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留置导尿管周围漏尿分析与解决方法留置尿管漏尿原因复杂,且处理棘手,临床上要及时且全面评估患者膀胱功能,可借助尿流动力检查,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漏尿的定义留置尿管后,安静状态、膀胱充盈情况下未.
-
2024遗传性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美国结直肠外科医生协会(AmericanSocietyofColonandRectalSurgeons,ASCRS)致力于促进结直肠肛门疾病的科学化预.
-
2024混合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治疗预后评估早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胃癌根治术。目前,国内外多项指南和共识均推荐内镜治疗作为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案,并根据病变浸润深.
-
2024超声内镜引导下组织取样的亚洲共识声明近年来,超声内镜(EUS)技术在细针穿刺活检(FNB)针、大体标本现场评估(MOSEX新技术如EUS引导下肝活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此,亚洲EUS.
-
2024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治与随访管理早期胃癌在亚洲国家发病率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善和进步,消化内镜已从最初的检查手段转换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经成为早期胃癌合理的治.
-
2024苯丙酮尿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苯丙酮尿症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alaninehydroxylase,PAH)缺乏引起血苯丙氨酸(p.
-
2024炎症性肠病鉴别诊断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ncl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
-
2024胱氨酸尿症的分型胱氨酸结石是由先天性胱氨酸尿所致,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胱氨酸结石是Wollaston于1810年在膀胱内首次发现的,它称这种来自膀胱的结石为膀胱氧化物(希腊语kystis)oB.
-
2024早发型胃癌的特点、治疗及预后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在部分地区的年轻人群中,胃癌的发病率保持不变甚至有所上升。发生于年轻人群的胃癌被称为早发型胃癌(.
-
2024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中IBl躲菁绿荧光染色方法选择和术中超声应用策略摘要随着对肝脏解剖认识的深入以及荧光腹腔镜设备的使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肝癌的首选手术方式,取得了良好的近远期.
-
202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抗病毒药物引起肝损伤的发生机制自2019年12月,世界各地陆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在近三年抗击COVID-19的诊治过程中,抗Co.
-
2024腹部钝性损伤CT检查规范和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腹部钝性损伤是急诊腹部损伤的最常见类型,约占80%,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引起腹部钝性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机动车碰撞、高处坠落、攻击和运动事.
-
2024择期剖宫产的时机选择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中国的剖宫产率已达46.2%,其中11.7%的剖宫产没有明确指征口。在努力减少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同时,剖宫产的时机选择也日益受到重视。选择.
-
2024胆道支架治疗远端恶性胆道梗阻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摘要:远端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包括胆囊炎、胰腺炎、复发性胆道梗阻、出血和非梗阻性胆管炎等,准确地认识这些相关并发症,及时采取有效治.
-
2024欧洲儿童间质性肺疾病诊断程序解读摘要儿童间质性肺疾病(ILD)是呼吸系统的疑难病,病种多而罕见,诊治困难,预后不良。遵循诊断程序并实行多学科讨论可提高儿童ILD的诊断水平,及时启动疾病针对性的.
-
2024护理质量指标: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一、指标定义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指统计周期内导管相关感染例次数与住院患者导管留置总日数的千分比。常见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根据监测内容不同,分为CAUTIxCVC和.
-
2024胱氨酸结石发治疗虽然胱氨酸结石这一疾病比较罕见,但因复发率高,生长迅速,最终可能导致肾功衰竭,故在临床上对其预防和治疗一直比较重视.。胱氨酸结石是终生性疾病,生长快,易复发,因此,一旦经结石分.
-
2024脑小血管病对运动、姿势及平衡的影响步态及平衡障碍和跌倒是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老年患者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然而,医学文献中记载的步态障碍及其对不断增长的老年人群的残疾负担的.
-
2024肾先天性畸形的诊断与治疗一、肾缺如和肾发育不良因生长障碍引起不发育或发育不充分,可造成患侧肾缺如(renalagenesis)或肾发育不良。后者肾体积很小,分泌量极少。在出生婴儿中,双侧肾缺如.
-
2024胆道癌的分子特征、诊疗和新药进展胆道癌(BTC)虽然较为罕见,但东南亚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且50%患者在确诊时已为进展期,生存期1年,其危害不容忽视。2023年,我国迎来了首个获批上市的B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