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_T20638-2023步进电动机通用技术规范.docx
ICS 29.160.30CCS K 24G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GB/T206382023代替GB/T206382006步进电动机通用技术规范Generalspeci11cationforsteppingmotors2024-04-01 实施2023-09-07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目次前言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参数35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36检验规则157交付准备198用户服务19附录A规疮性试验方法20ffl1单步响应曲线3图AJ确定热阻和焦时间常数的试验电路图20图A.2测量过程参数说明21图A.3确定反电势常数的试验装置21图A.4由电感电桥测依电感的典型电路图22图A.5电流放电法测量电感的电路图22«1引出线标记和端r编号4表2安装配合面的同轴度6表3安装配合端面的垂直度7表4步电角Mk11表5振动13表6冲击14表7恒定湿热14表8检验项目及顺序16本文件按照GB/TL12O2O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辞GB/T206382006步进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与GB/T20638-200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疮圉(见第1章.2006年版的第1章),修改术语和定义(见第3.2006年版的第3章删除符号和单位(见2006年版的第4章”生加了外观、出线方式及标识、引出线及接线端强度、外形及安装尺寸、径向间隙、轴向间隙、绝缘电阻,旋转方向、空或牵入频率、牵出频率、起动矩频特性、运行矩频特性、起动惯频特性等性能试验见5.1、5.2、5.3、5.4、5.5、5.6、512,5.l7,5.l8、5.2l,5.24、525、5.26h增加了低温、高温、温度变化、振动、冲击、恒定湿热、质心、电磁兼容、寿命等试验(见5.32.533、534、535、536.537、538.539、54O),修改了附录AN除/附录B(见附录,2006年版的附录A、附录B).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IR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微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I西安微电机研究所有限公司,常州高兴机电有限公司、上海鸣志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常赛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旭泉精密电机有限公司、宁波九菱电机有限公司、山东山博电机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游锚科技有限公司、横川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东莞市维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敏卓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深圳市杰美康机电有跟公司、余姚市宏伟磁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爱纬斯电子有限公司、浙江精力工具有限公司、广东成信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钾恒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康盒新材料有限公司,义乌市老金模具有限公司,陕西云拓电器有限公司,广东特华科技有限公司、陕西亚特尼电子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引波、李宁、郭光鲜、黄捷建、丁旭红、金纯验、张红旗、林小小、王建云、钟木生、邱意想、蔡振,王申相、周建军、徐之秋、池海、黄建伟、平的、向东梅、金庆和、郑海修、张元林,王哲维.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06年首次发布为GB/T206382006»本次为第一次修W.步进电动机通用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步进电动机的基本参数、技术要求和试脸方法、检验规则、交付准备和用户服务.本文件适用于永磁式.混合式和磁阻式步进电动机的设计和制造.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H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755旋转电机GB/T 2423.1 2008GB/T 2423.2 2008GB/T 2423.3 2016GB/T 2423.52019GB/T 2423.10 2019GB/T 2423.222012GB/T 2828.12012 计划GB/T 29OO.262OO8定额和性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I试睑方法 试验B:高温环境试验环境试验环境试验 环境试睑第2部分,试验方法第2部分,试验方法第2部分:试验方法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M恒定湿热试验试验Ea和导则:冲击试验FJ振动(IE弦)鼠教N:itt度变化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I按接收质依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电工术语控制电机GB/T6113.203无线电横扰和扰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第23部分,无线电疆扰和抗扰度测量方法辎射疆扰测量GB/T6113.204无线电发扰和抗扰度测*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第2-4部分,无线电发扰和抗扰度测*方法抗扰度测*GB/T7345-2008控制电机法本技术要求GB/T10405控制电机型号命名方法GB 17799.3GB 17799.4JB/T 8162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发射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发射控制电机包装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GB/T2900.26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额定电流ratedcurrent步进电动机产生保持转矩时供给电动机绕组线电流的有效值.3.2幅定供电状态ratedpowersuppliedcondition步进电动机按徼定电流及规定的分配方式供电的状态.3.3空栽牵入频率nok>adpull-infrequency步进电动机空载起动无失步的最高脉冲频率.3.4摩入频率pull-infrequency起动频率startingfrequency步进电动机带规定负裁起动且无失步运转的最高脉冲频率.3.5摩出频率pull-outfrequency运行频率runningfrequency步进电动机带规定负袋运行而且无失步的最高脉冲频率.3.6自定位转矩detenttorque无励磁条件下永磁式或混合式步进电动机转轴上城加转矩而不引起连续转动时的最大静态转矩.3.7保椅转矩holdingtorque按规定励磁方式励磁时在转轴上箱加转矩而不引起连续旋转的最大好W转矩.3.8热阻thermalresistance热流的阻抗.3.9络时间常数thermallimeconstant在规定条件下给步进电动机施加恒定负载绕组温升达到稳态值的63.2%所需时间.3.10反电动势常数backEMFconstant在规定温度下,步进电动机单位转速下所产生的反电动势.3.11旗定时间settlingtime除另有规定外,步进电动机单步运行时.从转F苜次达到指令位置时起到转干振荡幅度衰减至步距角的1%以内所需的总时间注:更图1.3.12单步响应singlestepresponse步进电动机对单步指令的响应.注I单步响应因控制H不同用不同.见第I.标引说明:X箱一时WhYtt角位置,I超小2 粒定时间,3 单步时同.图1单步响应曲线4基本参数4.1 型号命名步进电动机(以下简称电动机)型号命名应符合GB/T10405或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4.2 电压等级骡动电压等级优先选用直流电压6V、9VJ2V.24V、27V、36V、48V、60V,80VJlOV.4.3 步距角磁阻式电动机步距角推荐值iO36O.6OO75O.9O:1OO1.125L5O18752253OO3.754.5O7.5O混合式电动机步距角推荐值,0.36、0.6二072、09、12、18,永磁式电动机步距角推荐值:3.6<3.75<7.5二15,18、22.5、30<5、90.4.4 励磁方式励磁模式有整步、半步、微步(细分)三种具体励磁模式通过驱动器设置决定.4.5 冷却方式冷却方式为自冷方式,也可根据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其他方式.4.6 工作制工作制应符合GB/T755的规定.5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5.1 外观5.1.1 技术要求电动机表面不应有镌蚀、涂M层脱落,碰伤、划痕,紧固件应牢固,接线板、电连接器及钻牌的字迹和内容应清楚无误且不应脱落.引出线或接线端应完整无损引出线骸色或接线端标记应正确.5.1.2 试验方法目测电动机及其附件外观.5.2 出线方式及标识5.2.1 技术要求电动机出线方式可采用引出线或接线端方式,也可采用电连接器方式出线.除另有规定外.带引出线的电动机,引出线(或带记号套的导线)颜色见表1.括号内的殿色是非优先选用的林代颜色,电动机带接线盆或接线端子板的端子标记号见表1.表1引出线标记和端子编号a)无星形点或无公共点相婚和酉端色每相末端色两相无公共端点1棕粽/白2CE缸/白四相无公共端点1僚松伯2疑tt/A30椎/白4黄黄/白b)有星形Je点或带公共城相以色出线的号三相有形点1馀12红2393星形端点惠(白)4四相有星形点1僚I2红23S34黄4星形缱点用白5表1引出线标记和场子编号(续)相疆色出线编号的相带公共1除I3932a24黄4公共(a(八)5公共红/黄(白)65.2.2 试验方法目测电动机出线方式及标识.5.3 引出饯或接饯第强度5.3.1 技术要求除另有规定外引出线或接线端的强度应符合GB/T73452008中5.3.1的规定.5.3.2 试验方法按GB/T73452008中532的规定进行引出线或接线端强度试验.5.4 外形及安装尺寸5.4.1 技术要求外形及安装尺寸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5.4.2 试验方法按电动机的外形及安装尺寸要求选用量具种类及精度等级,将电动机放置在常温条件下,使其达到稳定非工作温度后,逐项进行测5.5 径向间隙5.5.1 技术要求电动机的径向间陂不应大于0.02mm,或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552试脸方法将电动机牢固地轴向水平安装,可用干分表的测量头置于轴伸面上并尽可能旅近轴承位置按产品专用技术条件施加规定的力,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加在轴上,首先向一个方向,然后向相反方向.观察千分表两次读数之差即为径向间隙测St值.测量时,加力位置与下分表的测fit头位置应靠近.5.6 轴向间隙5.6.1 技术要求电动机的轴向间隙不应大于0.12mm.或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5.6.2 试验方法将电动机牢固地轴向水平安装,可用千分表的泅量头置于轴伸端面,按产品专用技术条件施加规定的力,沿轴向水平方向加在轴上首先向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