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docx

    • 资源ID:979808       资源大小:54.16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docx

    高标准根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2021)目次、乙>.T前言11yaI节I22标准性引用文件23术语和定义24总那么35建设目标35.1 总体目标35.2 具体目标46建设条件46.2建设区域47建设内谷与技术标准57.1一般规定57.2土地平整工程57 .3灌概与排水工程68 .4田间道路工程69 .5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710 6其他工程7878.1 建设方案78. 2根底调查711 3实施方案712 4工程实施713 5根本农田划定914 6后期管护99公众参与910±地权属治理911信息化建设与档案治理911.1信息化建设912绩效评价10附录A11附录B14C17D18TD/T1013202134A刖百本标准根据GBT1.1-2021给出的规那么起草.为标准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增强高标准根本农田建设,严格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现代化开展和城乡统筹开展,保证国家粮食平安,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央、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南京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参与编制人员: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标准根本农田建设的根本原那么、建设目标、建设条件、建设内容与技术指标、建设程序、公众参与、土地权属治理、信息化建设与档案治理、绩效评价等.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高标准根本农田建设活动.高标准根本农田建设除应遵循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标准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但凡注口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5618202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T503632006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TD/T10042003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52003农用地定级规程TD/T1012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规划设计标准TD/T1013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验收规程TD/T10322021根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农村土地整治对农村地区低效利用和不合理利用的土地,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土地利用活动.3.2根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开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3.3高标准根本农田TDfT10132021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水平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根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后到达标准的原有根本农田和新划定的根本农田.3.4根本农田保护区为对根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和治理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3.5根本农田整备区指通过土地整治活动,逐步形成的集中连片、具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域.规划期间区域内的耕地可以调整补充为根本农田.3.6高标准根本农田建设以建设高标准根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根本农田保护区、根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4总那么4.1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根本国策,标准开展高标准根本农田建设.4. 2坚持规划引导,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为依据,与相关规划相协调,统筹安排高标准根本农田建设.4.3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开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举措.4.4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保证根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升,促进农村地区景观优化、生态良好.4. 5坚持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依法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5. 6落实管护责任,健全管护机制,发挥工程建设长期效益.5建设目标5.1总体目标提升根底设施配套程度,改善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水平,TDfT10132021改善生态景观,提升粮食生产保证水平,落实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高标准根本农田建设目标任务,促进高标准根本农田持续利用.5. 2具体目标5. 2.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5. 2.2增加高标准根本农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5. 2.3完善田间根底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6. 2.4促进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5.2.5增强建成高标准根本农田利用的监测监管,保证好地用好.5.2.6增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6建设条件6.1根底条件6.Ll符台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务院国土资源、农业、水利、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6.1.2水资源有保证,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的规定,士壤适合农作物生长,无潜在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6.1.3建设区域相对集中连片且耕作距离适中,耕作条件便利,适合机械化耕作.6L4具备建设所必需的水利、交通、电力等骨干根底设施.1.1. 5地方政府重视程度高,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积极性高.6. 2建设区域7. 2.1重点区域高标传根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包括: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根本农田保护区和根本农田整备区.b) 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高标准根本农田建设示范县.c)全国农用地质量分等评定的优等、高等、中等耕地集中分布区域.6.2.2限制区域6.2.2.1高标准根本农田建设限制区域包括:d)水资源贫乏区域;e)水土流失易发区、沙化严重区等生态脆弱区域;f)历史遗留的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地严重损毁且难以恢复的区域;g)土壤污染严重的区域;h)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区域;i)沿海滩涂、内陆滩涂等区域.6. 2.2.2在限制区域开展高标准根本农田建设需提供相关部门论证同意的证实材料.7. 2.3禁止区域高标准根本农田建设禁止区域包括:a)地形坡度大于25°的区域;b)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退耕还林区、退耕还草区等;c)河流、湖泊、水库水面及其保护范围.7建设内容与技术标准7.1 一般规定7.1.1 高标准根本农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内容参照土地整治工程体系,详见附录A,工程技术要求详见附录B.8. 1.2应科学合理开展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根底设施建设,满足田间治理和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学要合理布置耕作出块,保持各项工程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田间根底设施配套齐全.8.1 3田间根底设施占地率指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设施占地面积与建设区总面积的比例.田间根底设施占地率应不高于8%.7L4建成后的耕地质量等级到达所在县的较高等别.7.1. 5根底设施使用年限指高标准根本农田建设完成后各项根底设施工程正常发挥效益的使用年限根底设施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5年.7.2土地平整工程7.2.1 土地平整工程指为满足农田耕作、灌排需要而进行的田块修筑和地力保持举措.包括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和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7.2.2 应合理规划田块、提升田块归并程度,实现耕作田块相对集中.7.2.3 耕作田块指田间末级固定沟、渠、路等固定的土地平整根本单元.耕作田块规模应根据地形条件、耕作方式、作物种类等综合确定,平原区北方不宜低于200亩、南方不宜低于100亩,丘陵山区耕作田块规模可适当减少.7.2.4 应实现田面平整,水田格田内田面高差应小于±3cm;水浇地畦田内田面高差应小于土5cm.7.2.5 耕作层土壤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21)的规定,影响作物生长的障碍因素应降低到最低限度;应增强耕作层的保护,耕作层厚度应到达25Cm以上,有效土层厚度应到达50cm以上.7.2.6地面坡度为5.-25.的坡耕地宜修建梯田,梯田化率不应低于90%.7.2.7土地平整形成的田坎应有配套工程举措进行保护,宜因地制宜地采用土坎、石坎、土石混合坎或植物坎等保护方式.7.3灌溉与排水工程7.3.1灌溉与排水工程是为防治农田旱、涝、渍和盐碱等灾害而采取的各种举措.包括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喷微灌工程、排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泵站及输配电工程.7.3.2水资源应以地表水为主,土也下水为辅,严格限制开采深层地下水,禁止使用未经处理的污水进行灌溉.7.3.3水源配置应综合考虑地形条件、水源特点等因素,宜采用蓄、引、提、集相结合的方式.7.3.4应根据灌溉规模、地形条件、田间道路、耕作方式等要求,合理布置各级输配水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灌溉水利用系数不应低于?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GB/T503632006)的规定.7.3.5灌溉设计保证率应根据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种类、灌溉规模、灌水方式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应符合附录B中表B.1的规定.7.3.6排涝标准应满足农田积水不超过作物最大耐淹水深和耐淹时间,应由设计暴雨重现期、设计暴雨历时和排除时间确定.旱作区农田排水宜采用10年一遇,ld-3d暴雨从作物受淹起ld3d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稻区农田排水宜采用10年一遇,ld-3d暴雨3d-5d排至作物耐淹水深.7.3.7地下水位较高和土壤盐碱化地区,排水标准应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50288)的规定.7.4田间道路工程7.4.1田间道路工程指为满足农业物资运输、农业耕作和其它农业生产活动需要所采取的各种举措总称.包括田间道和生产路.7.4.2合理确定田间道路密度,满足农业机械化和生产生活便利的需要.7.4.3田间道的路面宽度宜为3m6m,生产路的路面宽度宜为3m以下.在大型机械化作业区,田间道的路而宽度可适当放宽.7.4.4田间道路通达度指集中连片田块中,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率.平原应到达100%,丘陵区不应低于90%.7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7.5.1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指为保证土地利用活动平安,保持和改善生态条件,减少或减少污染、

    注意事项

    本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