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古树·古村·古祠堂.docx

    • 资源ID:805965       资源大小:19.6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古树·古村·古祠堂.docx

    古树古村古祠堂自高考恢复考上大学,我就离开了故土江西宜春,在南昌及深圳两城读书、工作与生活四十余年。不过,我却常常在暑假期间,与老友及学生驱车去宜丰这是宜春下属的一个山区小县,因“炎凉适宜、物阜民丰”而得名。宜丰是中国竹子之乡,漫山皆翠,活立竹蓄积量1.26亿根,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以前去宜丰,主要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此次到宜丰,则领略了古树、古村和古祠堂的盎然古意。古树宜丰国土总面积1935平方千米,与深圳的1997平方千米在伯仲之间,当地人口只有30万,森林覆盖率却高达71.9%。在宜丰行走,处处可见几人牵手环抱才能合围的大树,尤以樟树居多。在距离县城二十分钟车程的潭山,几十棵数百年高龄的参天古树,集中在波溪村的一条古堤上。这里早在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便形成一个炊烟袅袅、耕读传家的村落,现有千余人口O波溪村外围有一条高3米、宽3米的石头古堤,环抱着村落。古堤历史上曾有800米长,现存480米,从空中俯瞰呈飞龙状。石砌古堤有两种作用,一是抵御洪水,潭山是一个小盆地,四面环山,植被丰富、雨水充沛。有专家说,此千年古堤应是中国最古老的村级防洪堤之一。作用二是调节水土,据记载,大量种树能防风固土,涵养田地的水分及养分;收成好,不愁吃穿,瓜爬绵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走上古堤,便被迎面而来的各种名贵古树所震撼,或同根并立,相互依偎,取名“连理樟”;或疤并突兀,招人爱抚,名之“熊猫樟”O根系遍布、蜿蜒如画者有之;曲茎虬枝、婀娜起舞者有之;绿叶如泻、窸窣作响者有之。楠木、樟树、罗汉松、柏树、国槐等古树共82棵,其中树龄800年以上的樟树和楠木就各有13棵。在我的记忆里,20世纪六七十年代,樟木制作的各种家具,颇为当地人所喜爱。樟木取材容易,且有一股特殊的香气,能驱虫避疫。我1978年高考上榜,伴随我去大学读书的唯一耐久用品,便是那只一臂长短的黄色樟木箱,开箱之后,散发出经久不散的淡淡香味。楠木有国木之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楠木达34种之多,眼前所见,多为闽楠,材质致密坚韧、芳香耐久,乃上等的建筑和家具材料。陪同讲解的小钟告诉我,人们常说的金丝楠,是一种泛称,并非有一种楠木叫金丝楠树。楠木中常见的树种有桢楠、闽楠、白楠、紫楠、香楠、润楠等,只要金丝明显的楠木,均可确定为金丝楠木。我好奇的是,经历过数世纪的风雨雷电,何以这么多古树还能安然无恙?小钟笑道,这得益于村民们世代相传的强烈的守护意识。很多年以前便有一个民俗:但凡有损古树者,罚他请戏班子在村里搭台,连演三天大戏。是为昭告,也为惩戒。边走边看边谈,最令人仰视的是堤坝路口,一棵存活了千年以上的罗汉松,老干佝偻,形容苍迈。站在这棵阅尽人世沧桑的古树面前,不觉间万千烦恼随风飘逝。古村宜丰的古村,以天宝古村历史最为悠久,迄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此乃江右民系赣民系聚居的古村,现存明清时期房屋170多栋,古石板路7375米,古巷43条,长1490米古城墙一座,还有遍布村落的古井36眼。天宝古村的明清建筑分宗祠、亭阁、画锦堂、观音堂、官厅、民居、石碑坊、宝塔、庵观寺庙等十大类。规划布局强调“依山造屋、傍水结村”的理念;建筑造型前后数进,高低错落,空间敞亮,布局严谨;民俗风情则以“耕读文化”为倡导。该村已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独具特色名村”;2010年还入选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小城镇展区展览。在这个古色古香的村落,我看到一座墙面斑驳、带有拱券回廊的两层西式建筑物,原来此为一所老校培根职业学校的旧址。该校始建于1919年,为江西省第一所现代职业学校。创办初年,聘请当地名宿、留日学者刘天衢担任校长,当时便有专职教员10余人。重视职业教育,中西教材打通,百年之前在这么偏远的乡村能建立一所现代职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随后所到的潭山古街,陪同讲解的是一位当地的文化达人老李。老李带我走进一条老街,他告诉我,从去年春天开始,他居家写作一本漫话潭山老街,源自童年在此居住十年的乡愁。他爬罗剔抉、寻访踏勘,为还原古村老街的历史风貌,做了很有价值的梳理。我们脚下是千百年来不曾改变的青石板路,中间一条深深的车辙,是岁月深处一辆辆独轮车留下的吻痕。我想起儿时在宜春的彬江镇度过,每逢赶集,十里八乡的老表,要么挑着要筐,要么推着独轮车。萝筐里装着谷米或菜蔬,独轮车两边则各绑缚一头小猪崽。猪崽的叫声,与独轮车吱扭吱扭的声音相呼应,单调而悠长。眼前的老街还保留了一些老店的面貌,店面是需要“上门板”的。亦即门框上面有一条凹槽,开店时端起一块块门板依次卸下来,闭店时再端起一块块门板依次装上去。理发店上面一个繁体的“鬓”字豁然在目,铁匠铺前见到几把生锈的锄头古村依旧在,老街却已寥落。墙面上可见各个年代留下的标语,宛若一部浓缩版的历史书。在一处人家,我看见一位60出头的男子正在做木工活儿,边上放着几只木甑。一问才知,这是附近村民定制的甑桶,用于酿酒时蒸饭。天宝、潭山一带,素有做米酒的传统,“天宝罗酒”是省级非遗项目,该项目传承人况青云85岁了,谈起做酒的经历,依然眉飞色舞。自街口的奕公井口四季不涸、清冽甘甜的老井向南行走约70米,到一处小巷。老李告诉我,古村老街的老人,都没听闻过此巷的名称,只能称为“无名巷”o有意思的是,北侧老墙上嵌入的界碑,上书“熊界”二字;南侧老墙的下面,则有“谦公”的字迹。经他指点,我果然发现了不一样的标记。老李表示,这说明一边是盐步熊氏营造,一边是庙下刘氏营造。无名巷是两大姓氏的分界线,由熊、刘两族共有,数百年来,各营其业,和衷共济。故而这条小巷既不能称熊家巷,也不能称刘家巷,只能以无名巷存世。由此可见,生活在此地先民的坦然、和融与智慧。古祠堂我曾在广东南雄的珠讥巷,感受过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迂徙流变。也曾到潮汕地区,看到当地以宗祠为中心,各式民居如开枝散叶,相连形成的外部封闭而内部敞开的建筑群。这次到宜丰,赣西的古祠堂为我打开的是一本新的建筑图册。天宝乡的刘氏宗祠、昭公祠、进士第,皆历史悠久。刘氏宗祠始建最早,可惜后来毁于大火,只剩一座门楼。昭公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昭公名季昭,乃墨庄刘氏的后人。刘氏兄弟有四人:季铭、季昭、季华和季荣,故而祠堂又叫四季公祠。整个建筑一气呵成,气势雄伟,总建筑面积达千余平方米,是天宝现存最完整的宗祠建筑,有“江南民居建筑的杰作”之美誉。潭山的吴氏宗祠始建于宋末元初,历朝历代多次维修,现保存大致完好。祠堂上下三栋,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大门呈八字形,有六方石屋柱一对,其上各有雕花梁托。大门前左右各有石狮一尊,为明天启七年雕刻,如今安放在县城南屏公园岳王庙门前。大门左右各有石鼓一面,为明代天启年间石刻。中厅和下厅之间是一个很大的天井,约100平方米,内里方石铺地;天井左右各有陶瓷大缸一口,为明初古物。中厅面阔七间,厅内屋柱均为楠木支撑。中厅中门上方高悬明崇祯年间“敦睦”二字牌匾一块。我们走进吴氏宗祠之时,木香袅袅,锤声叮当,工人们正在修缮建筑。虽然低矮处的石雕年深月久,有一些损坏,高高穹顶上的木雕则依然完好无缺。我问领工者,修缮能否达标?答日,木工虽然是本地人,但做工老到,且有外地请来的古建监督,能够做到修旧如旧。潭山吴氏一矣,人才辈出,自宋以降,出过进士36人,贡士4人,举人20人。如果说古人建构祠堂的动机之一,是为了家族之功名播扬;当下的修建,则更多的是为了麝续文化的脉络,让无论行走到何方的后人,都有一处能够凭依的根系与可以慰藉的乡思。(作者:南翔,系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2023年)

    注意事项

    本文(古树·古村·古祠堂.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