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知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优知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优知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口腔颌面外科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高级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腮腺区肿物病例).docx

    • 资源ID:329401       资源大小:74.9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口腔颌面外科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高级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腮腺区肿物病例).docx

    口腔颌面外科晋升副高(正高)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2023年度)单位:*姓名:*现任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专业技术职务:*2023年*月*日口腔颌面外科一例腮腺区肿物病例分析1 .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因“右侧腮腺区肿物5年,加快生长伴疼痛半年余”,于2014-12-18来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患者自述5年前发现右侧腮腺区一肿物,约“核桃”大小,无疼痛、面瘫及其他不适;肿物生长缓慢,后患者发现闭右侧眼睛时轻度无力,微笑时嘴部轻度不对称,皱眉时有明显无力的症状;近半年肿物生长速度较快,现肿物增大至5cm×6CnI大小,并伴有右侧面部疼痛,右侧面部运动障碍逐渐加重,出现严重面瘫症状,遂于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无重大的系统性疾病,有吸烟史,不酗酒,否认家族中有遗传病史、传染病史、肿瘤病史。专科检查:颌面部比例形态严重不对称,右侧腮腺区肿物大小约5cm×6cm;表面呈结节状,无破溃,边界清楚,质地较硬,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无明显触痛;表面皮肤色黑,皮肤与肿瘤粘连严重,皮温不高。右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鼓腮漏气。双侧颈部及颌下未扪及淋巴结肿大。腮腺区CT:右侧腮腺区可见一软组织块阴影,内密度不均,可见斑点状钙化,病变边界不清(图1A)。图1A:CT示右侧腮腺区一软组织块阴影,病变边界不清;右侧颌下可见多个小淋巴结,邻近骨质未见明显异常。于肿物表面取大小约2.0cm×1.0CnI组织活检,送快速病理检查,结果为送检皮肤真皮中下层及皮下组织内巢团组织,巢团周围细胞略呈栅栏状排列,并见腺腔样结构,核分裂像多见,考虑为:恶性上皮性肿瘤。其他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胸片、心电图等均未见异常。手术方式:全麻下行“右侧腮腺肿物及腮腺全叶切除术+邻位瓣转移修复术”。术中设计耳屏前切口至右侧颌下区切口,由于肿瘤表面皮肤与瘤体粘连,因此连同肿瘤表面粘连皮肤一并切除,切除肿瘤后遗留组织缺损,延伸切口至颈部,形成滑行皮瓣进行修复。送检边缘均未见恶性肿瘤组织累及。于创面下缘延长手术切口,设计滑行组织瓣,分层缝合(图IC)。患者于2014-12-31出院,并分别于2015-02-01、2015-05-01、2015-11-01随访复诊。B图IB:患者右侧面部肿胀明显,大小约5.0CnIX6.0cm;C:滑行皮瓣修复组织缺损2 .结果病理诊断:右侧腮腺区皮脂腺癌(图2)。肉眼观带皮组织1件,切面灰白,质硬,部分切面见涎腺组织受侵犯,质地硬,部分区域可见囊性区。免疫组织化结果:EMA(+),P63(+),CEA(-),CK7(-),CD117(-),Ki-67(约60%+)o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口一期愈合,建议患者出院1月后行放疗或化疗等辅助治疗,目前患者仍在随访中。图2皮脂腺癌组织病理图像A:低倍镜下,肿瘤为分化程度不等的皮脂腺细胞组成,排列成巢状、条索状、片状(HE,×100);B: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呈明显的异形性,核分裂像易见(HE,X400);C:癌巢中央可见明显的皮脂腺细胞分化,胞质透明,呈空泡状,脂滴可见(HE,×400);D:癌细胞侵犯面神经(HE,×100)3 .讨论3.1 涎腺皮脂腺肿瘤皮脂腺是附属于皮肤的重要腺体,分布于全身,其主要功能是分泌皮脂。1931年Hamper首次报道了涎腺组织中也含有类似皮肤附属器的皮脂腺结构。这些皮脂腺细胞位于闰管及纹管内。但到目前为止,涎腺组织内出现皮脂腺细胞的原因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涎腺实质细胞有皮脂腺分化潜能。大涎腺所含皮脂腺的数量不尽相同,据报道10%42%的腮腺含有皮脂腺,颌下腺只有5%,舌下腺却极为少见。目前涎腺皮脂腺肿瘤依据其组织学特点分为:皮脂腺腺瘤、皮脂腺癌、皮脂淋巴腺癌,在其他肿瘤组织中也可见皮脂腺分化,如多形性腺瘤及上皮肌上皮癌中偶见分化程度不等的皮脂腺细胞。然而不论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皮脂腺肿瘤,都极为少见,其约占大唾液腺肿瘤的0.2%。迄今为止,已经报道的涎腺皮脂腺肿瘤150余例,其中占比例最多的是皮脂腺腺瘤及皮脂腺癌,最少见的是皮脂淋巴腺癌。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皮脂腺癌60余例,国内报道13例o发生于腮腺区的皮脂腺癌最为常见,发生于颌下腺者国内外报道约有3例,发生于口内小涎腺者约有8例,(其中有5例发生于黏膜,2例发生于口底,1例发生于上唇黏膜)。由此可见涎腺区皮脂腺癌发生率与涎腺组织中含有皮脂腺的比例成正比。皮脂腺癌为低度恶性肿瘤,一般表现为生长缓慢,初期无明显自觉症状,呈圆形或呈结节状,临床表现类似于良性肿瘤,随着肿瘤的发展,因其具有局部侵袭性,可发生疼痛、面瘫等症状,甚至可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如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可有肺部转移及其他内脏转移,但较少见。本病例中肿瘤已经侵犯面神经,有面瘫症状,据患者描述可推测是由HOUSe-BraCknIann面神经瘫痪分级中的I级(所有面部神经功能正常)逐渐加重到IV级(中-重度功能障碍:大体观察明显的无力和影响外观的不对称,运动状态时额部无运动、眼部闭合不全、嘴部用最大力仍不对称),由此也证明了该肿瘤具有侵袭性的生物学特性。该肿瘤大小可由最小0.6CnI至最大9.5cm,发病年龄由1793岁,无明显的性别差异。肉眼观察:皮脂腺癌大小不等,剖面为灰白色、黄色或者褐黄色,可有包膜,但常不完整。光镜下见肿瘤为分化程度不等的皮脂腺细胞构成,排列成巢状、片块状或条索(图2A)。典型的肿瘤细胞团的外围细胞呈基底样,越向肿瘤团的中央,胞质含量越多,明显的皮脂分化,胞质透明呈空泡状,可见脂滴(200多数肿瘤细胞界限清楚。肿瘤中可能有很多导管结构和不同大小的囊性腔隙,囊腔内含有嗜酸性粘液样物质。罕见情况下可见有散在的黏液细胞,肿瘤中常见鳞状分化、基底样细胞。神经周侵犯约出现在20%的病例。苏丹HI染色呈阳性,PAS染色呈阴性,常规固定的皮脂腺癌组织呈油红0强阳性,可以作为诊断要点之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MA阳性,CEA阴性,CK7、CK8、CKI5、CK19部分呈细胞阳性,CK5/6、CKI8、CK20呈阴性。本病例的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符合以上所述。3.2治疗及预后目前认为,依据其分化程度及临床表现,皮脂腺癌的治疗方式也相应有广泛性切除、术后行放疗或化疗至颈淋巴结清扫术。国内文献报道中有2例分别进行“腮腺肿物及腮腺全叶切除术+舌骨上淋巴清扫术”、“左腮腺肿物及腮腺全叶切除术+左颈淋巴结清扫术”。本病例采取“右侧腮腺肿物及腮腺全叶切除术”,并行术后辅助治疗。目前各研究的样本量均十分有限,因此该病生存率也没有得到统一。但根据D.R.Gnepp报道,其5年生存率为62%,相对于发生于皮肤及眼周的皮脂腺癌较低(其生存率约为84.5%),皮脂腺癌的预后可能较好,但也不乏复发及术后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报道,预后较差。由于目前参考文献中缺乏预后报道及合理样本的统计分析,其预后情况有待进一步探讨。目前认为对该病应早发现、早确诊并且早期行手术治疗,同时配合辅助治疗可取得较好的预后。肿瘤的发展是多基因、多步骤的长期复杂的过程,包括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以及信号转导分子的异常表达,均可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目前与腮腺肿瘤(尤其是多形性腺瘤)发病机制相关的基因有P53、G1.i2、SUrViVin等,但到目前为止,检测腮腺皮脂腺癌中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还未曾见报道,皮脂腺癌的发病机制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注意事项

    本文(口腔颌面外科医师晋升副主任(主任)医师高级职称病例分析专题报告(腮腺区肿物病例).docx)为本站会员(王**)主动上传,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优知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优知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