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法证科学中的认知偏差——司法鉴定出错的心理之源.docx

    • 资源ID:577915       资源大小:63.41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法证科学中的认知偏差——司法鉴定出错的心理之源.docx

    法阚学中的认知偏差司法鉴定出错的理之源一、引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偏差就被认为是刑事司法系统中的一个潜在问题。例如,研究表明,认知偏差会影响侦查人员的侦查判断、影响检察官是否提起公诉以及影晌法富作出何种裁决。(1)SeeAmosTversky&DanielKahneman,JudgmentunderUncertainty:HeuristicsandBiases,185Science1124,1124-1131(1974).2004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在西班牙马德里通勤列车爆炸案中错误识别了犯罪嫌疑人后,联邦调查局监察长办公室将认知偏差确定为导致错误识别的因素之一。(2)SeeRobertB.Stacey,ReportontheErroneousFingerprintIndividualizationintheMadridTrainBombingCase,JournalofForensicIdentification,Jan.-Feb.2015,p.1-19.2005年,美国国会委托美国国家科学院调查其国内的法证科学现状,包括认知偏差对法证科学的影响。(3)参见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美国法庭科学的加强之路,王进喜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页。比后,学术界对法证科学中的认知偏差研究有所增加O(4)SeeI.E.Droretal.;WhenEmotionsGettheBetterofUs:theEffectofContextualTop-downProcessingonMatchingFingerprints,19AppliedCognitivePsychology799,799-809(2005);I.E.Dror&D.Charlton,WhyExpertsMakeErrors,56JournalofForensicIdentification600,600-616(2006);J.H.Kersholt,RPaashuis&M.Sjerps,ShoePrintExaminations:EffectsofExpectation,ComplexityandExperience,165ForensicScienceInternational30,30-34(2007);I.E.Dror&R.Rosenthal,MetaanalyticallyQuantifyingtheReliabilityandBiasabilityofForensicExperts,53JournalofForensicScience900,900-903(2008).200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了名为美国法证科学的加强之路的报告,指出“各法证科学学科需要制定严格的规章以避免主观解簪,并且需要进行严格的研究和项目评估。这些研究项目可以从其他研究领域中获得极大帮助,特别是能从诊断医学进行的大量临床表现评估研究,以及认知心理学关于观察者可能存在认知偏差和错误的研究中获益。"(5)同前注(3),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书,第9页。此后,美国总统科学和技术咨询理事会(6)SeePresident'sCouncilofAdvisorsonScienceandTechnology,ForensicScienceinCriminalCourts:EnsuringScientificValidityofFeature-ComparisonMethods,ExecutiveOfficeofthePresidentoftheUnitedStates,2016.和国家法证科学委员会(7)SeeNationalCommisiononForensicScience,EnsuringthatForensicAnalysisIsBaseduponTask-RelevantInformation,2015,Retrievedfromhttps:/www.justice.gov/archives/ncfs/file/818196/download.,英国的法证科学规制<(8)SeeForensicScienceRegulator,CognitiveBiasEffectsRelevanttoForensicScienceExaminations,2015,Retrievedfrom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cognitive-bias-effects-relevant-to-forensic-science-e×aminations.±W.院调查委员会SeeHouseofLordsScienceandTechnologySelectCommittee,ForensicScienceandtheCriminalJusticeSystem:ABlueprintforChange,2019,Retrievedfromhttpsypublications.parliament.ukpald201719ldselecVdsctech33333302.htm.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警察法证科学服务部门(Io)SeeB.Found&J.Ganas,TheManagementofDomainIrrelevantContextInformationinForensicHandwritingExaminationCasework,53Science&Justice154,154-158(2013).荷兰的法证科学研究所(Il)SeeR.D.Stoeletal.lMinimizingContextualBiasinForensicCasework,inK.Strom&M.J.Hickmaneds.,ForensicScienceandtheAdministrationofJustice,SAGEPublications,2014,p.67-86.等机构,都对法证科学中的认知偏差问题表达了高度关切,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取得了若干重要成果。近十五年来,以法证科学中的认知偏差影响为主题的研究影响日甚,逐渐形成了一个名为“认知法证科学”(CognitiVeforensics)的研究领域,(12)SeeI.E.Dror&R.D.Stoel,CognitiveForensics:HumanCognition,ContextualInformation,andBias,inGerbenBruinsma&DavidWeisburdeds.,EncyclopediaofCriminologyandCriminalJustice,Springer,2014;B.Found,DecipheringtheHumanCondition:TheRiseofCognitiveForensics,47AustralianJournalofForensicSciences386,386-401(2015).该领域的研究表明,由于受到各种认知因素的影响,法证科学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客观、科学和不偏不倚。各国的错案研究表明,相当比例的错案是缺乏基砒可靠性或者应用可靠性的科学证据导致的,而认知偏差又是造成科学证据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13)SeeB.L.Garrett&P.J.Neufeld,InvalidForensicScienceTestimonyandWrongfulConvictions,95VirginiaLawReview1,1-97(2014);R.Dioso-Villa,WithoutLegalObligation:CompensatingtheWrongfullyConvictedinAustralia,75AlbanyLawReview1329,1329-1372(2012);R.Dioso-Villa,ARepositoryofWrongfulConvictionsinAustralia:FirstStepstowardEstimatingPrevalenceandCausalContributingFactors,17FlindersLawJournal163,163-202(2015);N.M.Smit,R.M.Morgan&D.A.Lagnado,ASystematicAnalysisofMisleadingEvidenceinUnsafeRulingsinEnglandandWales,58Science&Justice128,128-137(2018).二、法证科学的困境法证科学提供的科学证据,为成功追诉犯罪者和帮助无辜者做出了重要贡献,许多陈年冷案凭借先进的DNA技术获得俄破。(14)例如我国著名的.白银连环杀人案二在案发28年后,利用DNA检测手段的Y-STR技术才得以破获。参见谈琳:G白银连环杀人案告破凸显科技的力量,载科技日报2016年8月30日,第1版。法证科学在司法系院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因为秉承个人主义认识论者认为其他证据(特别是证人证言)更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审查判断更为困难。(15)参见杨伟伟、罗大华:国外心理学关于证人证言的研究及其启示,载证据科学2007年第1期,第61页。相比之下,法证科学梃供的科学证据,被认为是客观、公正的科学成果,在实践中被赋予了很高的证明力。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法证科学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日益受到质疑=(16)SeeMichaelJSaks&JonathanJ.Koehler,TheComingParadigmShiftinForensicIdentificationScience,309Science892,892-895(25).(一)理论基础薄弱法证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其他科学的经物性适用,那些应用于推断工具痕迹或者咬痕痕迹来源的法证科学检验,从来没有受到过严格的科学审查,这些方法的基础有效性研究没有被置于优先地位。(17)参见同前注(3),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书,第4页。虽然法证科学中的判断不完全是主观的,但是通常也未经充分的测试和分析。(18)SeeSaulM.Kassin,I.E.Dror&JeffKukucka,TheForensicConfirmationBias:Problems,Perspectives,andProposedSolutions,2JournalofAppliedResearchinMemoryandCognition42,43(2013).例如,美国法官苏徒(SoUdefj认为,指纹分析的传统方法是主观的、未经脸证的、无法证实的,而指纹证据却被宣称为是确实可靠的。(19)参见同前注(3),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书,第44页。(二)人的因素影响大多数法证科学学科既缺乏客观的测量方法,也没有可靠的测量工具。在这些领域,检验人员实质上就是主要分析工具。(20)SeeSaulM.Kassin,I.E.Dror&JeffKukucka,NewApplicationofPsychologytoLaw:ImprovingForensicEvidenceandExpertWitnessContributions,2JournalofAppliedResearchinMemoryandCognition78,78-81(2013).即使在拥有可量化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的领域,从样本采集、确定检验样本、分析样本到检验结果的解糅,人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缺乏客观检验标准,使得不同的检脸人员甚至同一名检脸人员得出的结论之间也缺乏一致性。研究表明,在不同情境下,同一名检险人员对相同数据进行分析后,会得出不同的鉴定意见。(21)参见英JlEQror等:认知偏差及其对专家证人和法院的影响,王进喜、朱海译,栽证据科学2019年第3期,第327页。检验结果缺乏一致性和可靠性,无疑表明检聆过程具有一定的主观性。(22)SeeI.E

    注意事项

    本文(法证科学中的认知偏差——司法鉴定出错的心理之源.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