关裁判文书,可见因民间借贷而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的数量之多。不同于以往的民间借贷常发生于自然人之间,现如今的民间借贷的主体已扩展到了法人与非法人组织主体之中。同时,民间借贷纠纷相比较金融机构的借贷来说,借贷门槛更低,也更方便快捷。因为民间借贷的种种优点,更多的民事主体选择了这种借贷方式,导致了我国人民法院审理的关于民间借贷纠纷的案件繁多,以及近年来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呈现出“喷涌式”的增长。我国为了更好地解决民间借贷纠纷,在2020年,二次修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但是我国在处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并没
3、有完善的证明规范,相关的举证责任的规定也不明确,比如在因书面借据等引发的事实认定困难的情况下应该如何进行事实认定的问题尚没有解决。二、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在司法实践中的审理困境因以前的借贷通常发生在熟人之间,在熟人社会的影响下,借款人往往不会出现有钱不还,借钱不认的情况,法院在处理这种案件时也相对简单。在我国1991年出台的关于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中,其主要精神是强调保护合法的借贷关系,该司法解释对法院审理该类案件所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法官审理规范和证明责任分配规范,比如在借贷关系中利息约定无法查明的情况下,要偏向于存在利息约定、被告的适格条件、如何认定借款用途等。如
4、上所述,以往的借贷关系较为简单,因此该司法解释虽内容简单,但是几乎可以用于解决大多数的民间借贷案件。因现代金融、科技与经济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案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比如民间借贷关系的主体变得复杂,与以往的借贷通常发生于自然人之间,尤其是近亲属之间,不同的是,现如今的借贷还会发生在自然人与各金融机构之间,支付宝软件中的“借呗”服务,便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再如民间借贷的规模更大,以往发生借贷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生活、治疗家庭人员突发疾病等,因此以往的借贷规模较小,金额也不多,而现如今的民间借贷有可能是因为企业急需金钱运转等问题,借款的金额也明显增多。再如以前的借贷案件一般不会出现出借人不具备借贷
5、主体资格的问题,可是现在社会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放贷的金融机构,这就要求法官根据法律规范和日常生活经验去判断放贷人是否具有放贷资格。另外,现在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还遇到了一些新的审理难题,法院需要对借款人的借款性质进行认定,判断是个人债务还是夫妻的共同债务、是否是借贷人之间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判断是否是虚假诉讼、套路贷等情况。因借贷关系的复杂化,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时遇到的问题也更繁杂。比较我国近年来关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我们可以发现该类案件的案件事实证明标准逐渐提高,因此证明责任的分配问题也就更加重要。一些学者对解决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证明责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6、比如吴泽勇教授指出,民间借贷诉讼的事实认定的困境解决需要在罗森贝克的规范说的基础上,同时借助主张责任、证明的必要性等对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明任务进行具体分配。三、我国有关民间借贷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何谓证明责任,已在我国的理论界和实务界中基本达成共识。证明责任,又被称为举证责任等,对其无非有两种解释,一是民事诉讼当事人为获得胜诉判决,避免败诉结果损害到个人的合法权益,从而应承担的积极地向法院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证据的举证责任;二是在法庭辩论之后,因当事人无法提供达到证明自己主张案件事实存在时,法院应作出不利于该一方的判决,亦即该一方当事人承担诉讼中的不利。这两种解释又被称为主观上的证明责任和客
7、观上的证明责任,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证明责任进行了解释。李浩指出在我国关于证明责任的理论研究上,主流观点是客观证明责任,但是在审判实务界中,几乎采纳的都是主观证明责任。德国对证明责任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德国的学者将证明责任解释为民事诉讼当事人自己要提出证据向法官证明自己主张的责任,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行为责任。张卫平教授对德国的证明责任分配的学说进行了更详细的介绍,他以德国民法典为界来说明证明责任分配学说。他指出在民法典制定前,德国的学说有很多种,但是可以概括称为“待证事实分类说”,该说主张依据所需证明的案件事实的证明难度,来决定证明责任的分配。李浩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还对德国学者罗森贝克针对证
8、明责任提出的“规范说”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成立借款合同,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借贷双方达成借贷合意,二是出借方已向借款方实际交付借款。依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原告应当对该两个要件承担证明责任,即原告不仅要在抽象层面上主张事实存在,还要主张相关具体事实的存在。比如在被告否认借条为其所写时,原告应当承担笔迹真实的证明责任。我国2022年民诉法解释的第九十条和第九十一条试图将主观上的证明责任和客观上的证明责任均纳入其中,首先强调了当事人证明自己主张存在的举证责任,然后规定了当事人无法证明自己所主张案件事实的不利法律后果。同时该司法解释在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中规定了在仅有债权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间 借贷 纠纷 诉讼 证明 责任 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