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京即兴》、东方与抗议文化:解读艾伦·金斯堡的“中国作品”-ImprovisationinBeijing,theOrientandCountercultureAReadingof.docx

    • 资源ID:996015       资源大小:36.3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京即兴》、东方与抗议文化:解读艾伦·金斯堡的“中国作品”-ImprovisationinBeijing,theOrientandCountercultureAReadingof.docx

    北京即兴、东方与抗议文化:解读艾伦金斯堡的“中国作品”ImprovisationinBeijingz,theOrientandCountercultureiAReadingofAllenGinsberg,sChinaWorks作者:张剑作者简介:张剑,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北京100089原文出处:外国文学(京)2014年第20143期第122T29页内容提要:金斯堡1984年访华的经历和他在这段时间创作的诗歌作品已成为“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学界普遍认为他的“中国作品”表达了“对中国的真挚感情”。然而这些作品所反映的“问题”没有得到深入探讨。本文希望通过对金斯堡“中国作品”的细读,通过还原历史背景,阐释这些诗歌建构了怎样的“中国形象”,它们对异质文化持有怎样的态度,它们展示的“中国和东方兴趣”实质是什么,与金斯堡的抗议文化有何关系。期刊名称:外国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14年09期关键词:金斯堡/中国作品/东方/异质文化/叛逆中图分类号:1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oO2-5529(2014)03-0122-08艾伦金斯堡(AiIenGinSberg)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精神领袖,他的名字常常与离经叛道、狂浪不羁、酗酒、吸毒、同性恋联系在一起:他是一个无所不为的"坏孩子"、美国联邦调查局在案的"危险分子"。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他曾因在窗玻璃上涂写下流文字而被停学;因在宿舍藏匿盗窃赃物而被逮捕,最后被判精神失常而关进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医院。1955年他以嚎叫CHowI")一诗闻名美国,逐渐成为那一代诗人的代表人物。1984年他与加里斯奈德、托尼莫里森、威廉加斯、汤婷婷等组成美国作家代表团,对中国进行了一个月的访问。除了与中国作家广泛接触,在苏州和西安参观访问外,金斯堡还在中国多所高等院校举办诗歌朗诵会,拉着簧风琴朗诵嚎叫。(张子清:1112;贺祥麟:2728)在中国期间,他写下了包括北京即兴("ImproviSationinBeijing")、一天早晨,我在中国漫步(wOneMorningITookaWalkinChinaw)s读白居易("ReadingBaiJUyi")等诗歌作品。在西方,美国作家代表团访华的经历零星地见诸金斯堡的传记和其他类似文献,但是他在这段时间创作的诗歌鲜有人问津。在中国,金斯堡的中国经历和中国作品被多位学者提及,赵毅衡、张子清、文楚安、贺祥麟、刘岩、朱徽等都曾经对这几首诗做过评介,文楚安还曾经翻译过这些中国作品,认为金斯堡的"中国组诗独具魅力,向西方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户".(1994:32燃而,这些诗歌所反映的"问题"没有得到讨论。这些学者都给我们以重大启示,但是也留下了一些没有回答的问题。比如金斯堡到底在这些诗歌中建构了什么样的"中国形象"?它们对这个异质文化表达了怎样的态度?东方和佛教对金斯堡的诗歌创作具有怎样的意义?这与他的抗议文化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本文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一、文本与真实1984年10月,金斯堡作为美国作家代表团成员在北京参加了一个题为“灵感的来源”的座谈会。根据座谈会的发言纪要,他后来创作了北京即兴。在诗歌中,他回答了"我为什么写诗?"这个问题。他说,"我写诗,因为庄子不知道自己是蝴蝶还是人,因为老子说过水向山下流,因为孔子说过要尊重老人。"(2007:594)金斯堡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经典表示了浓厚兴趣,对其中观点表达了熟悉和认可。这些观点主要来自他阅读过的西方学者出版的书籍,包括庞德翻译的中国古代经典。他说,"我写诗,因为埃兹拉庞德告诉西方青年诗人/要注意中文的象形字”。庞德的榜样使金斯堡意识到中国诗歌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特别之处,与自己的诗歌理念不谋而合。虽然金斯堡到1984年才看到真正的中国,但是他对中国和东方的兴趣始于他事业的早期,1953年他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到了日本古代绘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后来他又从纽约公共图书馆的艺术书籍中看到中国南宋画家梁楷的释迦出山图,从而获得灵感创作了释迦牟尼从山上下来("SakyamuniComingoutfromtheMountain0)(Ball:386;文楚安,2000:29)1962年他游历了印度和亚洲,在那里他研读了藏传佛教的经典,认为西藏文化是"地球上最伟大的文化,如此独特,不可能在任何其他地方开花结果"。(Schumacher:376)这次经历对金斯堡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他在笔记中写道,"我突然感到不愿意受制于那种非人的力量,那种拓展认知范围的道德责任,只想随心所欲,做自己,生活在现在我突然感到能够自由地爱我自己,也爱身边的人,爱他们本身,爱我自己本身。”(Schumacher:394)佛教对于金斯堡来说是一个奇特的“灵感"。他说,"我写诗,因为我遵守菩提萨展的四大誓言":1,需要解放知觉的造物不计其数;2,自己的贪婪愤怒愚昧没有极限;3,个人的心境多得无数;4,灵魂苏醒的路径遥远无际。也许我们不能理解金斯堡的性政治与"佛陀达摩冥想"有什么关系,但是至少它暗示了金斯堡的思想结构中浓厚的东方色彩。1967年他在意大利拜访了埃兹拉庞德。在庞德对自己的错误发出了悔恨的自白时,他引用了易经来宽慰他,献上了一份“祝福”,表现了一个“犹太佛教徒”的宽宏大量。(SChUmaCher:492)在1970年代,他结识了一位定居美国的西藏喇嘛,定期参加后者举办的禅修班,奉他为精神导师,取法号"达摩狮"(DharmaLion),向他学习坐禅和冥思,尝试他所提议的即兴创作。正如诗人北岛在失败之书中写道:"东方宗教使他那狂暴的灵魂安静下来,像拆除了引信的炸弹。"(5)到1984年为止,中国对于金斯堡来说仅仅是文本化的中国,仅仅存在于书籍之中。他第一次看到真正的中国正是当年10月的中国之行。11月,在美国作家代表团返美之后,金斯堡开始在河北大学讲学。正是这次讲学经历,使他对中国有了真正的切身体验。为了授课,他重读了惠特曼的草叶集(LeaVeSofGrass),并创作了我如此热爱老惠特曼("ILoveOldWhitmanSom)一诗。他再次被惠特曼的诗意瞬间所感动:"酒吧童的眼神,采石犯人胡须上的汗水,太阳光中的妓女”等等。正如加利福利亚的超市(wASupermarketinCaliforniaw)-,金斯堡表达了对惠特曼的敬意,他们之间既是心灵的神交,又是身体的接触:"触摸这本书就是触摸一个人”。(2007:572)惠特曼式的自由诗体裁、绵长的诗行、平行的结构、囊括一切的清单、预言家式的口吻,用金斯堡的话说,这样的诗歌可以让他"无阻碍地呼吸"。惠特曼的诗歌风格的恢宏、思想的包容性,似乎可以将世界上所有的现象纳入:"我很大,我包含了大众。"在河北大学期间,金斯堡还创作了一天清晨,我在中国漫步一诗。诗歌记录了一名城市漫步者在保定进行的惠特曼式的游逛:他从校园出发,走进街道,甚至深入到这个当时仍未完全开放的城市的深处。我们跟随着他的眼睛,见证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的一个角落。(2007:57374)像惠特曼在曼哈顿漫步、在布鲁克林的渡轮上瞭望一样,金斯堡的诗歌运用了惠特曼式的“列举",捕捉到各种奇怪的细节:在河北大学门口学生们正在“舞剑";早餐摊上正在出售像“多纳圈"一样的油饼;一辆辆驴车拉着砖头和石头;小贩在摊上出售"香烟"、"中国桔子",以及"一盘一盘的花生,亮晶晶、指头般大小的冰糖葫芦";理发匠在路边摆出凳子,在墙上挂起镜子,给一个学生理发,"黑色头发剪至耳朵,齐刷刷横过后颈部”;"煤球"晾晒在人行道上,大白菜堆放在楼前,”等着被取回去下锅”。吸引金斯堡眼球的显然是一种不同于美国的生活方式,一种具有他异性的异国情调。文楚安先生说,"我们丝毫看不到金斯堡对中国阴暗面的嘲弄如果对照他那用强烈的蔑视描写美国城市生活的诗,便不难看出诗人对中国的真挚的感情。"(1994:35)然而,看似用中立态度列罗的各种细节背后却暗藏着不安,暗藏着对中国社会缺乏人文关怀、缺乏尊严以及环境污染的关切:鱼贩"盆里大大小小的鱼头,被砍下、仍活着";肉摊上,"半拉猪身子放在案板上,两只蹄子往外伸着“;绞肉机绞着牛肉,"白色脂肪红色肌肉和肌腱合在一起被绞成了肉的面条”。这些形象使人想起了痛苦、流血和不人道的屠宰。从工厂的巨型烟囱冒出的"黑色的烟雾直冲云霄",天空中弥漫着灰白色的雾霾,"隔一个街区,我就无法看见那烟囱"。骑自行车进城的妇女们都用"口罩捂住鼻子和嘴巴"。金斯堡所描写的最令人恶心的场景是一个大型停车场的茅厕:"进入厕所,蹲在一块砖上,排泄你的脏东西/或者站着撒尿,对着一个大洞,里边满是淡黄色的、一小时前拉的粪便,发出咯吱的响声。"也许金斯堡并不是在刻意丑化中国,也许这些确实是他在中国的所见。他的写实主义描写可能有点令人作呕,但这是他的一贯风格:他在嚎叫中描写的那些细节也许并不比这好多少。我想他一定是在诗歌中追求一种对中国文化的异质性感觉,用戏谑的方式将他的所见所闻呈现出来,以飨美国读者。他有点像传统的西方游记作者,像萨义德(EdWardSaid)在东方学(Orientalism)中所提到的那些法国游记作者,用敏锐的观察捕捉着异国情调:"东方被观看,因为其几乎是冒犯性的行为是怪异性的取之不尽的来源;而欧洲人则是看客,用其感受力居高临下地巡视着东方东方成了怪异性的活生生的戏剧舞台。"(103)二、古代与当今金斯堡看到的"真正"中国,与他在文本里所读到的古代中国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他对文本中国与现实中国的态度是不同的:前者积极、后者消极。1984年11月在上海复旦大学访问期间,他患上了严重的感冒。在宾馆里卧床休息时,他阅读了路易艾黎翻译的白居易诗歌200首,写下了读白居易(七首)。组诗总体上是金斯堡的中国见闻的回放,看似一时的遐想、细节的杂舌稣砌,没有什么结构,但是在细节背后,在惠特曼式的自由诗行里,包含着金斯堡对白居易的敬意、对中国给予他的特殊照顾的感谢、对成千上万民众的贫穷境况的同情、对故去亲人(父母)和故乡的怀念、对当代中国历史的思考、对佛教信仰的重申等等,(2007:574-77)基本上与路易艾黎的白居易诗歌200首的七个部分相对应:1,在人民中间;2,社会与政治诗歌;3,朋友与亲人;4,偶感;5,自然描写;6,妇女命运;7,自我描写。在诗歌中,白居易的古代中国与当代中国遥相呼应,金斯堡在古代中国中窥见了当代中国的影子。在第一首中,金斯堡躺在宾馆里,享受着暖气片带来的温暖("在这个国家这是稀罕的东西"),暖气这个特意为外国人安装的奢侈品对他来说是一种尴尬,因为"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寒冷中发抖":工人在黑暗中唱歌,用以保暖;戴白色头巾的大婶在保定街边卖柿子;船夫在长江三峡的岩石岸边拉纤;农夫在无锡用竹扁担挑水到菜地里浇水。贫富差异是金斯堡挥之不去的思绪,与那些苦难的人们相比,他是著名诗人,不用做苦力,这更增添了他的负罪感。后来他再次提到他是"来自地球那边的富裕国家",在中国"享受着有暖气的房间”、优质医疗和特殊餐饮。这些情感似乎都有白居易的卖炭翁、秦中吟等诗歌的影子,金斯堡的感慨大概是对白居易的著名诗句的回应:"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金斯堡在白居易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镜像:"我也是看上去面色苍白,头发稀疏”。白居易与朋友的友谊使他感动得"捂住我的双眼而哭泣"。在第三首中,金斯堡因为自己的朋友在美国受到迫害而心情沉重,犹如"一只鸡,砍掉头仍在跑,/从脖子喷出的鲜血洒满农家小院”。金斯堡感到自己与白居易有如此多的契合,以至于在第四首中他的思绪沿着长江"逆流而上/漂到了三峡以西",漂到了白居易曾经做过县令的四川忠州。白居易曾经以两江汇合为题,表达了一种合二为一、珠联璧合的思想:两只鸟在九月的寒冷中比翼双飞;两棵树在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即兴》、东方与抗议文化:解读艾伦·金斯堡的“中国作品”-ImprovisationinBeijing,theOrientandCountercultureAReadingof.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