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与管理报告.docx

    • 资源ID:829489       资源大小:591.47KB        全文页数:7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与管理报告.docx

    新建铁路兴国至泉州线兴宁段XQXN-2标于都一号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与管理报告中国中铁中铁二局工程有限公司兴泉铁路XQXN-2标项目经理部二C)一七年六月1、编制依据42、工程概况52. 1隧道工程概况53. 2隧道地质概况53、风险评估程序和风险评估方法173.1 风险评估程序174. 2风险评估方法204、风险评估内容225. 1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224.2风险因素评估224.3初始风险等级评定234. 4风险产生原因295、风险对策措施305.1风险评价325. 2风险处理措施345. 3残余风险746、隧道风险评估结论827、附件821、编制依据1.1 关于印发加强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铁建设2007102号;1.2 铁路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Q/CR9247-2016);1.3 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Q/CR9006-2014);1.4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实施细则(东南铁安201731号)1.5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以下简称隧规)(2)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lOl19-2000)(3)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4)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6)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lO503-2005)(7)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TZ231-2007)(8)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1. 6基础资料(1)施工合同文件;(2)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3)设计院关于隧道地勘报告资料;(4)设计院初步设计风险评估报告;(5)设计院提供的设计图纸;2、工程概况1.1 隧道工程概况于都一号隧道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于都两县境内,起讫里程为DK25+665D1K31+950,全长6285m,进口位于兴国县江背镇下坑桥村,出口位于于都县桥头乡中石村,最大埋深约281m,为设计时速160kmh单洞单线隧道。隧道设计坡度按小至大里程分别为4%°2935m,-8%°/990m、-8.8%。2310m,-12%o5Onl的人字坡,进口端936.84m位于R=2000m的左偏曲线上,洞身D1K26÷6O1.84-D1K30+388.54段3786.7m位于直线上,D1K30+388.54D1K31+768.12段1379.58m位于R=2500m的左偏曲线上,出口端181.88m位于直线上。除D1K25+665D1K25+715、D1K31+775D1K31+950段采用有祚轨道(轨道结构高度76.6cm)外,其余段铺设弹性支承块无昨轨道,轨道结构高度60cmo上丰水库中桥泉州端桥台伸入隧道进口端。隧道D1K29+500处线路右侧设一斜井,斜井与隧道大里程方向平面夹角63。,斜井长591m,综合坡度5.9%,采用无轨运输双车道断面(内净空宽7.5mX高6.2m)。2. 2隧道地质概况(1)岩性隧区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弃土(Qlml),坡洪积(Q严Pl)松软土、碎石土、粉质黏土,坡残积层(Q严M)粉质黏土、块石土;下伏基岩为石炭系下统梓山组(GZ)炭质页岩、泥灰岩、砂岩夹煤线,泥盆系上统峡山组(D3CiX)砂岩夹页岩,晚元古界震旦系下统下访组(ZlXf)凝灰岩、变质砂岩、千枚岩,晚元古界震旦系下统古家组(ZIg)变质砂岩夹千枚岩,石炭系中上统胡天组(CzH)白云质灰岩,燕山早期第一次侵入(丫(力)、第二次侵入(丫5人,及第三次侵入(Y52TC)花岗岩。地层分述如下:<0-5>溶洞(Qr):无充填或少量黏土充填。人工弃土(碎石±)(Qr):灰褐色、灰色,主要成分为碎石土,碎石成分为强风化砂岩、炭质页岩等,松散,潮湿,为马贡布页岩矿挖方弃渣,分布于DK30+925DK31+080,厚1025m0属III级硬±,D组填料。<4-2>松软土(Q严Pl):黄褐色,软塑状,粘性较好,局部含碎石角砾。分布于隧道出口段DK31+840-DK31÷950段基岩与土层分界面,厚04m,属11级普通土,为D组填料。<4-3>粉质黏土(Q严Q:黄褐色,硬塑状,粘性一般,含20-3096的碎石角砾。分布于隧道出口DK31+660-DK31+950段,厚530m,属11级普通土,为D组填料。<4-15>碎石土(Q严Pl):紫红色、灰白色,粒径60120mm,呈次棱角状,稍湿,松散,含量约70%,含粉质黏土和块石。呈透镜体状分布于隧道出口段,厚010m0属11级普通士,C组填料。<9-2>粉质黏土(Q4dl+el):黄褐色,硬塑状,粘性一般,含10-20%的碎石角砾。广泛分布于隧区斜坡表层,属II级普通土,为D组填料。<38-2>白云质灰岩(C2H):灰色、青灰色,隐晶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裂面见溶蚀现象,岩质硬脆。强风化带(W3),属IV级软石,B组填料。弱风化带(W?),<38-2R3>溶蚀破碎带(Q.1ca):灰色、灰黄色,呈碎块石状,碎块石间溶蚀裂隙较为发育,稳定性较差,属IV级软石,B组填料。<41-3>砂岩、炭质页岩、页岩夹煤线(C1z):灰黑色、灰褐色,砂岩与炭质页岩互层,部分含泥灰岩,并夹煤线。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质较软,岩体破碎。全风化带(W4)厚530m,属HI级硬土,D组填料;强风化带(W3)厚525m,属IV级软石,D组填料;以下为弱风化带(),属IV级软石,D组填料。<42-3>砂岩夹页岩(D3C1X):灰白色,细粒结构,中层状构造,钙质胶结,节理发育,岩体破碎严重。全风化带(W4)厚215m,属HI级硬土,强风化带(W3)呈碎石块状,厚215m,属IV级软石,C组填料;以下为弱风化带(W2)属IV级软石,B组填料。<50-3>凝灰岩、千枚岩及变质砂岩互层(Zxf):灰褐色、灰红色,凝灰结构及砂质结构,部分含泥质砂岩,泥质胶结,中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节理发育,岩体破碎严重。全风化带(W1)呈土状,厚070m,属III级硬土,D组填料;强风化带(W3)呈碎石块状,厚220m,属IV级软石,C组填料;以下为弱风化带(W2)属IV级软石,由于胶结差,泥质含量重,为C组填料。<50-4>变质砂岩夹千枚岩(Zxf):青灰色、深褐色,粉细粒结构,中薄层状构造,钙质胶结,节理发育,岩体破碎严重。全风化带(W1)呈土夹碎石角砾状,厚0IOrn,属III级硬土,D组填料;强风化带(W3)呈碎石块状,厚525m,属IV级软石,C组填料;以下为弱风化带(%)属IV级软石,B组填料。<51-1>变质砂岩夹千枚岩(Z1g):青灰色、深褐色,粉细粒结构,中层状构造,钙质胶结,节理发育,岩体破碎严重。全风化带(W4)呈土夹碎石角砾状,厚010m,属In级硬±,D组填料;强风化带川3)呈碎石块状,厚530m,属IV级软石,C组填料;以下为弱风化带(W2)属IV级软石,B组填料。<58-1-1>花岗岩(丫52大):灰白色、肉红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岩体差异风化严重,局部全风化层较厚,弱风化花岗岩岩质坚硬,锤击不易碎。全风化层(W1)呈土状,厚530m,属III级硬±,C组填料;强风化层(W3)呈角砾状,厚215m,属IV级软石,B组填料;弱风化层(W2)属V级次坚石,A组填料。<58-1-2>花岗岩(丫5“山):灰白色、肉红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岩体差异风化严重,局部全风化层较厚,弱风化花岗岩岩质坚硬,锤击不易碎。全风化层(W1)呈土状,厚530m,属III级硬±,C组填料;强风化层(W3)呈角砾状,厚215m,属IV级软石,B组填料;弱风化层(W?)属V级次坚石,A组填料。<58-1-3>花岗岩(丫5“山):灰白色、肉红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岩体差异风化严重,局部全风化层较厚,弱风化花岗岩岩质坚硬,锤击不易碎。全风化层(W1)呈土状,厚530m,属III级硬±,C组填料;强风化层(W3)呈角砾状,厚215m,属IV级软石,B组填料;弱风化层(W2)属V级次坚石,A组填料。<58-1-3>花岗岩(Ys2c):灰白色、肉红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岩体差异风化严重,局部全风化层较厚,弱风化花岗岩岩质坚硬,锤击不易碎。全风化层(W1)呈土状,厚530m,属III级硬土,C组填料;强风化层(W3)呈角砾状,厚215m,属IV级软石,B组填料;弱风化层(W2)属V级次坚石,A组填料。<85T>断层破碎带(碎块石状):黄褐色,以碎块状为主,夹10-2096的粘性土,碎块石成分为强风化砂岩、千枚岩、页岩等,粒径60-300Omm不等。该层胶结性差,结构较松散,属IV级软石,C组填料。<85-2>断层破碎带(砂土夹碎块石状):黄褐色、灰白色,以砂土为主,夹20-30%的碎块石,碎块石成分为强风化砂岩、炭质页岩等粒径60-200Omm不等。该层无胶结性,结构松散,属In级硬土,C组填料。(2)地质构造隧区处于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华南板块。就构造体系而言,位于“昆明系山字型”东翼之开远山字型构造与南北向构造小江断裂带的复合部位及“南岭纬向构造体系”的西延部分,区域构造现象极为复杂。总观区内构造,其走向总体以南北向、北东向为主。线路穿越构造较多,如下表。表1构造一览表名称与线路关系主要特征对工程影响评价位置交角工程中和1#平移断层DK29+860-DK30+000右侧100-220m未相交于都一号隧道该断层为平移断层,总体走向N25°W,总体上倾向北东,倾角7080°,断层两侧变质砂岩强烈片理化,断层破碎带一般数十m,断层附近岩层产状紊乱,牵引褶曲发育。上下盘岩层均为晚元古界震旦系下统下访组(ZIXf)变质砂岩夹千枚岩。对隧道影响不大。中和3#断层DK30+43025。于都一号隧道该断层为平移断层,总体走向N50。W,总体上倾向南西,倾角8085°,断层两侧变质砂岩强烈片理化,断层破碎带一般数十米,破碎带主要物质为碎块石夹粉质黏±,胶结性差,断层附近岩层产状紊乱,牵引褶曲发育。上下盘岩层均为晚元古界震旦系下统古家组(Z国)变质砂岩夹千枚3石O该断层斜交线路,断层附近围岩破碎严重,断层破碎带主要物质为碎块石夹粉质黏土,胶结性差,易突水或突泥,对隧道影响很大。樟木1号压扭性断裂DK30+81562°于都一号隧道该断层为逆冲断层,总体走向N40。E,总体上倾向北西,倾角7080°,断层两侧变质砂岩强烈片理化,断层破碎带一般数十米,破碎带主要物质为碎块石夹粉质黏±,胺结性差,断层附近岩层产状紊乱,牵引褶曲发育。下盘岩层为泥盆系上统峡山组(DCX)砂岩夹页岩,上盘地层为晚元古界震旦系下统古家组(Zlg)变质砂岩夹千枚岩。该断层大角度交于线路,断层附近围岩破碎严重,断层破碎带主要物质为碎块石夹粉质黏土,胺结性差,易突水或突泥,对隧道影响很大。樟木压扭性断裂DK31+02067°于都一号隧道为区域性大断裂,属于樟木构造带,线位附近走向为N28。E,该断层倾向南东,倾角6585°。该断裂为压扭性断裂。断层破碎带宽度10

    注意事项

    本文(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与管理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