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
-
资源ID:65032
资源大小:7.9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
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一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 话)是一面旗帜,指引着中国当代文艺前行的方向。今 天,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文艺发展道路上,我们重温讲 话,依然能感受到它思想的深刻和跨越时空的理论穿透 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一次文代会、第十次作代会开幕式 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 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 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 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J人民作为文艺的主体地位,正是在毛泽东同志讲话 中第一次得到了明确的认定和彰显。讲话指出:“我 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 的”明确提出文艺工作者要把立足点“移到工农兵 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使自己的作品为 群众所欢迎”,创作出“真正为工农兵的文艺,真正无产 阶级的文艺“。这就从根本上将革命文艺与“只为少数人 所偏爱,而为多数人所不需要,甚至对多数人有害”的 旧文艺划清了界线,确立了革命文艺的本位追求和最宝 贵的品质。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讲话的“人民性”还集中体现在对“文学艺术的源 泉”的认识以及人民审美主体地位的确立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列宁指出:“艺术属于人民。它必 须深深地扎根于广大劳动群众中间J毛泽东同志深刻指 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 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人 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是文艺创作 “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进而,毛泽东同志提出 了 “文艺作品给谁看的问题“,确立起人民作为审美主体 和评判主体的地位。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 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J以人民是否喜闻 乐见为文艺作品的评判标准,体现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 文艺美学原则。重温毛泽东讲话,人们会自然联想到习近平总书记 2014年发表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立足于“人 民立场”这一理论基石,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 在新的时代高度,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 就是人民的文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工作导向 纳入“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的思想体系,赋予这 一导向以重大价值和意义,实现了对高扬人民性的深刻 的理论建构。源于人民、服务人民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 的共识。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中,“人民性”得到了充分的继 承与发展,他不仅明确指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 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而且指出,要创作更多“增强 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止于至善,方能臻于至美, 要“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 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 来二将基于审美价值与精神引领的社会效益追求放在首 位,这是对文艺“人民性”内涵的新拓展。总之,从延安讲话到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系列重 要论述,在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在理论上是与时俱进 的,坚定的人民立场是两者共同的理论出发点。作为文联组织,我们应该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 向和工作导向贯彻到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贯穿 于所有工作的始终。我们要通过广泛有效的教育培训与 宣讲,通过不断推进开展的“深扎”实践和文艺志愿活 动,通过持续组织开展主题文艺创作等,从机制上形成 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有力的引领,使“深入生活、扎 根人民”成为文艺家们的自觉,植根生活沃土,为人民 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让 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