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兀名称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学科(领域)道德与法治(社会领域)单元总课时7课时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责任意识年级四年级班额45课程类型国家课程背景分析一、单元主题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主题为美好生活哪里来,点明了本单元将以“工农业生产与劳动者”为主题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本单元承接以消费为主题的第二单元,以生产为主题。一方面帮助学生通过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整体了解国民经济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从经济生活的消费领域进入生产领域的学习、易于激发学生兴趣,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消费品生产过程的了解和认识。同
2、时,学生在了解劳动者生产活动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巩固第二单元养成勤俭节约、拒绝浪费好习惯的学习目标。二、教材分析围绕美好生活哪里来这一主题,教材设置了“我们的衣食之源”“这些东西哪里来”“生活离不开他们”三个课题。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首先从“一粒米”的生产过程入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农业生产,并以此为范例引导学生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农业是人们的衣食之源。第8课这些东西哪里来主要通过生活中常见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引入工业生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工业生产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并认识到我国工业生产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从工业制造大国向工业制造强国,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
3、型。第9课生活离不开他们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懂得劳动者之间是平等的,引导学生体会劳动者的艰辛,并能用实际行动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第7课和第8课是在解决美好生活“哪里来”的问题,第9课是在解决美好生活“谁带来”的问题,体现了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见物更要见人”的价值导向。基于以上的分析,结合教材中的活动情景我确立了本单元教学的核心观点一一美好生活劳动中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以此回答美好生活“怎么来”的问题。单元逻辑结构图如下:单元逻辑结构图美好生活41里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核心观点8.这些东西哪里来初步了解工业生产活动U识工业对人们生活的重意义U识我国工业生产
4、的现状及覆及总势9.生活离不开他们馒得人们的生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11将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平等的尊重和,潮劳动者,玲情他们的劳动成果怎么来哪里来见物更要见人谁带来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二上家乡物产养育我(家乡文明靠着丰富的物产而源远流长,体验劳动的艰辛,珍惜劳动成果)四下美好生活哪里来(尊重劳动者,懂得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感受并感激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二、课程标准的陈述和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指出“课程实施要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综合学习,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
5、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J以大概念为视角的“大单元教学”具有“大主题”统领、“系统化”分析、“整体性”编排、“结构化”关联的内涵特质。因此,以学科大概念来统摄和组织单元教学内容,将更为充分地揭示知识间的纵横关系。本单元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道德教育”中“尊重劳动者,懂得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感受并感激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国情教育”中“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对祖国未来充满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中“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课题核心素养核心落脚点7.我们的衣食
6、之源道德教育责任意识社会公德(尊重农业劳动者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担当精神(积极参与劳动)8.这些东西哪里来道德教育政治认同社会公德(尊重工业劳动者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家国情怀(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9.生活离不开他们道德教育责任意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树立劳动不分贵贱的观念)担当精神(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三、学情分析
7、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能够关注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但是生活体验不深,很难主动的观察思考餐桌上的这粒米是哪里来的,谁带来的,怎么来的。其实,这也源于学生的工农业生产基础知识薄弱,对工农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类别缺乏了解。对于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每个学生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部分学生存在轻视劳动者、轻视体力劳动者这样的问题,对劳动者有不正确的认识。对于现在的劳动现状,大部分学生把劳动作为一次性的展示活动,把它作为了一场秀。这与我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是背道而驰的。美好生活的理解作品分析法链接生活是什么是什么T关注衣食住行用T难以主动观察思考美好生活的理解学情调研分析核心观点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过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道德 法治 下册 第三 单元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