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资源
(共31749
份)
用时:49ms
-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时第1课时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是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略读课文。本单元都是外国名著选读,带领学生.
-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重点难点重点: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难点: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学过程一、.
-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 .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3.
-
您当日文档阅读数量已到达上限,请登录账号提升每日阅读上限操作成功后,可点击鼠标右键菜单“重新加载(F0或者按“R”键重新加载文档。
-
平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方向平移2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数学的好奇心。3 .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
-
课题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型新授教学内容课本第:53、54页内容课时1课时备课人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提出:公园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草坪,如何计算这块空地的面积?这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 .内容分析本文是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
-
“绿色成长教育”理念下的 教师专业发展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与绿色成长教育2)品牌阐释教育是有关生命成长的学 问,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过 程。而绿色,是生命本身的颜 色,它所标示、代表的,正是原 生态的、活.
-
教育简报学校2024年3月4日三月春风暖雷锋精神传为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培养学生知善懂礼的优良品质,3月4日下午,我校召开“学习雷锋精神做雷锋接班人”主题班会。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从历史变迁中讲述雷锋.
-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一、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是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第1课。通过一年级空气单元找空气、观察空气的活动,学生已经认识了我们周围有空气,空.
-
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方案背景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增强劳动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制定一套基础教育阶段的劳动教育方案是非常必要的。目标本方案旨在:1 .
-
朗读者第9期观后感:这一生,我们都走在回“家”的路上朗读者第9期观后感:这一生,我们都走在回“家”的路上家是什么?家是灵魂栖息的彼岸,是心灵停泊的港湾;是我们在风雨中的想念,是挫折痛苦后的温暖。倦鸟归.
-
朋友圈最想和爸爸说的一句话1.如果说世界上有永恒不变无私的爱,那便是母爱和父爱,我托付明天父亲节那缕缕祥和安宁的曙光,捎去我真诚的祝福:祝你父亲永远快乐。父亲节彩信2 .如果一片树叶代表快乐我送你一片.
-
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范文一: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了人,同时仿造音神,终于使人类发出声来,而且教给人类知识和技术方法,同时他同众神之王宙斯及其对人类的统治霸权发起挑战。本文就是写普.
-
暴风雨中的舞者4海燕逐字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暴风雨中的舞者一一海燕逐字稿一、导入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高尔基的海燕。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
-
景阳冈精读引领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6.景阳冈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课型】精读引领课【教学目标】1 .默读课文,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2 .细读打虎部分,体会武松既有过人之处也有普通人的特点,体会施耐.
-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姓名张博文班级五(2)性别男电话所在村委(或暂住地址)具体到门牌号武进雪堰镇漕桥安和巷18号申报荣誉称号全面发展学生学期成绩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品社其他特长优.
-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知识点汇总1 .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2 .沙漠里的降水很少,白天阳光强烈,气温很高,夜晚气温骤降。仙人柱喜温暖向阳环境,耐干旱,适宜生长在炎热.
-
功能性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与思考作者:杨德铸作者简介:杨德铸,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高级教师。原文出处:小学语文(京)2022年第20221/2期第126-130页内容提要:功能性口语交际是口.
-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学科,而审美能力是艺术素养的核心,教师应该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生正处于逐渐形成审美的阶段,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