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南垣村典型材料.docx
冯南垣村乡村振兴先行探索典型材料今年以来,冯南垣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临汾市和霍州市部署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系统推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霍州特色的“乡村振兴”实践路径。一,村情概况冯南垣村位于霍州市西北部、师庄乡中部,距离霍州市区约8公里。下辖冯南垣村、曹洼山村、陈家庄3个自然村,户籍人口346户880人,常住人口52户91人,村域面积2.252平方公里,耕地3000余亩。其中冯南垣自然村有151户366人,耕地1530亩。二,紧扣主题谋求发展,狠抓务实为惠民冯南垣村作为师庄的发展核心,其定位就是要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一)是传统农业方面。依托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项目,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建设科技小院,培育18亩科研试验田,共8个冷棚,种植西红柿、彩虹西瓜、星甜甜瓜、菠菜、白菜等,通过“村集体+高校+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村集体收租分成,高校提供技术指导,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参与经营,推动“智慧社会农业+农业知识教育+观光采摘+生态文旅”“四位一体”融合发展,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5个,蔬菜瓜果年产量20万余斤,创收2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2万余元,村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建设羊场一座,目前,羊舍大棚主体、管理用房等主体已经完工,相关附属设施正在配套,预计6月完工,建成后可饲养肉羊820只,预计每年可为集体增收20万_TtjO(二)是新兴产业方面。将光伏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争取国家能源集团基金会扶持资金,租用村民闲置屋顶安装3IOKW屋顶光伏,每年为村集体创收15万元,每户出租村民每年创收1000元。出租荒山荒坡450余亩,每年为村集体创收5.5万元。提供日常维护岗位,有效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三)是在融合产业发展方面,依托“中国年馍之乡”国字号名片和“霍嬷嬷”区域公共品牌,盘活闲置房屋,建成占地400余平米的年馍加工厂,并聘请山西农业大学专业团队,开展霍州年馍提档升级与标准化生产工艺研究,努力把“小馍馍”做成大产业。目前,村年馍加工厂能够提供就业岗位10个,年产量约18万公斤,年创造经济效益约15万元,村集体收入2万元。建设餐厅一座,邀请专业餐厅运营团队合作运营,严控菜品质量,开发忆苦思甜饭等特色菜品,让游客游玩的同时能够享受到有当地特色的饮食。三、开拓视野文景交汇,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冯南垣村以习总书记来冯南垣村考察调研为契机,借鉴延安、梁家河、东征纪念馆、安泽太岳军区司令部等红色旅游景点的经验做法,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精品红色旅游文化。利用灾后重建区、初心小院、乡村记忆馆、知青小院、契约馆、初心讲堂等建设设施。开展灾后重建、民俗、乡村记忆、农耕文化等文化旅游主题活动,彰显习近平总书记为民情怀和师庄乡的人文优势,不断提升冯南垣片区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从缅怀先烈,重温革命历史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美好乡村建设,让旅者一步步跨越党100多年的奋斗史,在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中聆听红色党课、传承初心使命,有计划地开展系列讲座培训,讲好冯南垣故事。2023年,累计接待各类机关团体150余个,培训约L2万余人次。2023年除夕,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集年货销售、美食品尝、非遗展演、古灯展示、儿童游乐等为一体的“冯南垣上过大年”活动正式在冯南垣村开展,在村内各处无不洋溢着欢快的笑声。冯南垣村作为红色研学游和古驿道文化游的重点,以乡村休闲游作为未来发展的定位,优先以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为主,为建设宜居宜业的“休闲”农庄打下坚实基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普及“光伏+空气能"清洁取暖,完善路、水、电、网、污等基础设施。新建了循环道路3公里,改造冯南垣村内微循环路L5公里,改造沿线排洪渠4.2公里,铺设污水管网11公里,栽植绿化苗木30万株,在村中主要路段架设路灯,并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实施清洁取暖建设工程,家家户户屋顶安装“光伏+空气能”清洁取暖设备,贯彻绿色低碳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