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消防措施方案.docx

    • 资源ID:951013       资源大小:59.7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消防措施方案.docx

    -工程概况本工程采用雨污分流制,具体方案如下:根据相关规划,经过现场调查,实地勘察与建设单位与多次对接、研究,确定雨污水排水方案。北环路-北城路段雨水管道沿道路混合车道双侧敷设,主要收集道路两侧及路面雨水,向南排入园区规划叶桥大沟,雨水主管设计d800-dl350,考虑近期规划水系暂缓实施,在K0+953处设置雨水管临时出口,排入现状水沟,临时散排。远期待河道水系实施后,根据水系河道要求建设出水口及河道驳岸。北城路-上方寺路雨水沿道路慢车道双侧布置,主要收集道路两侧及路面排水,向南排入现状冷却河,雨水主管设计d600-d8000北环路-北城路段污水管道沿道路混合车道西侧敷设,根据污水规划方案,污水排入规划北城路污水主干管,主管设计管径d600。北城路-上方寺路污水管道沿道路混合车道东侧敷设,根据污水规划,污水排入现状上方寺路污水主干管,主管设计管径d400。为保证污水的顺利排放,建议加快实施下游污水管道与现状市政管网衔接。二.组织管理体系(一)消防管理目标1、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2、消除隐患,控制火灾,确保安全3、不发生任何火灾事故(二)管理机构现场组建由保卫、安全人员为首,管理人员和生产班组派人参加的义务消防队,义务消防队总人数保持在20人以上,并根据施工进度和施工人员的增减随时调整。义务消防队根据实际需要分成扑救、运输、备勤三个小组,以备实战之需。各小组平时分头巡逻检查,战时根据实际需要听从大队指挥,随时整合,各小组职能不变。当火灾发生时,值班巡逻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如灭火器、切断现场电源等)控制火势,并立即用通讯器材向现场保卫部门报告。接报后,必须及时拨打报警电话119,并迅速召集义务消防队员赶赴现场。到场后,根据实际情况,切断现场电源,防止火势蔓延,同时义务消防队第一小组立即投入一线识别火灾性质(气体、液体、电气、固体),通知第二组成员运输相应灭火器材到场,及时投入有效扑救工作,第三小组成员负责疏散现场无关人员,清理现场周边易燃易爆物品,运用水带喷淋火场周边物品,阻断火势去路,扑救完毕后,保护好现场,协调有关部门调查、分析火灾原因。义务消防队分组如下:第一小组:组长:田拥军组员:朱文丁飞夏云管兴洞朱凤玲第二小组:组长:蒋建民组员:翁新明茅松年马国兰吕庆娥朱国斌(三)义务消防队职责以上小组成员负责对项目部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督、实施及处理一切应急情况,如一旦发生火灾,能立即带领现场任何一个施工人员进行灭火,并指导现场如何灭火,如情节严重的立即拨打火警电话一一H91上报消防部门,报出火灾发生地点,火势情况,被燃烧物品及周围区域环境情况等工作。1、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普及消防知识。2、定期进行消防检查,消除火险隐患。3、作好消防器材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4、发生火情时及时扑灭。(四)消防管理体系(如下图):三、消防设备布置(一)干粉灭火器布置Is现场加工区域布置:在现场的钢筋场放置2台干粉灭火器,材料堆场放置2台干粉灭火器,配电房门口放置2台干粉灭火器。2、办公及生活区域布置:办公室门前上下放置2台干粉灭火器;管理人员生活区域布置2台干粉灭火器;(二)高压水管布置利用地面建成的消防水池,在地面设置一台高压水泵,在每层留设一个消防水接驳口,保证楼层的消防要求。四、防火制度为实现本工程项目部安全目标,本工程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建立防火制度,立足于自防自救,并将各项防火安全措施落实到个人。1、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防火检查制度(详见附录一施工现场防火规定);2、安全检查是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在本工程施工中,认真执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即公司总部每月检查,项目经理部每周检查,施工班组每天检查,安全员、工长要随时跟班检查。安全检查坚持检查与整改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定期检查和突击抽查相结合,各班组利用自查、互查的形式,相互监督,共同促进安全工作。每次检查要有记录,发现隐患提出整改,落实解决。3、建立义务消防队,且人数不少于施工总人员的10%;4、建立“三级动火”审批制度,按规定划分级别审批手续完善,并有监护措施(详见附录二“三级动火”审批制度)。五、防火制度与宣传结合以往一些经验教训,经过分析可知,由于现场施工工人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工人意识不到防火的重要性,火灾事故多是由工人麻痹大意,不按操作规定所致。因此加强工人的防火安全教育和宣传,是减少火灾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我项目部针对现场施工人员方言多、人员多而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制定了详细的防火教育和宣传计划。(一)为落实防火制度,确保防火安全,减少人为失误,我项目部有针对性的开展现场防火教育,包括防火、急救常识,施工现场的重点防火部位、消防器材的布置等相关内容,以增强工人自救自防能力,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工人上岗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才可上岗,特殊作业工种工人必须持证上岗。1、防火常识由义务消防队对现场所有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施工防火规定的详细解释,对可能发生火险的位置及易造成火险的原因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2、灭火技能培训由义务消防队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和电焊工、电渣压力焊及机电工对消防水龙头和干粉灭火器的位置进行熟悉,以便发生火灾时能及时做出反应,使火灾不大面积扩散。同时详细讲解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并进行示范。3、电话报救注意事项救护电话为120,火警报警电话为119,同时拨打电话时要说清楚以下几件事:说明伤情(火情)和已采取的措施,好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准备;讲清楚伤害(火灾事故)在什么地方,附近的特征;说明报救者单位(事故地点)和电话等,以便救护车(消防车)找不到所报地方时,随时联系。4、火灾急救施工现场发生火警火灾事故时,应立即了解起火部位及燃烧的物质,拨打“119”向消防部门报警同时组织撤离和扑救。在消防部门到达前,对易燃易爆的物质采取正确有效的隔离措施。如切断电源,撤离火场内的人员和周围易燃易爆物及一切贵重物品,根据火场情况,机动灵活地选择灭火用具。在扑救现场,应行动统一,如火势扩大,一般扑救不可能时,应及时组织撤退扑救人员,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扑救火险可单独采用、也可几种同时采破坏燃烧三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火源)中的任一条件的灭火方法(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化学中断法)进行扑救,在扑救的同时要注意周围情况,防止中毒、倒塌、坠落、触电、物体打击,避免二次事故发生。在灭火后,应保护现场,以便日后调查起火原因。5、火灾现场自救注意事项救火人应注意自我防护,使用灭火器材灭火时应站在上风位置,以防应烈火、浓烟熏烤而受到伤害;火灾袭来时应迅速疏散逃生,不要贪恋财物;必须穿越浓烟逃走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批裹身体,用湿毛巾或湿布捂住口鼻,或贴近地面爬行;身上着火时,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缝,泼水降温,呼救待援。6、烧伤人员现场救治使伤员尽快与致伤因素脱离接触,以免继续伤害深层组织,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伤员身上燃烧着的衣服一时难以脱下时,可让伤员躺在地上滚动,或用水洒扑灭火焰。不可奔跑或用手拍打,以免助长火势,防止手的烧伤;用清洁布覆盖伤面做简单包扎,避免创面污染,自己不要随便把水痘弄破,更不要在创面上涂任何有刺激性的液体或不清洁的粉和油剂。因为这样做既不能减轻疼痛,相反增加了感染机会,并为下一步创面处理增加了困难;伤员口渴时可给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经现场处理后的伤员要迅速转送医院治疗,转送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等变化。(一)加强安全宣传,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尽量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K在大门入口明显位置处设:火警电话牌、急救电话牌、禁止吸烟牌、防止火灾牌;2、大门入口挂施工现场防火规定;3、在生活区宣传栏挂建筑工程安全挂图(包括消防安全挂图);4、宿舍区挂禁止烟火、禁止吸烟牌;5、建筑现场明显位置挂当心火灾、禁止吸烟牌;6、施工现场明显位置张贴施工防火标语;六.施工防火措施1、经常检查灭火器材的状况,看消防水池水量是否足够,水压力是否达到要求,消防水龙头是否正常,灭火器压力是否足够等。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并2、经常检查,及时发现火险隐患并作出正确处理。随时清理施工现场,可燃物不随意堆积,如有堆积必须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3、施工现场不得随意吸烟,在生活区饭堂、门卫室外设吸烟区,同时设烟头桶,桶中盛适量水,烟头及时丢入烟头桶中,不得随地乱扔;4、禁止携带易燃物品、火种进入施工现场;5、电动机具不允许超负荷运行,如外壳过热,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值时,立即停止作业,并迅速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能进行作业;6、随时对电气线路进行检查,防止因短路、过载和接触电阻过大等原因产生电火花或引起电线电缆温度过高而引发火灾。同时电动机机壳必须装有良好的接地保护;7、经常清除附着在机具上的可燃污垢,经常对机电设备防进行检查,防止产生火花;8、做好防雷措施,防止雷电产生的火灾;9、台风等灾害到来前对电源线路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切断各机具电源;10、使用电焊机进行作业前,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施焊时先检查电源线、焊钳线、地线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操作时戴好防护罩、手套,以避免烧焊强光对眼伤害及烧焊火花对身体灼伤,做好保护措施。施焊场地周围在清除易燃易爆物品并配备灭火器材才能施焊;焊件下方设接斗接住火花,保证安全施工,作业结束,切断焊机电源,并检查作业点,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才离开;11、易燃易爆物品仓库设在远离其他临时建筑的地方由专人看管。仓库周围不堆放其它可燃物体,进入仓库不准携带火种。仓库周围如须动火,必须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12、木作业时随时注意防火,长时间木材切割作业或切割时有冒烟现象及时对切割机淋水降温处理;13、不在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进行金属切割,切割时要接住火星,不让火星乱溅;14、地下室施工时,由于地下室较为封闭,如遇火灾不易发觉且扑救困难,因此安全员将加强对该区域的巡查。地下室不得堆放可燃物,模板拆除后要及时清运。如有动火,要严格执行“三级”动火作审批制度;15、装饰工程时,对可燃的装饰材料用多少运多少,做到不乱放、不堆积。油漆作业和焊接作业不同时进行,且油漆作业时要尽量通风,严格执行防火规定,确保安全。七、明确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及贮存管理制度(一)氧气、乙快的使用及贮存1、乙快瓶、氧气瓶必须按规定年限进行技术检查,使用送检合格的气瓶。2、氧气瓶与乙快瓶不得位车运输,不得同库存放;在运输贮存氧气和乙快时,应避免气瓶剧烈震动和碰撞;使用过程中防止气瓶受暴晒。3、使用氧气和乙快时,两种气瓶距离不得小于5米,氧气瓶距离明火不小于5米,乙快瓶距离明火不得小于10米。4、操作中严禁粘有油脂的手套、工具、棉纱等同氧气瓶、瓶阀减压器及管路接触;乙快瓶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5、禁止在乙快瓶上放置物件、工具或缠绕橡皮管及割炬等。6、模板、木杨的堆放(1)模板及木杨应堆放在通风良好的指定场所,远离火源或与火源有效隔(2)模板、木杨堆场周围应有醒目的防火标志及足够的灭火器材。7、油料、油漆等的存放和使用(1)油料、油漆单独分类存放,库房周围有醒目的防火标志及足够有效地消防器材。(2)开启油料、油漆等易燃液体的容器时,应采用碰击不发火花的工具。(3)使用以上材料时,操作者严禁吸烟,操作范围内亦严禁烟火。(4)性质不明,包装损坏的货物一律不得同库存放。(5)保持库房通风整洁。(6)货物堆码不应超高,垛底应有垫衬。(一)动火作业制度建筑

    注意事项

    本文(消防措施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