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药师资格考试资源
(共2354
份)
用时:24ms
-
卫生法规第一单元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一、Al1、下列关于卫生民事责任的构成叙述错误的是A、行为的违法性B、行为人有过错C、主要是财产责任D、损害的事实存在E、损害事实与行为人的过错有直接的因果关系2、下.
-
医学心理学第六单元病人心理和医患关系一、Al1、病人角色的特点不包括A、有寻求医疗帮助的责任B、有恢复健康的责任C、有接受帮助的义务D、减免平日“正常”的社会责任E、提供诊疗信息的责任2、下列属于住院.
-
诊断学基础第六单元影像诊断一、Al1、超声诊断可用来帮助判断以下何脏器的病变A、肝B、肾C、脾D、胰腺E、以上都是2、关于超声诊断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检测实质性脏器的大小B、可检测某些囊性气管的形态C.
-
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专业实践能力(一)一、A21、息者,男,30岁。咳嗽少痰,鼻干咽燥,喉痒时连声做呛,头痛微恶寒,身热,舌苔薄黄,脉浮数。其治法为A、疏风清肺,润燥止咳B、散寒宜肺,润燥止咳C、.
-
传染病学第二单元常见传染病细目一病毒性肝炎要点一病原学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是肝炎病毒,目前已证实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是病毒性肝炎的致病因子,但不除外仍有未发现的肝炎病毒存在。要点二流行病学甲型.
-
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相关专业知识(二)一、Al1、头晕胀痛,头重脚轻,舌红少津,脉弦细多见于A、肝阳上亢B、肝火上炎C、气血亏虚D、痰湿内阻E、肾虚精亏2、得神的面色特征是A、面色荣润,含蓄不露B.
-
中药学第四单元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一、Al1、在“十八反”中,除哪味药物外均与乌头相反A、玄参B、白及C、贝母D、瓜篓E、半夏2、妊娠禁用的药物不包括的是巴豆B、肉桂C、莪术D、三棱E、麝香3、妊娠慎.
-
您当日文档阅读数量已到达上限,请登录账号提升每日阅读上限操作成功后,可点击鼠标右键菜单“重新加载(F0或者按“R”键重新加载文档。
-
中医诊断学第一单元问诊一、Al1、以下均可由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目失充养所致的目部病变是A、目痛、目痒B、目眩、目痒C、目痛、目眩、目痒D、目昏、雀盲、歧视E、目眩、目痒、雀盲2、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
-
伤寒论第三单元少阳病辨证论治一、Al1、小柴胡汤证的病机为A、胆热内郁B、枢机不利C、三焦失畅D、脾胃失和E、以上都是2、太阳表证已罢,邪入少阳的表现不包括A、嘿嘿不欲饮食B、往来寒热C、心烦喜呕D、.
-
方剂学第一单元概述一、Al1、下列病证中不宜使用下法治疔的是A、宿食B、结痰C、虫积D、瘀血E、痞块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消法范畴的是A、消导食积B、消痞化积C、通导大便D、消痰利水E、消疮散痈3、下列.
-
内经第三单元病机一、Al1、素问调经论中:阳虚则外寒B、内热C、外热D、内寒E、以上均非2、素问举痛论认为产生各种疾病的基本病机是A、阴阳失调B、气机逆乱C、寒热错杂D、本虚标实E、体质虚弱3、素问举.
-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单元发病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要点一正气丕足谩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要点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要点一环境与发病气候因素,地域因素.
-
中药学第二十二单元补虚药细目一概述要点一补虚药的性能特点根据“甘能补”的理论,大多具有甘味。要点二补虚药的功效补虚作用有补气、补阳、补血与补阴的不同。有的补虚药还分别兼有祛寒、润燥、生津、清热及收涩功.
-
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专业知识(一)一、Al1、外感咳嗽忌用哪类药物A、宣肺止咳药B、疏散外邪药C、敛肺收涩之镇咳药D、发表散寒药E、清热解毒药2、治疗咳嗽,应以治肺为主,还应注意治A、心、肝、脾B.
-
中药学第四单元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细目一中药的配伍要点一配伍的意义1 .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2 .全面适应病情的需要3 .降低毒副反应要点二配伍的内容七情古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和药物的配伍关系称之为.
-
肺系疾病-肺胀一、Al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控制心力衰竭利尿药的用法错误的是A、小剂量B、短疗程C、持续给药D、可用氢氯睡嗪E、联合使用排钾和保钾利尿剂2、下列各项,不属肺胀特点的是A、传染性B、病久累.
-
诊断学基础一第六单元影像诊断超声诊断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可清晰显示各种管腔结构,如心脏、大血管及外周血管及胆道等。对活动界面能动态实时显示,观察心内各结构的形态和活动及胎儿发育。检测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
-
医学伦理学第二单元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范畴一、Al1、患者有权获悉与自己疾病诊治相关的一切信息,并根据自己的利益做出选择体现的是患者道德权利中的哪一项A、自主权B、平等医疗权C、知情同意权D、保密和.
-
2020年中医内科主治-专业实践能力(三)一、A21、某男,56岁,哮病十载,发作半月,经治略平,但仍感胸闷气短,动则喘甚,吸气不利,腰酸乏力,不耐劳累。或烦热颤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