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新版.docx

    • 资源ID:941099       资源大小:107.2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新版.docx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A新月B.望月C.圆月2 .地球上的水存在的主要形式是(.固体B.液体C.气体3 .为了使手电筒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我们可以选择的做法不包括A.改变手电简的照射角度 关闭手电简光源B.改变物体的摆放C.打开或4 .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A. 1/4B. 1/2C. 1/65 .我们发现正午时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朝向(A.偏东B.偏南C偏西D.偏北6 .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A太阳B.月球C.火星7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下列哪种方法不合适A.观察图片B.查找资料C.乘坐宇宙飞船到月球上去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月球上的环形山很可能是其他天体撞击形成的B.月球的年龄约是45亿年C.月球上的月海中有大量液态水9 .制作科学小报时要合理利用收集到的(A.图片B.文字C.文字和图片10 .在模拟帆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实验时,观察者眼睛要(A.俯视B.平视C.仰视二 .填空题(共10题,共36分)1 .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O2 .月球在天空中是自()向()自转的。3 .()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几十亿年来一直陪伴着地球。4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在古朗月行中有这样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通过这句诗我们知道,在李白小时候的眼中,月亮的颜色是()O5 .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形的。6 .太阳比月球大很多,但是在地球上观察时它们的大小差不多,这是因为()离我们很近,()离我们很远。7 .模拟制造环形山的步骤:把细沙()在托盘里。用大小不同的球()沙盘。试着撞击出大小重叠的“()”。8 .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遮挡物的()。9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有关。10 .观察地图时,我们用()来比较陆地和海洋面积的大小,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三 .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 .宇宙中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带着月球绕着太阳转动。()2 .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3 .月球自己不发光,在阳光的照耀下月球只有一半是明亮的。()4 .影子最长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中午。()5 .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学家张衡提出来浑天说思想,即天似鸡蛋,地似蛋黄。()6 .晚上仰望天空,有时可以看到太阳。()7 .有水才有生命存在的可能。()8 .同一顶帽子,产生的影子形状都相同。()9 .日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10 .太阳初升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朝向东方的。().连线题(共1题,共6分)1.将下面的月相和对应的名称用线连起来。满月新月上弦月下弦月娥眉月盈凸月四 .填表题(共1题,共8分)1 .填表题。小芳想制作月球档案卡,请你帮助她一起完成。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o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o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0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六.简答题(共5题,共25分)1.地球和太阳、月球相比,有什么特点?2 .观察地球仪,记录我们的发现。3 .制作以地球为主题的海报,应该如何选取资料?4 .从地球上看,为什么太阳和月球的大小差不多?请简单说一说5 .月球和太阳在构造有哪些不同呢?(至少写出两条)。.材料题(共1题,共10分)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环形山环形山是月面上最显著的地貌特征。环形山大小不一,直径相差悬殊,小的环形山直径不足10千米,有的仅一个足球场大小;大的环形山直径超过100千米。最大的环形山是月球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达295千米,比我国的浙江省小一点。环形山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大环形山内再套一个小环形山,有的大环形山中央有一个很深的坑穴,如牛顿环形山,中心坑穴深达800多米;还有的大环形山中央陡然晶起一座山峰,叫“中央峰”。环形山多以著名科学家的名宇命名,如哥白尼环形山、阿基米德环形山、牛顿环形山、伊巴谷环形山、卡西尼环形山等,月球背面的环形山中,有四座分别以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名字命名:石申环形山、张衡环形山、祖冲之环形山和郭守敬环形山。另外,为纪念一位传说为尝试飞向天空而献身的万户(实际上是旧时一种官名),而命名的环形山,叫“万户环形山”现在认为,大多数环形山或月坑是由流星体、小行星和彗星撞击而成;个别的环形山则是由火山爆发而成。通过阅读()是月面上最显著的地貌特征。最大的环形山是月球附近的(),直径达295千米,比我国的浙江省小一点。大多数环形山或月坑是由()、小行星和()撞击而成;个别的环形山则是由()爆发而成。七 .综合题(共3题,共21分)1 .制作日暑的步骤。在纸板中心立上短杆。根据太阳找方向。在纸板上描绘影子。对准方向、平放纸板。正确步骤:()一()一()f()O2 .某同学在演示为什么太阳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的实验时,绘制了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大球、小球及眼睛分别代表了什么?(2)此时,可能观察到什么天文现象。3 .画出下列图中物体的影子。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C4. A5. D6. B7. C8. C9. C10. B二.填空题1 .从缺变圆;从圆变缺2 .西;东3 .月球;卫星4 .白色5 .圆6 .月球;太阳7 .平铺;撞击;环形山8 .影子9 .位置;方向10 .数格子;小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1.如下:五.填表题1.四分之一;四十九分之一;八十分之一;六分之一六.简答题1.地球上有淡水空气、大气层、海洋、各种动物和植物,温度适宜人类生存。2 .地球仪都是正球体,横线表示纬线,竖线表示经线。地球仪上的颜色分别有蓝色、绿色、黄色、棕红色、白色、红色以及黑色。3 .答:确定资料来源一判断资料的科学性一比较资料一选用资料4 .答:从地球上望月球,它看上去与太阳的大小差不多,这种错觉是距离不同造成的。实际上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比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要远得多。5 .太阳是恒星、发光、发热,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不发光、不透明。七.材料题1.环形山;贝利环形山;流星体;彗星;火山八.综合题1 .;2 .(1)大球代表太阳,小球代表月球,眼睛代表地球上观察的人。(2)太阳被月球遮挡,出现日食现象。3 .如下:

    注意事项

    本文(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新版.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