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变终端(模组化)通用技术规范2024.docx
专变终端(模组化)通用技术规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二。二四年一月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序号名称专变终端(模组化)专用技术规范1总则12软硬件架构12.1硬件架构12.2软件架构13技术要求23.1环境条件23.2规格要求33.3工作电源43.4机械影响53.5主控单元主要性能指标53.6数据传输信道53.7系统及软件要求63.8功能要求73.9互换性要求313.10绝缘性能要求313.11温升323.12电磁兼容性要求323.13连续通电稳定性333.14可靠性指标333. 15包装要求333. 16贮存要求334检验规则334. 1检验分类334. 2检验方法334. 3验收检验334. 4型式试验344. 5全性能试验345. 6项目和顺序34附录A(规范性附录)终端外观型式要求36附录B(规范性附录)终端显示要求501总则1.l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以下简称“公司系统”)专变终端(模组化)的招标采购,它包括技术指标、机械性能、适应环境、功能要求、电气性能、抗干扰及可靠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验收要求以及供货、质保、售后服务等要求。1.2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凡本技术规范中未规定,但在相关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或IEC标准中有规定的规范条文,投标人应按相应标准的条文进行设备设计、制造、试验和安装。1.1 3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招标人认为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如有异议,都应在投标书中以“投标人技术偏差表”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1.4 本技术规范所建议使用的标准如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投标人应按更严格标准的条文执行或按双方商定的标准执行。1.5 本技术规范经招标、投标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2软硬件架构2.1 硬件架构终端硬件架构组成框图遵循图1,由电源计量模块、主控及显示模块、后备电源、功能模组构成。电源计量模块提供终端整机正常运行的电源,同时集成组合电流互感器模组实现独立的计量相关功能以及为回路状态巡检、互感器计量性能在线监测、非介入式负荷辨识等应用提供基础数据;主控及显示模块是显示、按键及业务处理的核心单元;功能模组采用可插拔设计,用于扩展本体功能,其中远程通信模组和控制模组标配,其他功能模组选配。电源计量模块后备电源主控及显示模块内部高速总线USB 接口功能模组1功能模组2功能模组3功能模组4功能模组5图1终端硬件架构组成框图2.2 软件架构终端软件架构组成遵循图2,分系统层和应用层,系统层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硬件驱动、系统接口层、HAL,操作系统通过系统接口层为应用层提供系统调用接口,通过HAL提供硬件设备访问接口;应用层包括各类APP,APP包括基础APP、边缘计算APP、高级业务APP以及其它APP,APP之间通过消息总线进行数据交互。系统技”层候件飘动散入大掇作系统容界用零物现健件图2终端软件架构3技术要求3.1 环境条件3.1.1 参比条件终端工作的参比条件遵循表Io表1气候环境条件分类影响量参比值允许偏差环境温度参比温度或不标注的为23CA±3aC环境相对湿度C45%75%-大气压力86kPa106kPa-电压标称电压+1.0%频率标称频率±0.3%相序,仅对多相终端L1-L2-L3一电压不平衡所有相连接一波形正弦电压和正弦电流畸变因数(d)小于2%外部恒定磁感应=0一标称频率的外部磁感应=0引起误差偏移不大于±0%的磁感应值,但在任何情况下宜小于0.05mT"射频电磁场,30kHz6GHz=0<1V/m辅助装置工作辅助装置不工作-影响量参比值允许偏差对位置敏感的终端的工作位置按终端的相关规定安装±0.5°射频场格应的传导干扰,150kHz80MHz=0<1V2kHz150kHz频率范围内的传导差模电流二0<0.1A直流电压纹波=0±1.0%试验在非参比温度的某一温度(包括允许偏差)下进行时,应通过采用相应的终端温度系数来校正试验结果。误差偏移计算方法:在人、功率因数为1的条件下进行三次测量;每次测量后,在相序不改变时,电流电路和电压电路的连接全部改变120。,测定每一误差之间(连接改变前与连接改变后)的最大差值,它们的平均值就是误差偏移的值。应没有霜、露、冷凝水、雨等存在。3.1.2 工作环境条件终端设备正常运行的气候环境条件遵循表2。表2气候环境条件分类级别空气温度湿度范围C最大变化率,Ch相对湿度b%最大绝对湿度gm*Cl-5-+450.559529C2-25+550.510100C3-40+70135CX-45+70一一一,温度变化率应取5min时间内平均值。b相对湿度应包括凝露。3.1.3 大气压力63.OkPa108.OkPa(海拔400OnI及以下),特殊要求除外。3.2规格要求3.2.1标称电压标称电压遵循表3。表3标称电压接入线路方式标称电压乩.V直接接入3×220/380经互感器接入3X57.7/100,3X1003. 2.2电压工作范围电压工作范围0.84gL2曲。4. 2.3电流规格电流规格遵循表4。表4电流规格单位:A最小电流111转折电流Zr最大电流40.0150.07565. 2.4标称频率标称频率的标准值为50Hz,允许偏差-6%+2%.6. 2.5计量常数终端不同规格推荐的脉冲常数应遵循表5。表5推荐常数表电压V最大电流A推荐常数imp/kWh、imp/kvarh3x220/3806100003x57.7/1006200003x1006200007. 3工作电源3. 3.1一般要求交流三相供电,电源出现断相故隙,即三相三线供电时断一相电压,三相四线供电时断一相或两相电压的条件下,交流电源能维持终端正常工作。支持交直流自适应电源输入,供电电压为100V264V04. 3.2抗接地故障能力在接地故障及相对地产生10%过电压的情况下,没有接地的两相对地电压将会达到1.9倍的标称电压,在此情况下,终端不应出现损坏。供电恢复正常后,终端应正常工作,保存数据应无改变。5. 3.3功率消耗终端满配功能模组进入稳态后,在非通信状态下,终端三相消耗的视在功率应不大于25VA、有功功率应不大于15W。6. 3.4后备电源后备电源应采用超级电容和充电电池,超级电容集成于终端内部,充电电池可更换,具体要求如下:a)终端超级电容充电的时间应不大于2h,停电后超级电容单独工作可维持终端运行时间不少于3min;b)超级电容免维护时间不少于10年;c)充电电池采用4.8V可充电电池或电池组,额定容量260OmAh,停电后电池单独工作可维持终端运行时间不少于3min;d)充电电池外观无破裂、划痕、变形、污迹、电解液泄漏等不良现象;C)显示屏应显示充电电池的电量信息及充电状态;f)终端主供电源供电不足或消失后,后备电源应自动投入,终端应能正常工作不少于3min,当终端保持连续在线时与主站通信应不少于10次,当终端未连续在线时与主站重新建立正常连接应不少于3次,单次数据传输容量不少于2K字节。3.3.5失电数据和时钟保持供电电源中断后,存储数据至少保存10年,时钟至少正常运行10年。电源恢狂时,保存数据不丢失,内部时钟正常运行。3.4机械影响应能承受正常运行及常规运输条件下的机械振动和冲击而不造成失效和损坏。机械振动强度要求如下:a)频率范围:10Hz-150Hz;b)位移幅值:0.075Inm(频率W60Hz);c)加速度幅值:10ms2(频率60Hz)。1.5 主控单元主要性能指标CPU主频不低于IGHz,不低于4核,内存不低于1GB,数据存储器不低于8GB。1.6 数据传输信道3. 6.1通信介质通信介质可采用无线、电力线载波、光纤等。4. 6.2数据传输误码率专用无线、电力线载波信道数据传输误码率应不大于10工光纤信道数据传输误码率应不大于10工其他信道的数据传输误码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5. 6.3通信协议支持的通信协议应包括远程通信协议、本地通信协议和与功能模组间通信协议三类,具体要求如下:a)远程通信协议应支持Q/GDW117782017协议;b)本地通信应支持DL/T698.442016、Q/GDW116122018,与电能表的数据通信协议至少应支持DL/T6452007及相关备案文件和Q/GDW117782017,支持终端连接的已运行计量表采用的规约;c)与功能模组之间应满足功能模组接口要求,与本地通信模块通信应符合Q/GDW10376.22019,与远程通信模块通信应符合Q/GDW10376.32019。3.6.4通信单元性能功能模组性能应符合专变终端(模组化)技术规范第2部分:功能模组技术要求。3.6.5数据一次采集成功率终端采集低压设备数据,在常温环境温度条件下,数据一次采集成功率满足表6指标。表6一次抄读成功率指标下行信道类型一次抄读成功率有线>99%微功率无线>98%电力线载波>97%3.7系统及软件要求3.7.1嵌入式操作系统对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具体要求如下:a)与上层应用软件、底层硬件解耦,兼容各类APP和硬件接入;b)系统占用存储空间不超过于300MB;c)应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加固;d)应支持安全启动。启动过程中应对引导程序、内核、关键系统文件、应用程序进行完整性度量并生成日志,记录度量结果;e)具备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网络管理等功能;f)支持本地/远程查询终端设备硬件信息,至少包括设备名称、硬件版本信息、设备通信接口信息(包括接口类型、接口名称等)、MAC地址、内存信息、存储信息;g)支持本地/远程查询终端设备软件信息,至少包括操作系统(内核)、容器、应用软件等软件的信息、设备状态、设备启动时间及设备当前时间;h)支持设置和查询终端告警门限,至少包括CPU占用率、内存占用率、存储占用率等;i)支持系统异常信息上报,异常信息至少包括终端CPU占用率越限、内存占用率越限、内部存储空间不足、软件异常重启及终端复位等;j)应能提供统一的系统调用接口;k)应支持网络配置的修改和查询;D应支持监测通信网络状态,状态异常时主动尝试恢更;m)支持本地升级和远程升级,升级过程中支持断点续传,升级时对更新包的数据来源进行合法性校验;n)支持日志管理功能,并对日志文件进行统一管理,应包含以下功能:1)日志应至少包括用于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的系统日志、用于记录用户所执行的所有操作记录的操作日志和记录用户登录、注销等活动的安全日志,日志记录不可篡改,支持采用循环记录方式自动定期清理过期日志;2)应支持查询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