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针灸学基础期末复习考试题.docx

    • 资源ID:829007       资源大小:157.08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针灸学基础期末复习考试题.docx

    针灸学基础题库第一章:针灸学基础概论一、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X”)1、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石针石针刺的原始工具。()2、从“针灸”两字的先后顺序可推知,针法的出现早于灸法。()3、我国针灸传入朝鲜、日本等国的时间是在公元8世纪。()4、针灸开始传入欧洲的时间是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5、灵枢较完整地论述了经络喻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治疗等,对针灸医学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6、“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胸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早期面貌。()7、八会穴是由内经首先提出的。()8、针灸甲乙经石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9、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是经络学说形成的依据之一。()10、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基础上。()二、单项选择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A.灵枢B.难经C.针灸甲乙经D.针灸大成E.足臂十一脉灸经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A.皇甫谧B.孙思邈C.王惟一D.王素E.杨继洲3、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A.孙思邈B.杨继洲C.王执中D.王惟一E.滑伯仁4、针灸甲乙经发展确定了多少个喻穴()A.345B.453C.354D.361E.3495、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针灸专著是()A.医宗金鉴刺灸心法B.针灸甲乙经C.针灸大成D.铜人腌穴针灸图经E.针灸逢源6、最早提出总结十四经脉的著作是()A.十四经发挥B.黄帝内经C.针灸甲乙经D.铜人腌穴针灸图经E.针灸逢源7、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帛书D.灵枢E.甲乙经三、双项选择1、反映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的著作是()A.足臂十一脉灸经B.灵枢C.素问D.难经E.阴阳十一脉灸经2、北宋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是()A.首次绘制彩色针灸挂图B.设计制作两具针灸铜人C.编著铜人腌穴针灸图经D.著十四经发挥E.创用阿是穴和指寸法四、多项选择1、针灸疗法的优点主要是()A.疗效明显B.操作方便C.经济安全D.易于接受E.适应证广2、在针具发展变化过程中曾使用过()A.骨针B.石针C.铁针D.金银针E.青铜针3、孙思邈对针灸学的贡献主要有()A.绘制“明堂三人图”B.设计制作针灸铜人C.提出阿是穴D.创用指寸法E.提出十四经概念4、皇甫谧著甲乙经主要参考了下列哪些书籍()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论E.明堂孔穴针灸治要5、明代主要针灸著作有()A.针灸大全B.针灸问对C.针灸聚英D.针灸逢源E.神应经6、唐太医署负责掌管医药教育,内设针灸医学专业,其中有:()A.针博士一人B.针助教一人C.针讲师十人D.针工二十人E.针生二十人五、简述1、针灸治病的特点是什么?2、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书是什么?3、我国现存最早的经脉专著是什么?4、简述我国针灸医学史上的三次大总结。六、论述1、试述针灸的起源。2、我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针灸著作有哪些?第二章经络腌穴学总论第12节经络系统概论一、名词解释1、经络2、经络学说3、正经4、奇经八脉5、十四经6、十五络脉7、十二经别8、一源三歧9、六合10、十二经筋11、十二皮部12、经隧13、经脉14、经气15、经穴16、气功17、脑髓18、经络之气19、孙脉20、孙络21、标本根结22、气街23、四海二、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X”)1、经络系统中主干是经脉,分支是络脉,小分支是孙脉。()2、主治范围相似的脑穴往往有规律地排列在一条线路上。()3、某一脏器发生病变,在体表相应部位可有压痛、结节、皮疹、灼热等反应。()4、十四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5、足三阴经在小腿下半部及足部,其排列顺序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6、手三阳经的循行走向是从头走手。()7、足三阳经的循行走向是从足走腹(胸()8、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属络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9、手足阳经在头面部相接,手足阴经在胸腹部相联结。()10、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11、冲脉与诸阳经有联系,又称为“阳脉之海”或“血海”。()12、十五络脉的命名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经脉名称命名。()13、十二经脉的别络从其表里经的络穴分出。()14、阴经穴位能治头面、五官疾病与经络联系有关。()15、由于十二皮部属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络气血相通,故是机体的卫外屏障,()16、“标本”强调经脉分布于上下部位的相应关系,而“根结”理论强调经气两极间的联系。()17、十二经脉的“四根三结”指的是四肢为“根”,头、胸、腹三部为“结”。()18、灵枢卫气指出头、胸、腹、胫部是经气流行、集中和布散的主要部位,即“气街”。()19、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和脏腑三部分组成。()20、肺经表示该经脉属肺腑,胃经表示该经脉属胃脏。()21、阴气最盛为太阴,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22、阳气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少阳,再次为太阳。()23、其“有穴通路”是经脉的主要循行路线,一般经穴图和经穴模型都表示这些内容。()24、四肢部:四肢内侧面为阴,外侧面为阳。()25、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太阴、阳明在前,厥阴、太阳在中(侧),少阴、少阳在后。()26、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大致是手三阴联系胸;足三阴联系腹及胸。()27、十二经脉在头部的分布,手足三阳联系头,故称“头为诸阳之会”。()28、手足三阳经在头和躯干部的分布较广泛,大致情况是阳明行于身前,太阳行于身侧,少阳行于身后,在头部也是如此。()29、十二经脉“内属于府藏”,即指其内行部分。()30、脏腑中,脏为阴,腑为阳。()31、手三阴联系于胸部,其肺、心包、心;足三阴联系于腹部,其内属于脾、肝、肾,这就是所谓的“阴脉营其府”。()32、阳经属于腑,足三阳内属于胃、胆、膀胱;手三阳内属于大肠、三焦、小肠,这就是所谓的“阳脉营其藏”。()33、脏腑有表里相合关系,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亦有相应的表里相合关系。()34、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属于腑。()35、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属络关系,阴经属腑络脏,阳经属脏络腑。()36、手三阴经脉循行走向规律是从胸走手。()37、手三阳经脉循行走向规律是从手走头。()38、足三阳经脉循行走向规律是从足走腹(胸)。()39、足三阴经脉循行走向规律是从头走足。()40、十二经脉主运行气血,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41、营气运行顺序也就是十二经脉的顺序,而且与前后正中的督脉和任脉也相通。()42、阴经与阳经(表里经)在手足部衔接。()43、手太阴肺经在无名指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44、手厥阴心包经在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45、手少阴心经在无名指与手少阳三焦经衔接。()46、足阳明胃经在足大趾(内侧)与足太阴脾经相接。()47、足太阳膀胱经在足小趾与足少阴肾经相连。()48、足少阳胆经大趾次趾外侧与足厥阴肝经连接。()49、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衔接。()50、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在鼻旁连接。()51、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目外毗交接。()52、53、54、55、56、57、58、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在目内眦衔接。(阴经与阴经(手足三阴经)在胸部衔接。(足太阴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与胸中。(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胸中。(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跷脉和阴跷脉、阳维脉和阴维脉。()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异行,称为“一源三歧()59、十二经别,十从十二经脉另行分出,不深入体腔,以加强表里相合关系的支脉,又称“别行之正经”。()60、十二经别一般多从四肢肘膝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头部,其间有“离、合、入、出”的分布特点。()61、62、63、64、65、从十二经脉分出的称“离二()十二经别,进入胸腹腔称“入()与表里经别同行称“合()在头顶部出来的经别称“出()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十五络脉二()66、67、68、69、70、“浮络”为浮行于深沉部位的络脉。()“孙络”是络脉中最大的分支。()“血络”是指细小的血管。()十二经筋,是指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分布范围与十二经脉大体一致。()经筋的作用是约束骨骼,活动关节,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维持人体正常的体位姿势。()71、十二皮部是指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皮肤部分,属十二经脉及其络脉的散步部位。()72、经络的作用是:沟通上下,网络全身;运行阴阳,协调气血;抗御病邪,反映症候;传导作用,调整感应。()73、灵枢经脉指出:“经脉者,可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74、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关节”。()75、灵枢刺节真邪所言:“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76、四总穴歌所说的:“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是典型的循经取穴方法的具体应用。()三、单项选择1、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是结合了()A.阴阳,五行,脏腑三方面的内容B.阴阳,五行,手足三方面的内容C.阴阳,脏腑,手足三方面的内容D.五行,脏腑,手足三方面的内容E.阴阳,五行,手足三方面的内容2、手足三阳经在头身,四肢的分布规律一般是()A.太阳在前, B.少阳在前, C.太阳在前, D.阳明在前, E.阳明在前,少阳在中, 阳明在中, 阳明在中, 少阳在中, 太阳在中,阳明在后 太阳在后 少阳在后 太阳在后 少阳在后3、足三阴经在下肢的分布皆是()A.太阴在前, B.厥阴在前, C.太阴在前, D.厥阴在前, E.以上都不是厥阴在中, 太阴在中, 少阴在中, 少阴在中,少阴在后 少阴在后 厥阴在后 太阴在后4、足三阳经行走方向的规律是()A.从手走头B.从胸走手C.从足走腹D.从头走足E.从足走胸5、十二经脉中的阳经与阳经的交接在()A.额头部B.面部C.上肢部D.胸腹部E.下肢部6、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不同之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不直属脏腑B.无表里配合C.没有十二正经那样的循环流注关系D.没有专属的腌穴E.除带脉外都自下而上走行7、督脉的生理作用是()A.调节冲任督带B.总督奇经八脉C.调节阳经经气D.调节阴经经气E.调节十二经气血8、经络学说中的“血海”指的是()A.足阳明胃经B.督脉C.任脉D.冲脉E.足太阴脾经9、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和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A.督脉B.足太阳膀胱经C.阴阳跷脉D.阴阳维脉E.足少阳胆经10、督脉别络散布于()A.腹部B.胸胁部C.头部D.腰舐部E.以上都不是11、脾之大络分出的部位的穴

    注意事项

    本文(针灸学基础期末复习考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