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芝医案.docx
陈友芝医案目录第一篇:祖上遗风第二篇:拜师学医第三篇:五运六气学说1,运气学说与杭州气候2,运气学说与杭州流行病3,内经中运气学说与87年上海甲肝瘟疫第四篇:中药1,人参2,蟾3.中药煎煮服发之宜第五篇:肿瘤综述1,胃癌前期病变的中医防治2,胃癌的中医治疗3,癌症放疗后的中医药防治4,化疗药物的常见毒副作用的辨证施治5,癌症发热的辨证论治6,晚期肝癌的中医药治疗附108例临床资料分析第六篇:肿瘤医案1 .甲胎蛋白阳性对诊断肝癌的临床意义2 .恶性肿瘤的家属性倾向3 .多发性肝癌化疗后中医治愈4 .肝癌术后怒则伤肝5 .肝癌、三年后中风中医治愈6 .肝癌化疗中断后中医治疗延寿7 .肝癌中医治疗使肿块缩小8 .晚期肝癌的中医治疗9 .肝癌化疗后,中医治疗长期生存10 .肝癌腹水中医治疗已存活2年11 .肝癌肺转移中医治疗长期生存12 .肝癌术后中医治疗已存活三年13 .胃癌二次术后化疗后,中医治疗已存活22年14 .胃癌术后复发,中医治疗已存活8年15 .胃癌术后,化疗后转移中医治疗16 .胃癌术后肠梗阻的中医治疗17 .高龄胃癌中医治疗18 .胃平滑肌肉瘤术后肝、胰转移化疗后的中医治疗19 .胃印戎细胞癌三次术后20 .肺癌肿瘤热中医治疗长期生存21 .肺癌骨转移的中医治疗22 .左肺Zy型癌中医治疗已存活4年23 .肠癌术后转移,中医治疗肿块消失24 .胆囊癌的中医治愈25 .明确诊断鉴别治疗26 .胰腺癌的中医治疗27 .胸腺瘤放化疗后的中医治疗28 .肾癌术后三年,左上胸膜转移中医治愈29.前列腺癌多处转移中医治疗长期生存30.恶性黑色素瘤术后18年31.多发性骨髓瘤中医治疗长期生存32.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复发的中医治疗33.膀胱癌术后复发、中医治疗长期良好生存1.1. 白血病的中医治疗35 .恶性淋巴瘤的中医治疗36 .食管癌的中医治疗1.1. 宫颈癌术后癖闭的中医治疗1.2.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中医治疗39 .甲状腺瘤二次手术后夏发中医治愈40 .气痿41 .中医治疗转移性肿瘤三例42 .有病不能乱投"医”43 .宫颈癌、胃癌二位老人第七篇:泄泻医案久泻临证务求入细1 .补助命门温健脾土2 .釜底抽薪重用附子3 .小儿腹泻参苓健脾4,下焦滑泻固涩收功5 .酸涩收敛就地取药6 .知肝传脾当先实脾7 .寒伤阳气寒者温之8 .慢性腹泻阴损及阳第八篇:肝病医案1.,重症黄疸肝炎2,急症黄疸肝炎3.,急性乙型肝炎4 ,急性黄疸肝炎5 .治疗乙肝因人、因时、因地制宜6 .肝炎药到病除7 .肝炎肝硬化8 .乙肝三系阳转阴19 .乙肝三系阳转阴210 .老高的肝硬化11 .沈姑娘的肝硬化第九篇:疑难杂症医案.1.,白塞氏病从心医2,脱疽发热3.,无名发热4.,支扩咯血口到病除5.,瘾疹6.,大黄治瘾疹7,郁证8,.癫痫9.,釜底抽薪治子时起舞10,.癖闭治肺11.,哮喘12.,腰椎骨突出13,疝气14,盗汗15,中风116,中风217.,肝风内动18.,热毒内蕴19.,肾病综合症120.,肾病综合症221,湿为百病之长22,化湿健脾23.腹泻夹感,手到病除24,脾虚腹胀后记第一篇祖上遗风青田县地处浙江南部,境内山峦起伏,溪流纵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勤劳勇敢的祖先,用双手创造了文明历史。农民辛勤耕耘,把荒山改成梯田种粮,手工艺人巧夺天工的精美石刻,古今闻名。经商者遍及五洲四海,读书人每见历朝历代,自南宋到清末,仅中进土者有121人,也算得上名人辈出了。青田有座大山,原名青田山,现在人称太鹤山,位于县城的北面,因古时白鹤栖息得名。相传叶法善在此炼丹试剑,丹成得道。跨鹤升天而去。故又称"试剑石"、"丹山"。道家称。"青田山洞”为道教胜地第三十洞天。因苍松参天,山奇石秀,景色幽雅。有谢桥春晓,丹山溅玉,仙乡问鹤,环翠孕秀,扶松听涛,滴露点易,混之试剑,望江舒啸等八景,各具风采,主景'混之试剑,就在太鹤山顶上的混之峰,15米高的巨石巍然屹立,传说叶法善丹成试剑,劈石为四,糠宽一米,呈十字形,石壁有摩崖题刻和青牛道士像。下有太鹤洞,盘龙洞,丹井,这里有李白,陆游,刘伯温,郭沫若渡船登山足迹,历代名人被这里的风光所陶醉,留下无数墨宝供后人观摩。混之峰脚下南面,有一块约二米高的秀石,叫太鹤山孝顺岩”传说对父、母、长、老孝顺的人,用手推孝顺岩,其石会翩翩起舞。山下,早年都是我们陈家祖辈开垦的的菜地和坟地,据家谱记载,陈氏先祖,也曾出将入相,特别是名医辈出,荣宗耀祖呢!青田第一世祖陈中立在南宋绍兴年间,从乐清迁至青田,已有八百年的历史,陈氏宗族按辈份排列,传到我已是第二十五世。据九九。年版的青田县志记载,南宋的科学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高宗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宋王朝南迁定都杭州。其政治,经济,文化已由中原转移南方。当时温州的造船业,漆器工艺相当发达。但是,由于统治者对人民横征暴敛,在繁荣昌盛的同时,阶级矛盾尖锐,农民生活困苦,被迫揭竿造反。例如:方腊义军1120年攻打温州,1121年永嘉楠溪俞道率众起义。又因天灾不断,大寒之年颇多,常风暴洪水横行,暮春倒寒流降雪,故瘟疫流行。由于生产增长,文化繁荣,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同时因疫病流行,在客观上,向医药学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实践的机遇。也促进了浙南瓯江流域医学的发展。当时温州的天门冬,石斛,生姜,狗脊,苍术药材已影响到全国,同时也涌现出许多名医和医学书籍。据陈氏宗普记载:第六世祖陈鄂次子陈言(1121T190年),就是当时医药界的杰出代表。南宗绍兴辛巳(1161年)曾著依源指治、淳熙甲午(1174年)又撰三因极一病症方论,该书在金匮的“千般灰难,不越三条”的基础上,结合内经五志太过致病的学说,探讨受病之源,与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等三因,使中医病因学得到新的发展,自此以来,论述病因者皆遵循三因学说,本书在祖国医学史上是起了一定影响。1957年8月人民卫生出版社曾选出古代中医名著出版。1984年又再版。其中就有先祖陈言的生平事迹:陈言约1121-1190,字无择,鹤溪人,南宋著名医学家,他潜心医道,精于方脉,治病立效,遇有不治之症,能预测结果。根据临床实践,借鉴前人经验,探究医道要术,建立"三因极一”学说。宋淳熙元年1174)撰成三因极一病源论粹,宋史以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书名载入。三因极一病症方论近24万字,共18卷,分180门类,录医方1050余道,包括内,外,五官,妇,儿各科病症。在分论各症之前,首叙医学总论,其中关于病因的“三因”学说,为全书理论重点。辞海”三因条目释文:三因,中医学名词,病因分类方法之一。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总称。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以寒,暑,燥,湿,风,热一般作火''六淫'之邪为外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过度为内因;其他如饥饱,劳倦,跌仆,压溺,金疮及虫兽所伤等统称为不内外因。”三因说在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已经提出,但陈言在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阐明。大大发展了病因理论,为后世病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清四库全书总目评论此书”每类有论有方,文词典雅而理致简骸,非他家鄙俚冗杂之比。”陈氏宗谱记载,第六世祖陈融的长子陈中立行医济世,在瓯江、括苍山地域美名远扬,南宋嘉定年间,有一日出诊返回时,看见二个当差的捆绑一位少年坐渡船,询问原委系欠富人的债无力偿还,就慷慨解囊为少年还清,也不问问少年姓名地址。这一天晚上梦见一位神仙手持节牌向他宣读,奉上帝之命,说枳金积书还不如积阴德,以蟠龙山相赠。第二天太阳刚从东方升起,果然有母子二人用木盘盛着一张契书,契书所写在山口镇小令乡南木岩有一块山地,正东至葵提宫堤脊水,南至三都双坑口,西至大济头锤潭上,北至头车为界,计三十六亩。其母说儿子姓金名贤,昨日承蒙救命之恩,山地系祖传所留,据说这蟠龙山是造墓的风水宝地,诚心酬谢恩公。恰巧陈中立之父陈融仙逝进棺尚未落土为安,即携带其子入山察看。南木岩背靠洞宫山脉,西临佛教圣地清真堂(1984年赵扑初手书“清真禅寺”匾额)小令溪水弯弯曲曲流向瓯江。这一日从县城出发,经山口,仁庄乡到小令乡下船,沿途花香鸟语,山清水秀,古树参天,名贵药材金银花,天门冬,灵芝草,绞股兰,山茱萸,神仙对座草,牛夕,杜仲,随处可见,果然是人间仙境,与梦中所见相符。陈中立博览群书,天文地理,阴阳术数,无不通晓,察看蟠龙山为火局阳龙上贵之图,祖山发脉火星为禄,坐山火星为官,朝山木星为印,关帐层层,左右都关栏砂水,穴地有虾须蟹眼,内外堂之水俱来朝抱,各水会合出于戌方,有禽兽华表镇守门户,穿珠结穴具财官相印齐全,是大富大贵之局。就亲自圈定龙脉墓址,并按价挨家付给地银,把蟠龙山改名为大蟠龙山,次年丁丑年父棺从温州运到大蟠龙山,入始时雷声大作,众人说是吉祥的好兆头,自此以后就定居在青田县城和义坊。吉人自有天相,枳金积书不如积阴德,陈中立为青田第一世祖,位居贵赠朝请大夫,再赠通奉大夫,第二世祖陈升赠朝议大夫,第二世祖陈景行(1256年)宝佑四年丙辰科,父子居国子监丞。殿中待御史兼礼部待郎。浙东安抚史;第三世祖陈适孙官职两淮节度使;第四世祖陈瑞仁任医学教谕;第五世祖陈茂祖任缙云县医学录名医;第六世祖陈公恕任平阳医学录名医:第七世祖陈宗泽任医学教谕,陈宗理先以荐名医与朝太医院;第八世祖陈定(明初?T443年)字以静,精医术,明洪武二十三、二十七年,青田疫厉流行,求医者满门。考摭张仲景、刘河间、李知先医学著作,撰伤寒铃领小儿痘症歌诀人身肖天地图行:第八世陈宓任医学训科;第九世祖陈赐任医学训科;第十世祖陈洪任医学训科排到我父亲辈份已经是望族五房派第廿四世To先祖儒医济世,代代相传。坐堂开方间或出诊,著奇方以传世。开药店注重药材质量,挑拣,浸润,切轧,各承家传。自制丸、散、膏、丹名闻乡里,运销云和、景宁、遂昌、松阳、永嘉等县。常施药济贫。不计报酬。经济困难的可以赊销。制良药以救人,居白鹤之乡至今传为佳话。朱国基民国20年毕业于省立医学专门学校,曾任青田、金华、杭州市第一医院院长,与我父亲是世交好友,三十年代创办青田第一所西医诊所。曾对我父亲说:“你们是中医世家,会后继有人。”1983年其夫人患胃癌请我去诊疗时说:我早讲过陈家后继有人,你继承祖业是祖宗积德传世啊!“我投身于中医事业,冥冥之中其实也是祖上遗风。今年春节,我赴乐清寻根,在雁荡山大龙湫触景生情,吟大龙湫诗一首:龙湫瀑布天地连,霓虹盘绕一瞬间。积金积书积阴德,山绿水清遗千年。(附)陈氏宗谱记载据颖川陈氏宗谱记载考余陈氏,始於嫣,封于虞,迨汉朝有蕃。公暨弟实,公受敕颖川郡城,至真定间,迁光之固,再迁闽之长溪。有讳彪公五代,时奉旨南巡,莅温郡之乐清,遂家焉嗣。*六世祖讳中立公,儒医济世,名彰瓯括。宋嘉定间,就青邑城,施医济药,累仁尚行。得石郭大黑龙-穴,计卅六亩,遂卜亲柩於该山。此为青田一世始迁祖也。厥后二世景行公,父子官居浙之东西按抚,三世适孙公职膺两淮节度使,处至济传。公由训科,授本邑县尹,历任九载,古今罕匹。且均精岐黄术,世世以法,祖相遗故。前有抚择言,公著三因谕,后有定公以静作伤寒铃,领痘疹歌诀,及人身肖天地图,皆盛行於世,详载邑志。语日: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吾祖等庶几,近之至若,游庠食O,明经发甲,代多其人,或隐而不仕者有之,或仕而退隐者亦有之,何以知之?日谱也。第二篇拜师学医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