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钱谦益的“穷而后工”说.docx
《论钱谦益的“穷而后工”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钱谦益的“穷而后工”说.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论钱谦益的穷而后工”说作为明末清初文坛领袖,钱谦益汲古复雅、师心求变的诗学思想截断众流,泽被广远,是研究明清诗学不可绕过的一大关键。从陈寅恪先生发表名著柳如是别传至今,钱谦益与虞山派诗学渐渐成为研究热点,拓荒补白、富有新见的论著不断涌现。但由于钱氏初学集、有学集卷帙浩繁,文学思想丰富庞杂,尚有一些理论闪光点未得到足够关注。如其冯定远诗序一文中的“穷而后工”说,往往被研究者用来佐证钱氏论诗主情说或世运说,其在作者整个诗学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对“穷而后工”这一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重要命题的发展和贡献却被忽视了如丁功谊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引用冯定远诗序并认为“钱谦益把诗人的喜怒哀乐与世人的喜怒哀乐对立起来,诗
2、歌中的性情应该是独至之性,旁出之情(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14页)。李弗民清虞山诗派诗论研究已将钱说放在“穷而后工”思想发展史中考察,惜未能深入论析,也没有明确提出钱说的理论贡献,而且关于钱谦益“对于那些能自我穷蹇的诗人,他也深表赞扬”的观点与事实有所偏颇(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74-76页)。张炳尉“穷而后工”说的展开则认为钱说是强调“由穷愁困悴而生的激烈情感,往往比软沓平缓的情感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长江学术,2009年第4期)。从诗学体系而言,钱氏就“穷而后工”发挥出诗人之“性”、“情”、“学”、际遇多元互动而指导创作的观点,是其后来“灵心”、“世运”、“学问”
3、三者结合的成熟诗学观的萌芽。从文学思想发展史来看,钱氏在“穷”和“工”两方面都作出了新的阐释,尤其将“穷”的范围从诗人之际遇扩大到诗人本身并侧重于后者,是对“穷而后工”说的重要发展,并涉及到中国古代关于“诗人”身份的塑造与认同问题,值得重视。钱氏有关“穷而后工”的论说,主要见于初学集中冯定远诗序和有学集中唐祖命诗稿序、李缁仲诗序等文章,其中以冯定远诗序开篇之说最为集中鲜明:古之为诗者,必有独至之性,旁出之情,偏诣之学,轮困偏塞,偃蹇排鼻,人不能解而己不自喻者,然后其人始能为诗,而为之必工。是故软美圆熟,周详谨愿,荣华富厚,世俗之所叹羡也,而诗人以为笑;凌厉荒忽,敖僻清狂,悲忧穷蹇,世俗之所姗也
4、,而诗人以为美。人之所趋,诗人之所畏;人之所憎,诗人之所爱。人誉而诗人以为忧,人怒而诗人以为喜。故曰:“诗穷而后工J诗之必穷,而穷之必工,其理然也。1939这一段论证首尾完备、紧凑流畅。第一句话提出观点,二、三、四句从正反两面申说,末尾两句总结升华。“诗之必穷,而穷之必工”,是对“诗穷而后工”的解释:前一句对应着“然后其人始能为诗”,即必须达到“穷”的地步才能作诗;后一句对应着“而为之必工”,即达到了“穷”的地步就一定能作出好诗。“独至之性,旁出之情,偏诣之学,轮困倡塞,偃蹇排鼻,人不能解而己不自喻”这些“古之为诗者”所具备的素质,正是“穷”的内涵所在,也是作者对当下之诗人、诗学提出的要求通经
5、汲古是钱氏一贯的思想,在其诗学体系中,“古之诗人”和“古人之诗”一直居于典范地位,类似于“学诗之法,莫善于古人,莫不善于今人”(曾房仲诗序)的说法在钱著中比比皆是。其一日“独至之性”,指异于常人、孤僻纯挚的个性。在钱文中,这种个性是“敖僻清狂”(骄傲、孤僻、清高、狷狂)的,而非“周详谨愿”(温顺、谨慎、玲珑、从众)的。冯班(定远)“悠悠忽忽,不事家人生产”、“亡失衣冠,颠坠坑岸”、“阔略渺小,荡佚人间”1939等表现,即“敖僻清狂”的生动说明。其二日“旁出之情”,指充积于胸中却难以言说,每当感于情境、托于外物辄一发之的丰沛诗情。这样的感情“人不能解而己不自喻”,不同于寻常之喜怒哀乐,也不是日常
6、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所能尽,所以无处不可发,也无处不在,“喜而歌焉,哀而泣焉,醒而狂焉,梦而愕焉,嬉笑嘴呻,磬咳涕唾,无之而非是T909,“途歌巷舂,春愁秋怨,无往而非诗”1932。其三日“偏诣之学”,指不同流俗的、精深独到的学问。所谓“人之所趋,诗人之所畏;人之所憎,诗人之所爱”,诗人之所学、所好每每与大众不同,且专精独到,是成就学问的必由之路,“古之人穷经者未必治史,读史者未必解经,留心于经史者,又未必攻于诗文”,今之人“裁经割史,订歌古今T1884只是不学且妄的表现。在钱氏看来,文章“与钵鼎彝器法书名画近,与时俗玩好远。故风流儒雅、博物好古之土,文章往往殊邈于世1907,有清雅不俗之爱好的人
7、,往往擅长诗文。且古人之爱好并非玩物丧志,而是性情的表现和体道的途径,其人追耆逐好,至于破冢发棺、据航堕水,极其所之,皆可以委死生、轻性命。玩此者为玩物,格此者为格物,齐此者为齐物。物之与志、器之与道,岂有两哉?Tl952,于其所学往往可以上窥其志。其四日“轮困偈塞,偃蹇排泉”,指物质的贫乏、境遇的困苦和精神上的反抗。对诗人来说,世人羡慕追求的“荣华富厚”的生活是可笑的,世人诟病讥讽的“悲忧穷蹇”的生活反而是可贵的。文学的本质就是表现人性对现实的感受和反抗。“凡天地之内恢诡谪怪,身世之间交互纬l,千容万状,皆用以资为状”21557,越是真切地感受到时代的逼迫和生活的压抑,越能够写出具有充实内容
8、和真挚情感的诗歌。钱谦益在虞山诗约序中也说“古之为诗者,必有深情畜积于内,奇遇薄射于外,轮困结帽,朦胧萌折于是乎不能不发之为诗,而其诗亦不得不工1923,这里的“奇遇”不是指罕有的冒险经历,而是指怀才不售,不得已耐为退土,为旅人,为乞食之贫子,为对簿之累囚”0838的艰难境遇。此外,钱氏在引文中标举了“凌厉荒忽”的诗风,并与“软美圆熟”相对,以说明“诗穷而后工”之“工”,也就是诗歌的艺术表现和成就。“凌厉”指诗歌慷慨激昂,气势逼人,若风榴阵马,与“软美”相反;“荒忽”则指诗歌意旨深渺,难以尽明,与“圆熟”相反。钱氏评穷老不遇的徐仲昭之诗“雄健阵厉,如虬龙虎豹,攫孥蟠踞于行墨之间,欲与之角,而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钱谦益 穷而后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