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教案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899305       资源大小:27.7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教案教学设计.docx

    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教案教学设计死海不死教学实录(论坛稿)教案教学设计死海不死教学实录钱梦龙师:今天要和同学们一起阅读的是一篇说明文。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一下目录的第一页,这一页共列出两个说明文单元,我们要阅读的说明文就在这两个单元里,同学们还不知道是哪一篇,现在给你们一个条件:这篇文章的标题很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你们猜是哪一篇,看谁猜得快猜得准。(学生看书后纷纷举手)师:看来同学们都知道是哪一篇了,你们真聪明!好,你来说。生(1):死海不死。师:彻底正确!但你能说明一下为什么你猜是这一篇呢?生(1):这个题目叫“死海不死”,既然是“死海”,可又为什么说它“不死”,这就在读者心里造成悬念,引起了阅读的兴趣。师:刚刚好多同学都举手了,你们猜的也是这一篇吗?有猜别的课文的吗?生(众):也是这一篇。师(指一学生):那你允许刚刚那位同学的意见吗?生(2):允许。我认为这个标题本身包含着一对矛盾:“死海”和“不死”,使读者产生疑问,急于想去读文章,弄明白终究是怎么回事。所以这个题目对读者有吸引力。师:有不允许见的同学请举手(无人举手)。有补充意见的同学请举手(无人举手)。哦,“英雄所见略同",看来你们一个个都是小英雄!(笑)无非,我还有个问题想考考各位英雄:标题上有两个“死”字,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吗?生(3):前一个“死”字指没有生命,第二个指淹死、死掉。师:彻底正确。你课前有没有看过这篇课文?(生摇头)那你怎么能答复得这样正确?生(3):我在地理课上学到过。师:啊,真好!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用到了语文课上,这叫知识的“迁移”(板书“迁移”)o学习中时常注意“迁移”,知识就学得活了。现在请同学把书合拢,暂时不要看课文,大家回顾一下地理课上学到的关于死海的知识,比一比谁的记忆力好。(指一在偷偷看课文的学生)哈,你违规了,不许偷看!(学生思量、回顾,片刻后陆续举手)师:为了使回顾有条理,请按照以下几点逐一来说:板书:1、地理位置;2、得名原因;3、海水趣事。生(1):死海的位置在约旦和巴基斯坦(众插话: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中间。师:巴勒斯坦在亚洲西部,巴基斯坦在亚洲南部,和我们中国接壤。这两个国家的中文译名只差一个字,而且都是亚洲国家,很容易记错,建议这位同学课外去找世界地图或者亚洲地图查一查,以后就不会再搞错了。谁来说“得名原因”?生(2):死海的海水含盐量特殊高,水里各种动植物都不能生存,所以叫死海。师:哦,死海的海水含盐量高,这是它的特点,由于有这个特点,就浮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谁能说说是什么现象?生(七嘴八舌):人不会淹死。师:为什么会浮现这种现象?(无人举手)师:我估计同学们都知道,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适宜的语言来表达,是吗?(指定一学生)这位同学戴着眼镜,看起来挺有学问,你来给大家说说看。生(3):人在死海里不会下沉,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淹不死,因为因为海水含盐量高,所以人不会下沉。师:为什么海水含盐量高,人就不会下沉?你总得讲出点道理来。生(3):海水含盐量高,它的质量就大。师(追问):那如果扔进海水里的是一块铁呢?它会下沉吗?生(3):我想会下沉的。师:那末人为什么不下沉?光说海水的质量大,恐怕还不够吧?我知道你心里明白,问题是怎样把心里明白的道理准确地表达出来。生(3):(思量片刻)海水的质量比人体的质量大。师:说对了。但表达上还有一点点缺乏,想一想,在数学里如果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是怎样表达的?你这句话如果能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那就更好了。生(3):海水的质量大于人体的质量。师:那末铁块为什么会下沉?生(3):因为海水的质量小于铁块的质量。师:好!“大于”“小于”的“于”怎么解释?“大于”“小于”普通用在什么情况下?生(3):“于”是“比”的意思,普通在两个数作比拟的时候用。师:说得真好!我说你有学问嘛,果然没看错人!(众笑)师:关于死海的知识,同学们都已了解;这篇课文属于说明文,关于说明文的知识,估计同学们也已经知道了不少。你们己经知道的东西,如果还要老师重复地教,你们觉得有劲吗?(众:没劲!)是呀,我也觉得没劲。因此,我想我们在决定这篇课文里哪些知识需要老师教之前,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什么知识可以不教”。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把这篇死海不死看一遍,然后根据课文后面练习题的要求想一想:练习题要求我们掌握的知识哪些可以不教?先后摆布的同学可以小声议论议论,互相交流。(学生看课文,小声议论后纷纷举手)生(1):我认为课文里用到的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可以不用教。师:说说理由。生(1):课文里为了使说明更加详细准确,用了一些数字来说明海水含盐量高,如“135.46亿吨氯化纳、63.07亿吨氯化钙、各种盐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等等,这种说明方法一看就知道,完全可以不教。生(2):我允许他的意见,但还有点补充。课文在说明海水含盐量高的时候用了不少数据,使用这些数据的作用是使读者对死海海水的含盐量终究高到什么程度更加明确了。这些道理也很简单,不教也懂。师:是啊!你们看,“135.46亿吨”、“63.07亿吨”,这简直都是一些天文数字!我在读到这些数字的时候,对死海海水的含盐量的印象就特殊强烈。这两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课文里的这些数字说明和它的作用,确实一看就明白。无非如果不教的话,有关的一些知识是不是能够掌握,我还是有些不放心。例如,课后练习中还要我们区别“确数”和“约数”,并且要求知道什么情况下用确数,什么情况下用约数。这些知识不教行吗?生(1):我认为行。师:哦,你挺自信,好样的!认为可以不教的同学请举手(绝大多数同学举手)。看来,还有一小局部同学似乎还缺少一点自信。(指一不举手的学生)你是认为还要教的,是吗?生(3):我想教一教不会有害处,再说我也不大有把握。师:确数和约数你能区别吗?(生点头)那你说说看,刚刚那位同学从课文里找出的那些数据是确数还是约数?(生答:“确数。”)你能找一个约数的例子吗?生(2):“传说大约两千年前”、“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都是约数。师:找得很对嘛!约数在表达上都有一些明显的标志,你知道吗?生(2):普通都用“大约”、“摆布”、“上下”这种词。师:如果不用这些词,能表示约数吗?生(2):我想也行。师:请举个例子,最好能造个句子。生(2):(思量片刻)“这条鱼有七八斤重”。师:好极了!你关于约数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嘛,你应该有充分的自信,是吗?生:是的。师:刚刚有同学说用“确数”可以使说明更加准确,那末用约数是不是说得不许确了呢?生(3):约数和确数相比,固然不够准确。生(4):我认为不能这样说,主要看在什么情况下用,有的时候用确数反而不许确。师:怎么会用确数反而不许确?能举个例子来说吗?生(4):(思索片刻)比方要我现在说出您的年龄,我只能说大约六七十岁(笑声),因为我不知道您的实际年龄;如果我肯定地说您65岁,而您实际上不是65岁,那不是反而不许确了吗?师:言之有理!啊,这位同学举手,有什么意见要发表吗?生(5):我认为课文里有个地方运用确数和约数有点自相矛盾。46页上有这样两句:“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既然平均深度是个确数,那末最深的地方也应该是确数,否那末怎么算得出平均深度呢?如果最深的地方用约数,那末平均深度也只能是约数。因为平均深度是根据从最浅到最深不同的深度计算出来的,根据约数怎么可能计算出确数来?师:说得真好!我允许。同学们这样会动脑筋,真让我快乐。我看关于列数据说明的方法,同学们掌握的知识比我预料的还要多,完全可以不必教了。大家再看看,还有哪些知识可以不教?生:后面练习题中要求区别课文中三个“死”字的含义,我认为这也很简单,不教也懂。师:对,标题“死海不死”中两个“死”字,刚刚同学们都已说过,不必再重复了。那“死海真的要死了”这句中的后一个“死”字的含义呢?生:是“干涸(M)”的意思。师:彻底正确。这个“涸”字很容易念错,可你念对了,很了不起。你是怎么念对的?生:下边的注解上有注音(笑)。师:大家别笑,他读书注意看注解,这种好习惯不是每一个同学都有的。我再提示一下,看看下面这些词语是不是也可以不教?(板书:游弋、谕告、执迷不悟)生(1):我认为可以不教。师:我欣赏你的自信。但你要说出可以不教的,理由,因为其中有的词估计同学们语文课里没学到过,比方“游弋”、“谕告”。生(1):“游弋”虽然没学到过,但书上有注解;“谕告”也没学到过,但回去查一查词典就知道了。师:说得好说得好,语文课上没有学过的,彻底可以查词典自学嘛!同学们课外有没有查词典的习惯?(众:有!)这是个好习惯,一定要坚持下去,让词典成为你们的一位终身老师。那末这些新词我们就不讨论了,再说这篇课文新词也很少,有些词结合上下文也都不难理解,比方“执迷不悟”。下面是不是让我们换个角度思量一下:你们认为要学好这篇课文,哪些知识还是需要老师教的?大家先后摆布可以议论议论。(学生看书、小声议论)师:谁先来说说?(无人举手)师:(继续启示)你们知道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生(1):是说明文。师:说明文是个大类,包括各种产品说明书、书籍的出版说明和内容提要、词典的释文、影剧内容介绍、除语文以外的各科教科书及讲义、知识小品,等等。但凡以说明事物或者事理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本都是说明文。(指一学生)你说说看,这篇课文是说明文中的哪一种?生(1):是知识小品。师:(问全班)他说得对不对?允许的请举手。(多数学生举手)你说对了。但什么是知识小品,你知道吗?生(1):不知道。师:知识小品有什么特点,知道吗?生(1):不知道。师:你都不知道?(生点头)那你怎么知道这篇课文是知识小品呢?生(1):我是瞎蒙的。(笑声)师:不,你肯定不是瞎蒙的,你心里肯定有一个关于知识小品应有的“样子”,而这篇课文正好符合你心里的这个“样子”。是这样吗?生(1):我心里没有样子。(笑声)师:那你为什不说它是产品说明书或者别的什么说明性文体,而偏偏要说它是知识小品呢?你在说的时候心里肯定有过一些选择的,是不是?生(1):是的。师:好好想想,你在各种文体中选定知识小品,当时是怎样想的?生(1):因为它是介绍关于死海的知识的,文章很短小所以是知识小品。师:说得对呀!知识小品就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篇幅又很短小,所以叫“小品”O你看你说出了知识小品的一些重要的特点,你明明知道,怎么说不知道呢?生(1):这是我看了课文后暂时想出来的。师:这更了不起,说明你的思维很敏捷,很有判断力。我早说过你不是瞎蒙的嘛!(笑声)下面请大家再来看看知识小品除了篇幅短小、具有知识性以外(板书:“知识性”),还有些什么特点。生(2):知识小品写得比拟生动有趣,能吸引读者。师:说得很好。刚刚那位同学(指生Vl)的意见如果可以用“知识性”三个字概括的话,你能不能把你的意见也用个什么性来概括?生(2):趣味性,生动性。师:他说了两“性”,但我们只要一个“性”就够了,请同学们两个中选一个,要说出选择的理由。主张选“趣味性”的同学请举手。(绝大多数学生举手)看来大多数同学都主张用“趣味性”,谁来说说理由?生(3):“生动性”普通指语言描写方面,趣味性好似指文章内容方面的。比方这篇死海不死,在介绍死海海水的特点和死海形成原因时,插进了一些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内容很有趣。师:说得真好!允许的请举手。(全班举手。教师板书:趣味性)知识小品除了具有知识性、趣味性以外,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它介绍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符合科学原理的,请大家也用一个“性”来概括。生(七嘴八舌)科学性!师:彻底正确!(

    注意事项

    本文(《死海不死》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教案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