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药师资格考试资源
(共2354
份)
用时:26ms
-
学科重点学科三占流行性脑音SS膜炎细Sl性痢疾复习特点程念蛟多知识点多K易记易背易得分第一单元传染病学总论细目一传染病流行过程与特征要点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要点二传染病的特征1 .
-
中药学第十三单元理气药一、Al1、既能行气止痛,又能杀虫疗癣的药物是A、川楝子B、木香C、佛手D、沉香E、香附2、香附、乌药、木香共同的功效是A、降逆止呃B、疏肝解郁C、行气止痛D、行气导滞E、消肿散.
-
中药学第二单元中药炮制一、Al1、炮制的目的A、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B、干燥药材,利于贮藏C、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D、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E、以上都是2、下列各项中,哪项.
-
金匮要略第九单元黄疸病篇一、Al1、下列属于茵陈五苓散证候表现的是A、全身发黄B、食少脱痞C、身重便清D、小便不利E、以上都是2、金匮要略中,治疗黄疸湿重于热证的代表方剂为A、茵陈蒿汤B、茵陈五苓散C.
-
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基础知识(二)一、Al1、按照五行生克乘侮关系,“脾病传肾”的发生机制是A、相生B、相克C、相乘D、相侮E、母病及子2、八纲分阴阳,阴证包括A、寒证、实证、虚证B、热证、实证、.
-
传染病学一一第三单元医院感染细目消毒与隔离要点一消毒i原体“藉哒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丕同的传播媒介物上传染的发生。消毒种类:疫源地消揖和预防性消毒。消毒方法分为高效.
-
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专业知识(三)一、Al1、咳嗽之痰湿蕴肺证,咳嗽何时加重A、早晨B、白天C、午后D、黄昏E、夜间2、慢性支气管炎早期最可能发生的肺功能改变是A、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降低.
-
医学伦理学第六单元医德修养与评价一、Al1、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稳定的、习以为常的行为倾向和行为规范属于哪种医德评价方式A、社会舆论B、内心信念C、传统习俗D、科学观点E、客观舆论2、下列医德评.
-
中药学第八单元泻下药一、Al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大黄功效的是A、泻下攻积B、清热泻火C、凉血解毒D、逐瘀通经E、软坚散结2、有关大黄的使用注意事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妇女月经期忌用B、妇女怀孕期忌.
-
诊断学基础第一单元症状学一、Al1、以下属于抽搐的病史及发病年龄的问诊内容的是A、出生史B、发育史C、颅脑疾病史D、长期服药史E、以上都是2、抽搐的病因中,属于全身非感染性疾病的是A、败血症B、狂犬病.
-
伤寒论第五单元少阴病辨证论治一、Al1、伤寒论中体现“治未病”预防治疗学思想的证治是A、真武汤证B、四逆散证C、四逆汤证D、小柴胡汤证E、桂枝汤证2、真武汤治疗A、阳郁厥逆B、少阴阴虚火旺,心肾不交C.
-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单元病因一、Al1、下列哪项不是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外感性B、相兼性C、转化性D、季节性E、传染性2、六淫是指A、六种毒气B、风寒暑湿燥火C、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D、六气E、六气的太过和不.
-
中药学第二单元中药炮制炮制,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1.炮制目的2.常用炮制方法要点一炮制目的1.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2.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4.矫味、矫臭,便于服.
-
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基础知识(一)一、Al1、下列属于按照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滋水涵木B、抑木扶土C、培土制水D、佐金平木E、泻南补北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五行之“土”的是A、五脏之脾B、.
-
第五单元肾系病证细目一水肿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要点一概述本病在内经中称为“水”,并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素.
-
伤寒论第八单元阴阳易瘗后劳复病辨证论治一、Al1、伤寒解后,虚IK少气,气逆欲吐,宜选用A、半夏厚朴汤B、竹叶石膏汤C、半夏泻心汤D、蕾香正气散E、理中丸2、竹叶石膏汤主治A、余热未清,肝胃不和正B、.
-
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专业知识(二)一、Al1、急性支气管炎的对症治疗,咳嗽较剧无痰时可选用A、复方甘草合剂B、可待因C、复方氯化核D、溟己新E、盐酸氨浪索2、午后、黄昏咳嗽加重,咳声轻微短促者,多.
-
方剂学第八单元补益剂细目一概述要点一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补益剂适用于各种虚证,包括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要点二补益剂的应用注意事项应注意辨别虚实真假。补益剂多为滋腻之品,.
-
肺系疾病-感冒一、Al1、首次提出感冒病名的医著是A、丹溪心法B、备急千金要方C、医宗必读D、仁斋直指方E、金匮要略2、在一个时期引起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的感冒,称为时行感冒B、重伤风C、伤风D、冒.
-
RDPAC认证:RDPAC认证考试试题五1、多选新药的批准上市并不是一个新药研发项目的成功的终点,上市后的新药还将面临的考验包括:OA.药品质量是否稳定可控B.新药上市的长期安全性监测C.新药的市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