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法电子教案【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要求】合同法课程是经济法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部门法学。通过合同法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我国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缔约.
-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1999年12月24日科学技术部令第1号发布根据2004年12月27日科学技术部令第9号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第一次修改根据2008年12月23日科学.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随堂练习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O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法律地位。2 .我国现行宪法是()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年.
-
依法履行义务学习重点+难点+练习一、学习重点(一)权利和义务相统一1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例如,我们享有受教育.
-
6.(本题分值:2)者深圳市海关提起行政复议第三次考试试题L单选题(本题总分50.0分,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总计50.0分)1.(本题分值:2)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法定期间是()A.一个月B.六.
-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一、学习重点(一)公民的基本权利1.宪法是权利保障书: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它所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是我们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权利。例.
-
公民基本权利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一、学习重点(一)政治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条件: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
-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一、学习重点(一)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L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它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是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
坚持依宪治国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 .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章节。这表明宪法()A.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B,是其他法律的总和C.规定了国.
-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随堂练习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属于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劳动权监督权A.B,C.D.2 .明明的爸爸在政府工作,一天,明明发现爸爸在办公.
-
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生产销售第三章登记第四章通行安全第五章停放与充电第六章其他规定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非机动车管理,保障道路.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学习重点+难点+练习一、学习重点(一)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1 .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代表,也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个人权力的象征,而是国家整体的代.
-
12.慧眼看交通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一、学习重点1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交通拥堵:随着车辆的增多,在早晚高峰等时段,城市道路常常出现拥堵现象。例如,在一些大城市的主干道,如北京的长安街、上海的延安路等,上.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每届任期相同。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C.国务院D.最高人民法院2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
-
“绿色通道”病情分级管理制度一、分级适用范围适用于我院急诊及其医务人员。二、分级依据(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三、分级原则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
-
1Z301010建设工程法律体系1Z301011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序号法律部门包括的主要法律1宪法2民法商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公司法、招标投标法3行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
-
第一章银行基本法律法规第一节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全部资本由国家出资,属于国家所有。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职能和定位是在改革开放后通过多项规范性法律文件逐步确立的。改革.
-
茶制品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我公司在茶制品生产等环节全流程安全生产管理,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报告,及时发现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依据中华.
-
茶制品生产企业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
-
2025最新版安全生产法题库(附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新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坚持()的方针。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C.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