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电子产品过程控制与工艺标准.docx

    • 资源ID:518615       资源大小:36.85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电子产品过程控制与工艺标准.docx

    电子产品过程控制与工艺标准电子产品过程控制与工艺标准1.目的:为了规范生产过程中的作业方法及工艺要求,杜绝工艺返工。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电子类产品。3职责:3.1 本标准由品质部负责制定并完善,生产部执行并提出改善意见;3.2 生产各环节均受控于质控位,质控位按工艺标准对各部件进行严格检查,检查结果详细准确地记录并交拉/组长统计,形成质量记录上报;3.3 品质部负责对质控位的培训和对生产工艺的抽检;3.4 品质部负责生产线工艺标准执行程度的监督,确保出货产品工艺质量符合要求;3.5 开发部负责新机型特殊工艺要求的制定。4.工艺标准目录:4.1 插件工艺;4.2 贴片工艺;4.3 焊接工艺;4.4 装配工艺;4.5 外观标准;4.6 防静电措施与接地;4.7 维修工艺;4.8 包装工艺;4.9 插件工艺:4.9.1 核对好工位材料规格,必须跟作业指导书、样板、清单完全一致;核对元件有无超过保质期,检查引脚有无氧化生锈、发霉,规格标示是否完整清晰。倒料时元件盒先贴好标识,有方向的元件统一方向,不能混料;同型号不同厂家料未经允许不能混装,同块板不能混插。4.9.2 PCB用料时检查,铜皮不能有氧化、开路、偏孔、堵孔等异常,板材无裂痕,丝印要清晰完整,双面板不允许有变形,单面板变形不超过板厚,保证PCB用料合格时才下拉。各机型PCB板不能混装。PCB来料中不允许存在用导电油修复过的走线。4.9.3 补件焊盘无免焊槽时须贴胶纸,焊盘间距超过2cm时,胶纸要划断不得用整条胶纸粘贴;焊盘尺寸小于5mm时,采用宽度为6mm的小胶纸4.9.4 元件整形不能从引线根部开始弯折,引线弯曲处距离元件本体应1.5mm,尤其容易崩裂的玻璃封装元件。4.9.5 无特殊要求的电感、电阻、电容器、IC、二极管、SIP插座、插针必须插正插到位,依平贴基板为准,不能插反有极性要求的元件。元件不得插错、漏插;IW以上电阻及IA以上整流管应悬空于PCB板2-6mm;有特殊工艺要求的元器件应按样板作业。杆装时应使元件标记朝上或朝向易于辩认的方向,并注意辩认方向与习惯一致。4.9.6 易受静电击坏的元件杆装前须保证相应工位人体已良好接地。4.9.7 插件QC必须按顺序依次点检,并对元件整形到位,元件高时只能用银子或手轻压,不能敲板,每500PCS时必须参照清单、样板核对一次。4.9.8 推拉周转车时须小心平稳,不能振动周转车,PCB上周转车架时须放置水平。4.9.9 PCB周转箱堆放不能超过4层,箱内PCB不能超过箱高3/4,每层之间用纸皮隔开;PCB板堆放不允许高于3箱,底层必须垫木板防潮,当湿度高于85%时,PCB堆放区和锡炉附近3m范围内不得洒水拖地,以防PCB受潮。4.9.10 开关电源板存放期达一周时,必须重新过炉;当插好的PCB附件出现因存放期过长而引起发霉变白的,须用稀释剂清洗,受潮严重时重新过炉。4.10 片工艺(外发)4.10.1 CB保存应干燥通风并距离地面一尺高,箱内应有防潮胶袋封装。4.10.2 膏、红胶在5±5密封保存;锡膏保质期不超过三个月,使用前在室温下放置4小时解冻,并搅拌15分钟后才能使用;红胶要在有效期及规定环境温度下使用,以防原料变质,引响粘贴效果。423丝印钢网与PCB孔位精密度要求用放大镜检查无误后才能印刷,刮刀与网面应成4560。夹角,压力应适当范。印在PCB焊盘上锡膏应平整饱满,切角分明,无多锡、漏锡、塌锡、流锡现象,焊盘与焊盘之间无锡膏残留物,每刷十块PCB用无纺布清洁钢网一次,印刷剩下的锡膏单独密封保存,并尽快用完。刷好的PCB在2小时之内必须过炉焊接完成。红胶须精确漏印在元件贴装中间位置,禁止覆盖焊盘。4.10.4 片工位要始终保持银子的干净,夹取元件时元件丝印面要朝上,贴放位置不得斜于元件宽度的1/4,贴放时,禁止元件在焊盘上推拉移动,防止红胶覆盖焊盘或锡膏松散引起焊接不良,贴放后应用银子轻压平整,贴有方向性元件时,要先对正方向,贴IC工位保证错位不超过零件脚宽度的1/4;焊IC工位焊接前先对位,再焊两点定位,涂助焊剂于焊盘再拖焊,为防止虚焊、假焊,对贴片IC必须进行2次来回拖焊。4.10.5 受静电击坏的元件贴装前须保证相应工位人体已良好接地。4.10.6 转产第一块板,要参照样板、清单检查、核对一次;撕料后必须对各种贴片电容参数抽检、确认合格后才能使用。427贴片PCB焊接标准中拒收项目:4.2.7.1贴歪:零件与焊盘位置偏差大于零件宽度的1/4,并且违反相邻元件之间最小间隙0.6mm的要求。4.27.2少锡:锡点宽度小于3/4元件脚宽度或锡爬升高度低于1/2元件脚高度。4.27.3包锡:元件脚表面包成球状。4.27.4碑立:应正面平放的元件变成了侧放或者单脚站立。4.2.7.5连锡:元件脚或焊盘间有锡连接短路。427.6锡珠:R、C焊盘间直径在0.15mm的锡珠超过3颗,IC脚间有锡珠。4.2.77浮脚:元件脚高于焊盘Imm,IC脚用银子拔动后有松动。4.2.7.8蜘牛:应有零件而未有零件。4.27.9错件:不符合样板或者干脆元件互换了位置。427.10反贴:元件丝印面朝下。4.2.7.11红胶覆盖焊盘。4.3焊接工艺4.3.1 锡膏使用型号为G4-MB981-63Sn37pb时,各温区设定参数为:I温区:150oCz11温区:180oC,11I温区:220°C,IV温区:250。C;红胶过炉时,I温区:90fII温区:IIo,UI温区:130°C,IV温区:150oCo各温区报警温度均为IOoCf链网传轮输速度为600mmmino4.3.2 锡炉焊接4.3.2.1 焊点大小适中,表面光亮、光滑、焊点成30。60。夹角的圆锥形。4.322焊点不能缺焊、堆焊、假焊和连焊,不能有毛刺、气孔。4.3.3 一般元器件引脚高出焊盘的长度应在L53mm之间,偏高的应剪去;元件引脚粗大或有一定硬度的,且高出焊盘4.5mm以内,可以不必剪脚,如大电解电容、功率管、电位器、显示屏、继电器、散热器固定脚。4.3.4 焊接后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拉扯被焊件时,不应有松动和脱落现象。4.3.5 走线、焊盘不能开路、翘起,如有翘起,必须压到位,除去该处绝缘漆,加上锡路,如焊盘铜箔较细,当开路处在2mm范围之内,可用细铜线连接。当开路间隙大于20mm时,用单支线连接。4.3.6 补件元件位置要正确,安装到位,不能装错,极性不能插反。4.3.7 电路板两面必须保持清洁,不能有胶纸、焊锡珠、碎渣、焊渣、线渣以及大块松香残留物、未挥发的助焊剂。4.3.8 晶振焊接后,应在金属外壳及其旁边的接地焊盘或接地线上加锡稳固;胶壳晶体要采用黄胶固定外壳。4.3.9 引线焊接时,线头必须被适量焊锡包住,焊端要光滑无毛刺,连接线绝缘层不得烫伤开裂,用中力拉扯不开裂脱焊,焊点不能与其它元件相碰或与其它铜箔相短路,当飞线长度大于30mm时,飞线中间位置打上胶或贴胶纸予以加固。4.3.10 焊发光管、咪头、卡座磁头和弹片开关的引线时,使用功率为35W以下的烙铁焊接,焊接时间3So4.3.11 焊接温度,为烙铁头实测温度,烙铁头状态均处于到位状态,IC清焊温度范围为410±20;焊接解码板100脚的IC时,用调温烙铁温度430oC±20oC;解码板清焊补件使用恒温烙铁,温度范围为390oC±20oC;VCD类附件板清焊补件使用60W普通烙铁,温度范围为410oC±20°C;AV清焊和补焊位使用60W普通烙铁,温度范围为420(±20。(:,烙铁头为马蹄形,焊接时间12秒;焊接单支线、灰排线使用60W普通烙铁,温度范围为420oC±20oCz烙铁头为马蹄形,焊接时间35秒。焊接电源开关、高压线使用60W普通烙铁,温度范围为420oC±20oCz烙铁头为尖头,焊接时间12秒;焊接功率管使用60W普通烙铁,温度范围为420oC±20oC,烙铁头为马蹄形,焊接时间12秒;烫VCD机芯保护点用调温烙铁温度320oC±40oCo4.3.12 工位上的PCB板应侧放,不可平放重叠,解码板板与板之间用泡沫袋隔开。遥控板注意碳膜面不能被元件脚划伤,不能沾灰尘,不能手摸。板与板之间用纸皮隔开。4.3.13 锡炉焊接温度根据锡条的含锡量略有不同,当锡条的锡铅比为60:40时,炉温设为250-265oCo每次上班前加适量防氧化油降低焊锡的损耗,并添加适量锡条。4.3.14 手工浸焊前,须把元件整形压到位,浸助焊剂时间1.5S,浸板深度以助焊剂略接触PCB焊盘为准,焊接板时进板和出板均成15。角,浸锡时间45S,冷却时间为3S,进板时注意免焊槽开口先进,焊盘后进,方向不能反。4.3.15 波峰焊接前须元件整形压到位,放板方向为开有免焊槽的开口在后,焊盘在前,才能使焊点饱满。PCB板间不可搭接。链速设定大于3格,小于8格,预热温度80。C至IlOoCz报警温度IOoCo试过5块PCB,检查DPM值4K后才能继续过板,板面不能有焊珠、焊渣。4.3.16 助焊剂的使用:清洗型助焊剂用于解码板伺服板制程,比重调到0820±0.01g/Cm3必须在后续环节增加洗板工序。免洗型助焊剂适于波峰炉及手浸炉,比重调到0.805±001g/cm3,每2小时测一次比重。清洗型助焊剂每更换一次,必须用洗板水试验一下,是否出现板面发白等故障。发泡器每两天清洗一次。4.3.17 用清洗型助焊剂焊接好的PCB,分手涉口机洗,洗后均要求板面无发白、无明显残留物。4.3.18 PCB焊接面标准中拒收项目4.3.18.1 元件脚长:脚长3mm;4.3.18.2 少锡:锡面积少于焊盘的90%或者锡点周围少于3/4;4.3.18.3 连焊:焊点之间存在多余锡导通;4.3.18.4 锡尖:焊锡冷却过快时拉出的带刺焊点。4.3.18.5 脚未出:脚长0.5mm或焊锡表面看不到零件脚端口。4.3.18.6 多锡:焊点成球状。4.3.18.7 板面残留白粉:助焊剂未充分挥发或者冷板后板面发白,残留松香。4.3.19 附件高压测试条件:高压3KV,超漏电流IOmA,时间5So4.3.20 打磨电位器时,盛装盒应远离打磨机50cm以上,不可打磨到电位器的碳膜及引脚上,打磨部位须避开碳膜外露处及易进粉沫的孔边。4.3.21 微动开关、继电器、电位器、话筒插座等补件元件过炉时,不能有助焊剂浸入元件壳体内。4.3.22 撕胶纸时,力度不能过大,刀片不能刮伤、碰断铜皮、焊盘等。4.3.23 焊电位器时,电位器一定要装正且完全压到位,要求在焊点处拖焊二遍。焊电位器外壳接地线时,焊接点及烙铁不可靠在碳膜处。4.3.24 PCB过炉时,沿过炉方向,如果电位器距离板尾20mm以内,则电位器只能手工补焊。4.3.25 显示屏安装前,先对其引脚整形,使引脚与屏面夹角在90°70。之间,VCD类显示屏下方面左右两端应各垫一个海绵垫,AV类显示屏下方在左右端及中间处应各垫一个海绵垫。4.3.26 保险管座、大容量电解及其它粗脚元件只浸一次焊时,清焊工位必须加锡补焊牢固。4.4装配工艺4.4.1 工位之间不能叠放半成品、成品,老化车上层叠禁止堆放5台以上,叉车木板架上禁止层叠超过8层。检测工位不能层叠超过2层。4.4.2 卡座机芯磁头、激光视盘机生产中禁止手摸磁头表面、光头物镜,及机芯传动部件。4.4.3 半成品存放时,必须用白布或纸皮盖好,防止灰尘落入。4.4.4 成品老化完成后用风枪吹干净外表灰尘。卡

    注意事项

    本文(电子产品过程控制与工艺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