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docx

    • 资源ID:846130       资源大小:26.0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docx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第01讲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皮夫杰的心理发展理论目录一、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二、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三、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四、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五、朱智贤的心理发展理论PARTOl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环境决定论的发展观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1913年,华生发表了著名的论文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改论文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一)否认遗传的作用行为的产生是由刺激决定的,刺激来源于客观,而不决定于遗传;生理结构上的差异并不导致技能上的差异;研究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行为的可控性,而遗传是不可控的。(二)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华生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人出生后,生理特点是不同的,但此时每个人都只有一些简单的行为;教育对人的心理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后天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二、华生的儿童教育观(一)教育标准要多样再教育儿童诗,方法应该多样,且要根据不同文化背景有所变化。(二)不体罚儿童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不应有“体罚”一词。(三)培养儿童各种习惯儿童的习惯有情绪习惯、发音习惯和身体动作习惯。(四)幼儿培养目标幼儿的培养目标是:让他们成为快乐、自由、独立、有毅力、诚恳、有创造力、勇敢和自信的人。(五)科学的性教育儿童出生后,家长要注意不让孩子的生殖器接受不良的刺激;要让儿童及青少年懂得性器官及其功能;克服儿童及青少年的手淫习惯,要用语言进行开导和矫正;指导男女儿童及青少年直接正常交往;要在学校里,特别是大学里,开设性教育课程。三、华生论儿童情绪发展华生认为,出生的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即怕、怒、爱。后来由于环境的作用,经过条件反射,促使怕、怒和爱的情绪不断发展。(一)关于儿童的怕、怒和爱的研究1.怕,出生婴儿就有惧怕的表现;2 .怒,最初的愤怒是一种对自己身体运动受到限制的天生的反应;3 .爱,最初的对儿童皮肤的抚摸、抓痒、轻拍,就会使儿童发出微笑,产生愉快地表情和行为,这就是天生的爱。(二)儿童情绪发展的实验华生以阿尔伯特为被试,通过条件反射法,研究其惧怕情绪的发展。该实验被心理学界公认为儿童情绪发展的一个经典实验,但实验是以成长中的儿童为被试,让其形成惧怕心理,这与伦理性原则相违背。四、华生论人格发展华生认为,人格是一个人的行为系统,即动作的综合。它是后天形成的。了解人格最可靠的方法是对其进行长期的系统观察,这样才能全面的了解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呢?华生认为,它是人的各种习惯系统的产物。习惯的形成与个人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环境可以影响和支配人的行为。PART02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心理发展的动力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了被世人公认是他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梦的解析,概述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诞生。1.本我本我类似于“无意识”的含义,它是最原始的、本能的而在人格中最难解近的部分,同时又是最强有力的部分。4 .自我自我是一是结构部分,弗洛伊德认为,作为无意识结构部分的本我不能直接与现实世界接触,为了促进个体和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5 .超我超我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良心,是朝我中具有惩罚、消极和批判的部分;第二部分是自我理想,由个体的理想所构成。在人格发展过程中,超我和自我是人格的控制系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均衡发展,即超我监控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社会的道德规范。如果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本我或超我有一方占优势,支配另一方的发展,这时就会导致心理发展异常,一旦三者关系完全失调,就会导致严重的精神疾病。(二)心理发展阶段论1 .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弗洛伊德认为,每个儿童都要经历几个先后有序的发展阶段。一个人的人格再起出生后的前五年就形成了,并以“性”的发展作为阶段划分的标准。2 .心理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口唇期(01岁)第二阶段:肛门期(13岁)第三阶段:前生殖器期(36岁)第四阶段:潜伏期(6-11.12岁)第五阶段:生殖器期(11、12岁以后)(三)儿童焦虑情绪的发展1.焦虑产生的原因及种类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一种特殊的恐惧或忧虑,而由出生而产生的分离杆是一切后来出现的焦虑的基础。焦虑有三种:第一种是客观性焦虑,由环境中真实存在的、客观的危险来源产生的焦虑。第二种是神经性焦虑,由担心本我的需要所产生的冲动可能战胜自我引起的焦虑。第三种是道德上的焦虑,由担心违背超我而使本我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焦虑。3 .儿童焦虑的特点第一,存在着个体差异。同一年龄的儿童,焦虑的内容可能明显不同。第二,存在着年龄差异。不同年龄的儿童,焦虑的内容也可能明显不同,即从客观性焦虑变成神经性焦虑和道德上的焦虑。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动力埃里克森是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了解人的心理发展时,既要考虑到他的生物学影响,也要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二)心理发展的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进化的过程,而一生中可以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决,每个人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完成的发展任务不同。而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危机,一种是横的危机,即个人在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能否在两种对立特性之间获得平衡而顺利的向下一个阶段发展;另一种是纵的危机,即个人对整个发展是否能在自我统一性的作用下导致最终的完满解决。第一阶段:学习信任阶段(出生至1岁),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第二阶段: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1一3岁),主要矛盾是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第三阶段:主动与内疚阶段(36岁),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感。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阶段(612岁),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第五阶段: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1220岁),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矛盾。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阶段(2040岁),主要矛盾是亲密感对孤独感。第七阶段:繁殖与停滞阶段(4060岁),主要矛盾是繁殖感对停滞感。第八阶段:自我整合与绝望阶段(60岁以后),主要矛盾是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PART03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心理发展的动力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皮亚杰属于既讲内外因相互作用又讲发展的观点。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即心理发展的本质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而适应有三种方式,(一)同化同化是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图示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有了图式,主体才能够对客体做出反映。同化是图式的量变。(二)顺应顺应是指内部图式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顺应是图式的质变。(三)平衡平衡是指同化作用服从于客体的性质,是同化与顺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暂时的,而不是绝对的。二、心理发展阶段的含义及其内容皮亚杰认为,心理是按一定阶段发展的,心理发展阶段的含义是:一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时连续的。二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它决定着每个阶段的主要心理特征。三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向高有一定的次序,这个词序是不能改变的。四在心理的发展过程中,两个阶段之间不能截然分开,而是有一定的交叉。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提出了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该阶段是心理发展的起始时期。其特征有:第一,从被动反应到积极而有意的反应;第二,从见不到物体就认为其不存在到物体从眼前消失了仍然认为他可能存在;第三,通过操纵物体来了解其属性;第四,从注意自己的身体到认识外部环境;第五,能发现达到目的的新手段;第六,缺乏用语言命名物体的能力。二前运算阶段(27岁),该阶段是在感知运动阶段的基础上,心理发展出现的一次质的飞跃。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自我中心主义;第二,直观形象性;第三,不可逆性;第四,知觉的集中性。三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该阶段儿童形成了初步的运算结构,出现了逻辑思维,该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便显出下列特征:第一,守恒性;第二,去自我中心主义;第三,进行群集运算;第四,具体逻辑推理。四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皮亚杰认为,思维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就表明个体的思维能力已发展到成熟水平,思维方式不再发生变化了。该阶段有以下特点:第一,假设一演绎推理;第二,命题推理;第三,组合分析。三、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指神经系统的成熟。成熟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在于揭示新的可能,是心理发展的必要因素,但非充分条件。练习和习得经验该经验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一类是逻辑一数理的经验。在第二类经验中的只是来源于动作,而不是来源于物体,这是心理发展中的一个必要的因素。社会经验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这种因素指的是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过程,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因素。平衡指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四、心理结构的特性一整体性指心理结构中的哥哥成分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由一个内在规律所决定的。二转换性指心理结构并不是精致的,而是由一些内在的规律控制着结构的动作和发展。三自调性指心理结构根据本身的规律进行自我调节,无需借助外在的因素来进行。儿童心理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水平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心理结构由量的积累(同化)而发生质的变化(顺应)。新的心理结构是在旧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结果。五、心理发展的研究方法临床法特点1 .丰富多彩的小实验2 .灵活的谈话3 .自然性质的观察4 .借用数理逻辑来分析研究结果5 .在研究道德发展时,皮亚杰使用了对偶故事法第02讲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朱志贤的心理发展理论PART04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社会文化历史学说维果茨基提出人的高级心理是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受人类文化历史所制约的。为了解释人类的高级心理功能实现的具体机制,提出工具论,他认为人有两种工具:一种是石刀、石斧以及现代机器的物质工具,由于人使用了物质工具,才脱离了动物世界;另一种则是符号、语词的精神工具,人有了精神工具,就导致人的心理发生质的变化,使人的心理上升到高级阶段。精神工具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并受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影响。二、心理发展的含义1 .随意机能,指心理活动是随意的、主动地,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目的而自觉引起的。2 .抽象一概括机能,指心理活动的反映水平是概括的、抽象的,也就是各种功能由于思维的参与而搞计划。3 .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并重新进行了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的组合,形成了高级的心理结构。4 .社会文化历史制约性,指心理活动的全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受社会规律制约的。5 .个性化,指个体意识的发展,不仅是个别机能由某一年龄向另一年龄过渡时的增长和发展,而主要是其个性的增长和发展,是整个意识的增长和发展。个性的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三、心理发展的原因第一,个体心理机能是受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受社会规律制约。第二,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一一语词和符

    注意事项

    本文(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