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示范城市建设行动计划.docx
-
资源ID:857172
资源大小:43.85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示范城市建设行动计划.docx
关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示范城市建设行动计划为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切实做好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I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135号1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才区推进系统化全域海绵示范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紧扣新型城镇俯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生态优先、规划引领、协同推进"原则,切实转变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充分利用城市水体、绿地、建筑、道路等对雨水的渗透、吸纳和净化作用,最大程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和流域防洪能力,有效削减径流污染,切实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加快构建健康完善的城市水生态系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工作目标到2024年,海绵城市理念在“城乡全区域、建设全领域”得到有效落实;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基本消除市区建成区劣V类水体,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不低于95%;城市水系统低碳韧性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内涝防治标准达到50年一遇,内涝积水区段全部消除,城市防洪标准实现规划要求,城市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33%,雨水资源化利用量不低于1008万吨/年;建立行之有效、具有显著示范价值的海绵城市组织推进机制和规划建设管控体系,形成规建管一体化闭环管理模式,打造国内一流的技术保障体系和产业支撑体系;全面建成“内外兼修、独具特色、示范引领"的海绵城市。2021年:完成海绵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系统化技术方案、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切合实际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现状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完成105项建设项目,建成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示范项目。2022年:完成技术标准和指导性文件编制工作,形成覆盖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标准体系。现状建成区3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完成149项建设项目,各区至少建成一个具有连片效应的海绵城市示范区。2023年(至验收前):完成创新研究工作,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研究成果。现状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完成112项建设项目。示范创建任务全面完成,规建管一体化管控模式有效建立,生态、低碳、韧性的城市水系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形成国内领先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三、总体要求(一)因地制宜,问题导向。结合我市不同片区的城市功能布局、水文地质条件、水资源禀赋状况、水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要求等,坚持问题导向、因地施策,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与指标,强调人工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实施源头;翩E、过木岩空制、系统治理,构建安全经济高效的海绵型雨水系统。(二)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坚持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谋划推进示范城市建设,加强项目统筹,与新型城镇化、美丽、美丽河湖、城市更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开发建设更新全过程,示范引路、点面结合、有效推进,着力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构建绿色生态的宜居环境。(三)市区联动,形成合力。建立和完善海绵示范城市推进机制,进一步明确市、区责任分工,紧扣高质量发展考核,强化海绵城市建设考核评估,形成"统一指挥、部门协作、市区联动、统筹推进”的格局,有序推进示范建设各项工作。(四)创新模式,拓宽渠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建设模式和工程模式,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拓宽投资建设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海绵城市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四、主要任务(一)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城乡全区域"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各区人民政府抓紧编制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出台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建设任务和项目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现状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区级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系统化技术方案,以排水分区为单元明确实施方案、监测方案和效果评估方案,在详细规划的尺度上细化和落实建设指标、建设任务;强化技术管理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开发和园区建设的管理,确保未列入示范城市建设项目库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均有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列入示范项目库的在建项目,重点对已开展前期设计或已开工建设的政府投资、社会投资类项目,对照创建考核要求,增补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变更、完善设计、施工图。其他在建项目,参照入库项目的管理要求,补充完善海绵城市建设内容。(二)集中打造海绵城市示范片区结合我市城市发展"大盘子",探索海绵城市理念"嵌入式"的城市建设发展模式,打造具有连片效应、引领效应的海绵城市集中展示区。建设任务:各区人民政府以汇水分区为单位系统谋划、统筹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强化连片示范效应,采取片区包干模式,打造蠡湖未来城、宛山湖生态科技城、洗砚湖生态科技城、锡东新城高铁商务区等海绵城市示范片区。其中,蠡湖未来城力争建成"示范中的示范"。每年完成不低于现状建成区5%、示范城市验收前不低于现状建成区40%的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建设要求:在示范片区的规划建设中,最大限度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保持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运用生态手段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水娴口其他自然环境进行恢复和修复,保留足够的生态空间。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统筹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三)分类落实海绵建设要求1 .建筑小区(1)建设规模: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安排金海里等48个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总面积约440公顷。结合城市更新计划,安排运河湾等6个片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总面积约592公顷。结合城市开发建设计划,安排万科四季都会等106个房屋建筑及住宅小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总面积约787公顷。(2)建设要求:在实施内容和成效上充分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具体工程措施上落实海绵设施建设要求。老旧小区改造及城市更新项目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屋面维修,采用对雨水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材料,有条件的可设置屋面雨水限流排放设施,增加雨水收集设施。路面维修,新修和翻建小区道路,选用透水路面。排水管网改造,完善和疏通污水、雨水管网,实施雨污分流,保证排水畅通。增设停车场泊位,采用透水铺装。绿化改造,可因地制宜建设小型下凹绿地。建设休闲场所,修复、增添居民体育活动、休闲娱乐场所,采用透水铺装,有条件的可建设小型雨水花园。新建项目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地块建设有利于雨水径流汇入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碗口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绿地中下凹式绿地面积比例不少于30%o铺装地面采用透水铺装系统,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不少于40%o优先选择对径流雨水水质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的建筑屋面及外装饰材料,有条件的可设置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2 .道路广场(1)建设规模:结合道桥建设计划,安排凤翔快速路(规划北外环一江阴界)等65个道路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总长约102公里。结合城市广场建设计划,安排鹅湖甘露广场等3个广场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总面积约7.5公顷。(2)建设要求:在实施内容和成效上充分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具体工程措施上落实海绵设施建设要求。道路类项目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建设俄(的溢流排放设施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道路绿地要配置雨水滞蓄通道、下凹式绿地等雨水调蓄设施。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采用透水铺装系统,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不少于40%。广场类项目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广场建设有利于雨水径流汇入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绿地中下凹式绿地面积比例不少于30%o铺装地面采用透水铺装系统,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不少于40%o3 .公园绿地(1)建设规模:结合城市绿化管养和绿化建设计划,安排运河公园等26个公园绿地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总面积约60公顷。(2)建设要求:在实施内容和成效上充分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具体工程措施上落实海绵设施建设要求。公园绿地类项目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步行系统、停车场采用透水铺装。绿地内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通过竖向优化设计,为滞蓄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4 .水系治理(1)建设规模:结合美丽河湖建设计划,安排清水河(小溪港)综合整治等52条水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总长度约320公里。结合城市防洪排涝建设计划,安排锡北运河(南岸)堤防提升等Ii个防;用非涝类项目。(2)建设要求:在实施内容和成效上充分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具体工程措施上落实海绵设施建设要求。水系治理类项目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滨水绿带绿化控制线范围内,建设湿塘、雨水湿地等设施调蓄、:到七径流雨水,绿化带接纳相邻城市道路等不透水汇水面径流雨水时,设置植被缓冲带,以削减径流流速和污染负荷。有条件的河道,建设生态驳岸,并根据调蓄水侬化选择适应的水生及湿生植物。5 .排水管网及场站(1)建设规模:结合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安排污水主管网排查检测和修复等28个排水管网详查及改造项目,总长度约1936公里;安排城北污水处理厂二厂一期等15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及新建项目,总处理能力99.25万吨/日。(2)建设要求排水管网详查及改造类项目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全面排查检测雨污水管网功能性和结构性状况,查清错接、混接和渗漏等问题。排水管网设计标准满足相应要求,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不得低于2年一遇,重点区域、重点道路、重点公共建筑不得低于10年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改造项目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标准达到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水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18)要求。6 .能力建设(1)强化技术支撑。加快编制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系统化技术方案。加强相关专业技术团队支撑,鼓励市、区两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第三方技术机构开展"伴随式"技术咨询服务,强化全流程技术把关。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提升设计、施工、建设、监理和运行、管理等方面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2)完善标准规范。针对建筑、水系、道路、绿地等不同类型项目,制定覆盖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图集市城市水系类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指引市建筑小区类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指引市道路广场类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指引市公园绿地类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指弓I等。(3)开展创新研究。加强海绵城市技术攻关,开展一批引领型、实用型、攻关型的课题研究,强化创新引领,着力解决海绵城市建设本地化的关键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城市水文,厂网河一体化建设管网等重大理论研究雨洪灾害的预报预警及防灾、城市生态和生境建设、暴雨灾害淹没图绘制等前瞻类研究;排水管网低水位运行技术和方法、海绵城市建设缓解热岛的效应和机理、海绵城市建设的碳减排途径和效益、城市径流污染特征及控制技术、"隐藏式"海绵城市建设景观塑造模式、污水提质增效建设与效益、海绵城市建设中绿色基金应用模式、基于双碳目标下的海绵城市生态资产价值实现路径、海绵城市建设运维资金保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