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不在场的在场:鲁迅与延安文艺座谈会-AbsentPresenceLuXunandYan'anLiteratureandArtSymposium.docx

    • 资源ID:998138       资源大小:57.74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不在场的在场:鲁迅与延安文艺座谈会-AbsentPresenceLuXunandYan'anLiteratureandArtSymposium.docx

    不在场的在场:鲁迅与延安文艺座谈会AbsentPresenceiLuXunandYan,anLiteratureandArtSymposium作者:张武军作者简介:张武军,西南大学文学院原文出处:文艺争鸣(长春)2023年第20232期第41-52页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23年07期过去,学界一提及“延安鲁迅"的生成,往往会从毛泽东的演讲论鲁迅说起,的确,这是毛泽东唯一的一篇鲁迅专论,怎么强调其意义都不为过。但值得追问的是,此前一直对鲁迅“生疏"的毛泽东,是如何形成他的“鲁迅论"?他究竟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情境中"论鲁迅"?1937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周年纪念日,刚成立的陕北公学请来毛泽东演讲,奇怪的是,陕公"居然没有留下正式的记录稿。后来,聆听过演讲的学员汪大漠到武汉,"私自"把他的听讲记录毛泽东论鲁迅,未经毛泽东审阅,投稿给胡风主编的七月。20世纪80年代,在党史研究者唐天然和诸多当事人的极力推动下,汪大漠的私人记录稿才正式被认可为毛泽东的著述,以论鲁迅为题,重新刊登在1981年9月22日人民日报第1版,随后被收录到毛泽东文集。毛泽东演讲直接引用鲁迅文章和观点的地方很少,"主张打落水狗"出自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他在一九三六年就大胆地指出托派匪徒的危险倾向",援引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但这篇文章由冯雪峰代笔,当然毛泽东和延安的很多人并不了解个中曲折,也可见毛泽东此时对鲁迅的确不很熟悉。毛泽东演讲引用最多的当属鲁迅给萧军的信简,由此论证坚持革命斗争的必要,引文出自萧军整理的9封书信,即萧军为作家"哀悼鲁迅先生特辑”整理而成的让他自己。萧军及其他鲁迅弟子推出的一些“纪念特辑",如作家译文中流很有可能被人带到延安,至少,刊载让他自己的作家2卷2号,毛泽东肯定有读到,而该期首页上萧军所写的本刊献词,毛泽东理应记忆深刻。本刊献词中萧军对鲁迅有明确定位,"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最伟大的前进的文学家,并且是一位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最坚决和最英勇的战士";毛泽东的演讲T始就首先道明:"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所站的地位。我们纪念他,不仅是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成功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本刊献词中萧军集中阐述鲁迅精神的实质就是斗争精神;毛泽东的"论鲁迅"是围绕着"斗争精神”的详细阐发。比对毛泽东的论鲁迅和萧军的本刊献词,再结合毛泽东对让他自己.的大段征引,可以说,此前并不怎么熟悉也不怎么关注鲁迅的毛泽东,其“鲁迅论"明显受"鲁门弟子"萧军的影响;或者说,他从萧军的"革命鲁迅""斗争精神”论说中找到了共鸣,也可以说,此时尚未来到延安的萧军已然参与到延安鲁迅形象的建构。鲁迅逝世周年的时刻,国共两党合作局面已彻底形成,党内很多人对"斗争"有所放弃,毛泽东"陕公”鲁迅演讲的前后几天,他的主要言行,都是在批评党内工作放弃斗争和无原则地迁就服从“统一战线"。毛泽东凸显鲁迅斗争精神的演讲,延安报刊没有公开发表,反倒是鲁迅弟子们在武汉办的七月杂志率先刊载。可见,毛泽东此时不仅和鲁迅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和"鲁门弟子"也是"息息相通的"。1938年,毛泽东在鲁迅艺术院的讲话,又一次谈论鲁迅,他强调说,"在统一战线中,我们不能丧失自己的立场,这就是鲁迅先生的方向"。此时的延安,王明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论正大行其道,毛泽东越发注意到鲁迅“两个口号”中的立场,捋的独立自主的革命立场和斗争精神,并在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新民主主义论进一步系统阐发。因而也就不难理解,当爆续鲁迅革命精神的“鲁门弟子”萧军1940年6月再次抵达延安后,他和毛泽东很快就有了建立在“鲁迅关系”上的密切往来,鲁迅也由此成为延安文艺场域中的一个重要存在。本文拟以“鲁门弟子”萧军和他的“鲁迅论"为中介,探究鲁迅作为"不在场的在场",是如何介入延安文艺的发展历程,如何成为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焦点话题,又是如何构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文本最终形成的核心元素。一、“鲁门弟子"萧军和"延安鲁迅”的契合与区隔1940年6月中旬,萧军第二次抵达延安,与之前的途经和短暂停留不同,这一次是他深思熟虑的选择。以传播鲁迅、宣扬鲁迅为己任的萧军来延安后不久,就开始着手预备鲁迅逝世4周年纪念会,他提前两个月拟好纪念大会的演讲题目一鲁迅先生的"品质"和精神,"想参酌共产党员的修养和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几篇文章来写主题是:鲁迅虽然不是一个党员,但是他却具备着革命的最高的品质和精神,想给那些卑俗的和机会主义的党员们一点警惕"日记中,萧军详细列出鲁迅品质和精神的几个面相,如"实践""不苟""学习""战斗"等。同时,结合自己两个月来对延安一些不良习气的感受,他很有针对性地指出:"浅薄,浮夸,自以为革命,这是鲁迅所噌恶的;攀缘附会,不凭自己的能力这是鲁迅所憎恶的。鲁迅要用自己的能力、利益,帮助党,决(绝)不想借党的光,把自己伟大起来,以遂自己自私自利的企图。""鲁迅的精神是每个人的精神,更是每个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鲁迅的精神才是中国化了的精神"。1940年10月19日,萧军撰写鲁迅逝世四周年延安各界纪念大会宣言,他印制了300份在纪念大会上散发,自己也作了大会发言。遗憾的是,他的发言没有留下文字记录,很有可能是即兴发言。据萧军日记记载,曾有一个“鲁艺"学生来反对他,理由之一是萧军曾在"鲁迅纪念会上说鲁迅和中国的孔子相象,这是不对的”。其实,把鲁迅和孔子比附恰恰是源自毛泽东的论鲁迅,毛泽东由此称赞鲁迅"中国的第一等圣人""现代中国的圣人"。这再次说明,毛泽东的这篇演讲稿,很长时间并不为延安的文艺青年所知,这也说明,作为早期七月杂志同人的萧军不仅穗毛泽东的“鲁迅论",而且到延安后有意靠拢毛泽东的“鲁迅论"。更直接的证明材料就是萧军撰写的大会宣言,他把"新民主主义"带入到鲁迅的精神宣扬,甚至把"百团大战光辉的业绩”作为鲁迅的“周年祭","政治一我们正在实现着新民主主义""军事一我们正在准备实现加紧地反攻文化一我们早就统一着枪和笔"。宣言中,萧军强调"鲁迅一生是为大众的:我们要坚决加紧开展大众文化运动"Ql),也紧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有关鲁迅“大众化”方向的论述。显而易见,萧军纪念大会上散发的“宣言",以及他的即兴讲话,较之于他日记中的纪念活动构想,"圆融"了不少,他把鲁迅纳入延安文化、把自己融入延安生活的努力,由此可见一斑。鲁迅逝世4周年大会之后,萧军继续不遗余力地在延安传播鲁迅、宣扬鲁迅革命精神,为此他做了很多具体而又实际的工作。例如,筹备和主持延安鲁迅研究会,召开座谈会,主编鲁迅研究丛刊和阿Q论集等。为了在延安更好地宣扬鲁迅,萧军的公开言说,常把鲁迅和延安的伟人毛泽东、朱德并列起来,称赞他们各自的革命贡献和共同的战斗精神。"在中国,我曾经看见过三位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者,那就是:鲁迅、朱德、毛泽东。他们出生的年代是相近的;背负着的历史底运命是相同的,最主要还是他们的共同的目的为民族、为人类一现实主义韧性的战斗法。他们有一面共同的旗帜一为民族、为人类一也有各自的旗帜,各自的队伍:一中国新文化底战斗者们;中国最革命的军队;中国最革命的党。"Q2)尽管萧军有意贴合新民主主义视域下的“鲁迅论",有策略地把鲁迅、毛泽东、朱德并列起来,也的确和毛泽东有了“鲁迅关系”的亲密往来,但他和毛泽东有关鲁迅的论述,仍存有不小的分野,萧军的“鲁迅论"和"延安鲁迅"仍有较大的区隔。毛泽东对鲁迅革命斗争精神的肯定,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革命立场出发,认定鲁迅是革命阵营的"自己人",是"马克思主义化"的,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而萧军到延安后一再声明,鲁迅"绝不想借党的光",而是在"帮助党"。直到晚年,萧军虽已反思年轻时的“狂妄",也已更加钦佩毛泽东的"论鲁迅",但他再次注释鲁迅给他和萧红的信时,涉及毛泽东"论鲁迅"中"马克思主义化”的表述,专门在旁边加了"边圈",并标注"这是否过誉了呢?"(13)由此可见,萧军并不想让鲁迅回收到延安的政治文化体系,相反,他是要用鲁迅精神来改造延安的思想、文化甚至政治。因为在萧军看来,不是党员的鲁迅却“具备着革命的最高品质和精神”,鲁迅的革命品质是教育和武装共产党人的利器。萧军发起延安鲁迅研究会时就宣称:”使每个在延安在边区的党人和非党人,能够懂得鲁迅,承继起鲁迅的精神使他们自动地强健起自己,自动地把整个身心埋进革命和民族解放的事业里。"(14)日记中,萧军就更加"直接大胆",把鲁迅视为革命的准绳和"道统"。1941年7月20日,萧军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他前两天与毛泽东的第一次见面。他们是从"鲁迅研究会的事以及鲁迅的事"谈起,”接着是谈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萧军用比喻来说明鲁迅对他的影响,"我好比一缸豆汁,鲁迅先生好比石膏或卤水,经过了他的指点,我才成了形,结了晶混水和清水分开"萧军接着记录毛泽东的回应,"彳尔这比方倒很妙啊!我们共同地笑了。”在谈到鲁迅先生底清苦生活,以及一些战斗的故事,他的眼睛似乎有感动的泪!"(15)自此之后,萧军和毛泽东开始频频聚谈或常有信往来。1942年2月10日,萧军在毛泽东家又一次畅谈后,他再次感受到相互"理解”的快乐,体会着从鲁迅和毛泽东两位伟人那里获取力量的满足。“从鲁迅先生那里我学得了坚强,从毛这里我学得了柔韧。他们全是这个时代的精华,我应该承续这些长处。"萧军在当天日记中总结他和毛泽东的确是建立在“鲁迅关系”上的密切交往,"每一次我们主要谈到鲁迅“,但下半句更有意味,"我应该像一个使徒那样传布先生的影响"(16)。后半句话经常被单独摘抄和征引,但整句结合起来分析更有意味,萧军所要传达的是他和毛泽东之间"鲁迅关系”的真正所指,即"传布先生的影响",而非接受、阐释、印证既成的“鲁迅论"。萧军的确是打心底敬佩毛泽东,认为他和鲁迅一样都是时代的精华,但两相比较,先生鲁迅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更高、更"神圣”些。他对鲁迅的崇拜"圣化"像宗教信徒一样虔诚,这是萧军和延安的"圣化"鲁迅看起来相似实则大不同的地方。正如他此前在周年祭中所说,"不是宗教徒,但却似一个愚蠢的宗教徒似的虔诚,来瞻拜我们所尊敬的人底骸骨"(17)。萧军也曾经坦诚“我从鲁迅那里懂得了宗教的感情",他常在日记里和鲁迅对话,简直就是与自己的"神"交谈一般,"你是辐射形的光""鲁迅是X集中的光"(18)。但并非有的研究者所云,萧军是借“鲁迅弟子"身份而在延安“获益良多沾鲁迅的光"而在延安被“另眼相看"(19),他不仅没想着用“鲁迅弟子”的身份获利(他客观上也的确有所受益),而且常因“门徒"和"布道"的使命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行,惹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例如,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他仍向毛泽东推荐鲁迅相关书籍和文章,"希望他更深地理解文艺,理解鲁迅先生,这对于革命,他自己,文艺本身全有好处”(20)。再如,萧军曾受邀和陈云谈话,他似乎根本不明白和组织部长谈话意味着什么,简单讲自己的一些经历之后,”并讲了些鲁迅先生们(的)生活故事,价值,一般文艺作家对革命的价值”。接着萧军开始向陈云布道,"你有工夫可以读一遍鲁迅全集吗,它对于你的工作一定有很大帮助,最好能每一个党人全能接受鲁迅的精神"(21)萧军院安很敬佩徐特立,获悉他只是对中国古典文学和苏联文化有兴趣,就力劝他读鲁迅,而且“答应帮他读鲁迅的书"(22),后来还专门赠送徐特立鲁迅石膏像。萧军很真诚地认为,用鲁迅精神去影响和教育”这些高级负政治责任的人",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他理应承担的使命。萧军日记中记载了太多类似的"布道”行径,他在日记中记下这些的时候,陶醉在其中,那种由心底而生的满足感、成就感,尽显无遗。然而,这些行径在旁

    注意事项

    本文(不在场的在场:鲁迅与延安文艺座谈会-AbsentPresenceLuXunandYan'anLiteratureandArtSymposium.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