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篇)在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
资源ID:980974
资源大小:46.55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9篇)在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在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的讲话范文在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的讲话范文同志们:推进新型工业化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大国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着眼,聚焦我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分析了当前形势、发展态势、未来趋势,雄辩指出了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质量与效益的关系,明确提出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顶层设计、实践探索、方法路径,为我们指引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以定军山、武侯祠驰名中外,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重要指示,以开展“三个年”活动为抓手,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奋力推动工业大县向经济强县跨越。近三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6亿元、同比增长81。一、对主导产业高端化迭代升级。我们整合钢铁、有色金属等产业优势,做大现代材料首位产业,打造全省现代材料示范基地,推动工业产值向千亿级迈进。项目支撑强链主,组建以陕钢、汉钢、汉中锌业为龙头的现代材料产业联盟,推动镁铁银钛锌产业耦合发展,依托中厚板、冷轧热镀等项目,带动百万吨中厚板、百万吨优特钢、百万吨建材钢、60万吨带钢生产,帆钛综合利用、高端钢丝绳等43个项目梯次推进,中厚板、钢绞线填补省内空白。招商引资补链条,绘制链式招商地图,建立目标企业库、项目线索库,推行全周期“项目管家”制度,举办现代材料暨金属制品招商推介会,先后引进禹龙科技、天津宝丰园等95个项目落户,和信金属、鑫卓泰汽车模具当年招引当年投产。建强园区聚链群,以省级经开区创建为牵引,一体规划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中小微企业孵化园、海勉协作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一区五园”,搭建资产规模58亿元的沔州控股融资平台,建设标准化厂房53万平方米,56家企业拎包入住,亩均产值500万元、税收16万元,园区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95%。二、对传统产业绿色化低碳升级。我们坚持绿色循环理念,向绿而行、绿中掘金,推动生态颜值不断变好,经济价值逐年提升。加快技改降耗能,近3年投资45亿元,实施技改项目43个,压减百万吨生铁、70万吨粗钢,建成2个国家级绿色工厂,钢铁有色产品单位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碳排放强度下降3.89%。循环利用提效能,引进德润环保、华晟永利等10余户资源再利用企业互补发展,工业固废利用率93%,余热余压余气发电4.6亿度,建成全国首条锌废渣烟气回收系统,去年空气优良天数348天。数智融合增动能,积极融入秦创原,建成省级技术研发中心1个,推动21家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合作,陕硬公司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建成县大数据服务中心,赋能智慧工厂、智能产线、数字车间建设,陕钢能耗数据监测入围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优秀场景。三、对一二三产关联式协同升级。我们运用“工业+”“数字+”等模式打造多元业态,实现各类产业多点蝶变。用工业思维发展新农业,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机、品牌、设施、智慧、观光“五个农业”,壮大茶叶、畜牧2个十亿级和粮油、中药材、辣椒等5个亿元产业集群,建成天天养殖屠宰等工农融合基地,“沔水春”公共品牌带动30余种农产品,搭乘国铁帮扶快车走向全国大市场;培育美天易菇等36个龙头企业,穿透式推进村村通电商,带动农户增收、集体经济增长。用长线思维布局新能源,引进中国电建等企业,加快建设两个百亿级抽水蓄能电站、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光伏发电等项目,积极争取玉带河水库进入国家盘子,为产业发展增添动能。用增量思维发展新文旅,以陕钢3A级工业旅游为依托,探索工旅融合新模式;以5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倾力打造全国知名诸葛武侯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以“养家河百里生态画廊”为主线,打造省内外知名的茶山观光游、温泉康养游、秦巴山水体验游打卡地。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来汉中考察时“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委构建“六个体系”、争做“六个示范”总要求,持续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实干实绩争当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在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的讲话范文同志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型工业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制造业基础好、家底实,但是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距离总书记对提出的建设制造强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看到成绩,更坚定信心;同时也看到差距,可以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今天的会议不仅是表彰会,更是一个推进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战略机遇,深刻认识到新型工业化之“新”,既担负着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使命,也步入了形成新质生产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更多体现在依靠新技术激活新动能、拓展新领域开辟新赛道和增创工业发展新优势上,知重负重、勇挑大梁,努力为全国新型工业化探索新路、积累经验、提供支撑。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任务”,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强化产业集群思维,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抓好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焕新,就是做好“断舍离”文章,“断”粗放式发展模式,“舍”低端落后产能,“离”以高能耗高物耗和低价格竞争为主的老路,要推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改造升级、更新迭代,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向技术工艺高峰攀登。新兴产业壮大,就是要聚焦生物医药、智能电网、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以及车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积极扩投资、促创新、拓市场,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未来产业培育,就是瞄准未来网络通信、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型储能、元宇宙等科技最前沿,聚焦创新研发和场景应用,积极发展新产业新赛道,厚植未来发展新优势。要积极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大行动”,更加注重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打造数实融合强省。“智改”和“数转”聚焦硬件智能化改造和软件集成化应用的叠加,通过组织更新、流程再造和数字化导入,全面提升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网联”则重在依托工业互联网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制造业企业与数字服务企业的高效联接,打破信息孤岛,整合数据生产、存储、交互、分析和应用,带动技术、资金、人才、物资等优化配置。下一步,要全方位打造数实融合强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工业发展,引导人工智能企业与工业企业深度协作。全方位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布局网络、算力,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加快提升“智改数转网联“服务能力,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以数字技术为重要手段,加快工业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让绿色低碳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生态底色。要梯度培育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三类主体”,以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协同发展,支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整体提升。推进新型工业化,最终要落到具体工业企业的生产发展上。产业链供应链就像一条河,企业尤其是关键节点上的企业就是河道上的“闸门”,既可以保证河流畅通,也能调节水流,决定产业链供应链形态。更大力度培育链主企业,支持链主企业组建跨区域创新联合体、实施协同创新项目、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带动上下游企业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坚持扩增量、提质量,更高水平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努力成长为“单打冠军”“配套专家”。更有效率培育中小微企业,打通进阶式成长“快车道”。面对新的时代要求和环境形势变化,广大企业都要主动求变,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特别是要视质量为生命、把品牌当灵魂,力求形成更多国内知名、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制造”高端品牌。要厚植创新、改革、开放“三大动力”,为新型工业化赋能增力。工业“大而不全”“全而不优”的问题依然存在,我们要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更深层次深化改革、更高水平扩大开放。科技创新重在增强工业跃升动力,要谨记“无科技、不工业”,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产学研用对接融合体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体系等。深化改革重在完善工业治理体系,要积极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新型要素市场培育,优化市场监管方式,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扩大开放重在拓展工业发展空间,既苦练“内功”,又勤修“外功”,高质量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外资招引和服务力度,更加务实有效地汇聚和用好全球高端创新要素。要建强企业家、科研人才、产业工人“三支队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工业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有一大批箪路蓝缕、锐意进取的企业家、科研人员、产业工人;面向未来,我们更要依靠这三支队伍的创新创造。企业家是资源整合者和财富创造者,的企业家历来有情怀、有品格、有视野、有格局,要理解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鼓励大家扎根坚守实业、办好企业、争创一流。入选国家级人才数量占到全国10%,这是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我们鼓励人才向实体经济扎根,把我省产业基础厚实、科教资源丰富的“势能”转化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动能”,要更大力度培育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及青年人才,支持人才向科研高峰攀登。要更加注重弘扬工匠精神,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让产业工人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新型工业化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落实、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亲自统筹、亲自推动,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职能作用,做好各方面政策和要素保障,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在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的讲话范文同志们:推进新型工业化,既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力工业强市,加速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0210”行动计划,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塑造发展新优势,为奋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标杆城市、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篇章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加快建设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制造强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战略决策(一)新型工业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近代工业化共经历了四次革命,第一次是蒸汽技术革命,第二次是电力技术革命,第三次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第四次是数字技术革命(以人工智能、新材料技术、分子工程、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等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世界工业化进程三百多年,全球实现现代化的发达国家人口总数仅有大约11亿人。2020年,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在今后的30年,要实现14亿人口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支撑,这就决定了我国工业必须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世界迎来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工业变革的历史性战略机遇。在新一轮工业革命面前,我国与发达国家大致处在相同起跑线上。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