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田鼠可持续防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
《布氏田鼠可持续防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氏田鼠可持续防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布氏田鼠可持续防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标准制定任务的来源根据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征集2023年呼伦贝尔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文件要求,编制了呼伦贝尔市地方标准布氏田鼠可持续防控技术规程。(二)主要起草及参加起草的单位和人员该标准由呼伦贝尔市林草局提出并归口。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草地啮齿动物同时具有益害双重作用的特点,作用的性质和强度与草原生态系统平衡与否密切相关。草原生态系统平衡时,鼠类个体型小,物质消耗量大,能量转化快,从而加速了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并通过挖掘运动,尸体、粪便及食物残渣回归等形式改良土壤,加之某些鼠类的特殊用途而表现对人类有益,但在种群数量激增
2、后,使草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其作用性质变得十分有害。它们主要通过啃食牧草,与牧畜争草。草原害鼠不仅大量啃食植物绿色部分,减少生物量,同时也危害植物根系,尤其对依靠根槃繁殖的禾本科优良牧草危害严重。当其数量高时,草原中优良牧草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利用价值显著降低,在严重地段甚至完全失去利用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大量鼠类的挖掘活动改变了土壤的表层结构,深层钙积土被抛到地面。这些浮土不仅抑制植物生长,而且极易被风吹起或被雨水冲散,造成植物覆盖度大幅度下降。挖洞掘土可使土壤水分损失四分之一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可下降一半,从而加速了地表裸露和土壤旱化。挖掘洞道,破坏生草层,形成秃斑和次生裸地的镶嵌体;推土
3、成丘,毁坏地表形态,不仅影响牧草机械收获,还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风蚀的突破口,最终导致了具有荒漠化景观特征的鼠荒地。鼠荒地加速草场荒漠化的进程,严重威胁着整个草地生态环境,成为我国可持续畜牧业发展和草原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鼠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退化草场适宜鼠类生存繁衍和害鼠失去天敌的制约。以往呼伦贝尔鼠害防治以化学药物防治(浪敌隆)为主,农药防治容易产生抗药性、耐药性和拒食性,药物不仅未能控制鼠害,反而对天敌猛禽和兽类等造成一次和二次中毒,害鼠种群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灭鼠后鼠密度较低,但在适宜生存繁衍的退化草场和缺乏天敌制约的环境中,通过补偿生殖,种群在短时间就恢复甚至超过灭鼠前水平,
4、不仅未能控制鼠害,反而导致作为草原害鼠天敌的珍惜濒危野生动物面临危害,缺乏鼠害防治可持续性,治标不治本。近几年,呼伦贝尔典型草原优势种布氏田鼠鼠害处于频发状态。据调查,鼠害危害样地平均有效洞口密度从2018年的760个/hA到2021年的2074个/h/,增长了2.7倍,个别严重样地有效洞口最高达6700hm洞口密布于地表,鼠道纵横交错,牧草消耗殆尽。从2018年至2021年发生面积和严重危害面积逐年增加,而防治面积少于发生面积的一半,严重危害年份防治面积约等于严重危害面积的一半,甚至五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见,鼠害高发年份,受人力物力财力所限,即使启动应急防治,也未能控制鼠害泛滥。2022年至2
5、023年虽然常发区发生面积、密度有所下降,但新发生样地增加,局部危害仍为严重。实践证明,应急式灭鼠,不能改变鼠类成灾环境条件,只要这个条件存在,鼠类就能以其自身的高繁殖力和种群内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其数量迅速恢复并造成新的危害。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不但未能有效控制鼠害,反而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平衡,导致进一步的生态环境功能退化和经济损失,缺乏鼠害防治可持续性,这显然与草原生态保护的初衷是相矛盾的。总之,过分依赖化学灭鼠剂的防治措施,耗费大量的资金,治标不治本,缺乏长期持续控制鼠害功能。鼠害治理的趋势是突出可持续整体效益目标,强调自然调控能力的强化并不断加大生态和生物防治
6、技术在综合治理中的比重,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因此,从系统管理水平出发,探索鼠害可持续控制防治方案是解决鼠害发生的必然趋势。2019-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生物灾害防控中心(原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总站)开展了一系列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现状调研,各草原牧区普遍反映现有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标准种类少、类别杂、指标单一、生态损失考虑不足,并且与“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草原保护和建设工作思路不适应,对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指导性严重不足。目前可检索到的有关布氏田鼠鼠害防治标准有农业部发布的草原田鼠防治技术规程,该标准包含几种田鼠防治技术操作要求,因为各种田鼠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
7、、种群动态不同,所以该规程针对性不强,而且采用对非靶标动物有毒性的杀鼠剂毒饵、熏蒸剂磷化铝(属于农业农村部规定的2024年底前淘汰的10种高毒农药,不适用于大面积防治且存在伤害天敌动物风险的捕鼠夹、捕鼠笼等器械,具有外来物种入侵风险的银黑狐野放、具有传播鼠疫风险、体内外寄生虫或细菌等与野生动物之间互相传染风险的驯养狗防治鼠害。该标准中危害指标也仅提出中等危害指标。防治布氏田鼠的危害,应使防治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当前缺乏针对布氏田鼠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亟需针对呼伦贝尔布氏田鼠的防治技术和防治标准,从鼠害发生根源上考虑,出台适用于当地自然生态的技术规程是必要的。近些年,国家和自治区先后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田鼠 可持续 技术规程 编制 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