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肝硬化的诊断、评估与防治对策多种慢性肝病均可导致肝纤维化和假小叶形成,导致肝硬化,成为沉重的疾病负担。全球约有1.23亿肝硬化患者,我国有700万肝硬化以及数亿肝硬化高危人群,包括约2.7亿非.
-
2024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及临床意义原理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erythrocyteosmoticfragilitytest)是检测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盐溶液抵抗力的一种半定量试验。在低渗盐溶液中,由于.
-
2024肝内胆管癌新辅助治疗难点及策略摘要肝内胆管癌(ICC)是原发性肝癌中的第二大类,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治性手术是唯一可以获得长期生存的方式。由于ICC具有侵袭性强、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
-
2024缺血伴非阻塞性冠脉疾病的治疗策略冠状动脉血管功能障碍导致的微血管性心绞痛和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是缺血伴非阻塞性冠脉疾病(INOCA)的常见临床分型。INOCA可严重损害生活质量,增加心血管事件风.
-
2024硬脊膜穿刺后头痛硬脊膜穿刺后头痛(PDPH)可能发生在脊髓麻醉、硬膜外镇痛或椎管内麻醉后。一般表现为头痛、颈部僵硬和/或主观听力症状。此外还可能伴有潜在的并发症,如硬膜下血肿、脑神经功能障碍或.
-
2024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迅速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其病理过程涉及复杂的时间和空间级联反应,是.
-
2024心境障碍的PET应用研究进展摘要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生活。但目前心境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的生物学标记物辅助诊断,影响.
-
2024结石成分分析在我国的发展概述结石成分分析在我国的发展可粗略的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主要以化学方法及在地质成岩方面的学者指导下借助X线衍射法、红外线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
-
2024癌症合并卒中患者抗血栓药物的选择癌症和脑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随着癌症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的存活时间也越来越长;相应地,癌症患者的脑梗死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癌症可能通过多种血栓形.
-
2024布加综合征病例分享病例资料患者男t62岁,近期确诊为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就诊于我院肝病病房。既往无病史。从事建筑行业,退休6个月。尽管患者已戒酒6个月,但实.
-
2024特殊情况腹股沟疝外科治疗现状及展望摘要目前的指南与专家共识对于特殊情况下的腹股沟疝外科手术少有涉及,学术界对于此类情况大多基于自身经验,难以达成有效共识。任何特殊情况的腹股沟疝外科处理都是基于.
-
2024孕前血浆和红细胞叶酸浓度测定的意义神经管畸形(neuraltubedefect,NTD)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我国每年有8万10万NTD患儿出生,NTD在各种出生缺陷中占首位1o叶.
-
2024晚期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组织学类型。约1%2%的NSCLC患者存在RET融合,RET融合患者经传统治疗.
-
2024狼疮性肠系膜血管炎狼疮性肠系膜血管炎(lupusmesentericvascuitis,LMV)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少见、致命的并发.
-
2024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指南意见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的重要并发症,可导致死胎、早产等围产儿严重并发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诊治和管理指南(2024版),围绕ICP的高.
-
2024新型减肥疗法对心血管影响要点众所周知,肥胖会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疾病(CVD)的患病风险,包括心肌梗死、心衰和卒中。肥胖患病率的上升可能抵消近期在CVD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取得的进展。.
-
2024支气管哮喘诊治年度进展摘要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介导的常见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在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上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给诊治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
-
2024欧洲乳腺癌放疗联合新型药物过去15年,新型抗肿瘤药物迅猛发展打破了原有的传统乳腺癌治疗模式,现已成为乳腺癌标准治疗方案。以放疗为代表的局部治疗也是乳腺癌治疗非常重要的手段,如何有效、安全地将新.
-
2024失眠症数字疗法的中国专家共识要点摘要得益于睡眠医学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失眠症数字疗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失眠症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技术,亟须临床、科.
-
2024最新专家共识: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发生异常。根据发生原理,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冲动形成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