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组织委员学习研讨发言:以正确理念引领乡镇工作新征程.docx
-
资源ID:1916638
资源大小:15.8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镇组织委员学习研讨发言:以正确理念引领乡镇工作新征程.docx
镇组织委员学习研讨发言:以正确理念引领乡镇工作新征程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关键时期,围绕“树牢正确政绩观,树牢宗旨意识,转变作风、履职担当、为民造福”这一主题进行研讨交流,意义重大而深远。作为镇组织委员,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下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享几点认识和体会。一、深刻领悟正确政绩观和宗旨意识的丰富内涵(一)正确政绩观是镇工作的行动航标。正确的政绩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镇工作中的具体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为我们镇干部指明了前行方向。对于镇组织委员来说,正确政绩观意味着要坚定不移地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不懈奋斗的目标。我们应多做那些能够夯实镇发展基础、助力长远进步、增进百姓福祉的实事,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搞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我们所追求的政绩,应当是经得起实践检验、得到群众认可、经得住历史评判的政绩,是能够推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的政绩。(二)宗旨意识是镇干部的从政基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牢宗旨意识,就是要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在镇工作中,我们要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中,倾听群众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实际问题。只有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凝聚起推动镇发展的强大合力。二、反思当前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政绩观存在短视倾向。在工作中,有时会出现重显绩轻潜绩的情况。过于关注短期内能够看到成效的工作和项目,对一些需要长期投入、短期内难以见到明显效果的基础性工作重视不够。例如,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时,更倾向于发展那些见效快的短期产业项目,而对需要长期培育的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投入。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注重打造一些能够吸引眼球的亮点工程,而对农村道路的日常养护、小型水利设施的维修等基础性工作关注不足,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二)宗旨意识有所弱化。虽然口头上始终强调要为人民服务,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出现脱离群众的现象。深入基层调研不够深入、细致,对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了解不够全面、准确。在制定政策和推动工作时,有时没有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导致一些政策和工作措施与群众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没有充分考虑到部分群众的实际生活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一些整治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群众的抵触和不理解。(三)作风建设有待加强。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问题。在一些会议和文件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过多,真正用于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较少。在工作落实上,存在重部署轻落实的现象,对一些工作的督促检查不够及时、严格,导致一些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在面对复杂问题和困难时,有时会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例如,在处理一些涉及多部门、多利益群体的矛盾纠纷时,存在推诿扯皮、不敢主动作为的情况。三、树牢正确政绩观和宗旨意识,转变作风、履职担当、为民造福的具体举措(一)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防线。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正确政绩观和宗旨意识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通过参加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班、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加强对党的农村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树立正确政绩观和宗旨意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二)聚焦群众需求,践行宗旨使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例如,积极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确保每一位群众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为群众解决一批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三)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加强工作落实的督促检查,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面对复杂问题和困难,要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处理农村土地纠纷、环境污染等问题时,要深入调查研究,协调各方力量,依法依规解决问题,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四)加强组织建设,打造过硬队伍。作为镇组织委员,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加强镇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选拔任用那些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干部,为镇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志愿服务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五)注重长远谋划,推动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注重长远谋划,推动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时,要立足本地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在乡村建设方面,要注重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例如,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要充分挖掘乡村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等资源,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树牢正确政绩观,树牢宗旨意识,转变作风、履职担当、为民造福,是我们镇干部的必修课和终身课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切实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努力开创镇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乡村振兴、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奋斗!谢谢大家!赠篇:【写材料用典】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例文】“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由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引发的“官味”千万要不得。为政者必须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党性观念,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有权不任性,用权为人民。只有深深扎根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彻底去掉“官味”,领导干部才能始终成为人民信赖、拥护爱戴的好公仆。(中国纪检监察报去掉“官味”赢得民心)【典故】出自北宋王安石寓言九首,言失於须臾,百世不可除。行失几席间,恶名满八区。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谅彼耻不仁,戒哉惟厥初。【释义】意思是,一生一世潜心养德都还不够,但用不了一天可能就毁掉了自己的德行。【赏析】古人讲,“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此言万物皆有本末轻重,万事皆有先后始终,能明辨先后顺序,则近乎于道。司马迁在史记七十列传春申君列传中写道:“始之易,终之难也”,揭示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始”与“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既要勇于开始,又要敢于坚持。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警示世人,想成就一番事业,要做到知行合一,时刻保持敬畏和自我约束,慎独、慎初、慎微、慎终。人生如同一场马拉松,越是到最后阶段,越考验意志品质和能力素质;越是接近目标,越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充满了坎坷与挑战,要时刻保持谦逊和自我反省的态度,不被困难击垮、不被诱惑迷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磨难,阵厉奋发、勇毅前行。新的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当树牢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把心思聚焦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投入到真抓实干中,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干出实效、干出成绩,永葆共产党人奋斗的初心。【用法】主要适用于廉政建设类、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慎终如始、善始善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保持政治定力、涵养政治本色,坚守纪律底线红线。【写材严用典】不为莫知而止休【例文】坚守的过程是艰辛的,做到不为莫知而止休,既需要极强的自律,又需要有坚守自我、不改本色的恒心和毅力。太行山深处的“新愚公”李保国,荒山野岭间嫁接试验,暴雨中抢修梯田,土坯房里啃冷馒头,用35年时间将贫瘠山沟变成“富岗苹果”之乡。(中国纪检监察报不为莫知而止休)【典故】出自汉代刘安淮南子说山训,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释义】意思是,兰花生长在无人的山谷,不会因为没人佩戴而不散发芳香;船在江河上,不会因为没有人乘坐而不浮在水上;君子做事,不会因为没人知道而停止不做。【赏析】古人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道是一刻也不能脱离的,如果可以脱离,那就不是道了。君子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也自觉地警惕注意,在人们听不见的地方也仍然谨慎小心。没有比隐蔽处更易见的,没有比细节处更明显的,所以君子极其讲求慎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起点是直面自己,不断涵养自身德行,获得自我成长。慎独作为极为严格的自我要求,成为君子的追求与准则,就在于其对道义义无反顾的坚持和贯彻。中国共产党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慎独的理念,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为共产党人正心修身提供了滋养。我们党一路走来,一代代共产党员始终以慎独要求自己,以坚定的内心、坚强的自我,追求崇高的理想信仰、内心的道德准则。谷文昌“不沾公家一点油”,坚持“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杨善洲坚持权为民所用,说“我手中是有权力,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为此立下“白天不关门,夜晚不开门”的规矩。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始终葆有对初心使命的不渝坚守,对纪律规矩的无比敬畏,对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真正守住本心、做好自己,维护共产党员良好形象。【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党课报告类讲话,侧重强调自我修养,教育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从严自我要求,提高精神境界。【写材料用典】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例文】古人云:“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行事合乎道义者,从不以外界评价和反馈而转移自身的目标。元代大儒许衡途经河阳,众人争抢无主之梨解渴,唯他片然不动。众人不解,甚至笑他迂腐,许衡一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道出了他对自我操行恪守的高度。(中国纪检监察报不为莫知而止休)【典故】出自战国荀况荀子非十二子,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释义】意思是,君子以自己德行不修为耻辱,不把别人对自己的污蔑视为耻辱;以自己不诚信为耻辱,不把别人对自己不信任当作耻辱;以自己没有能力为耻辱,不把不被任用当作耻辱。【赏析】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以谦为德、以实为本的优良品格。欧阳修在相州昼锦堂记一文中,专门记述了魏国公韩琦正确对待夸奖的故事:很多人希望得到荣华富贵、昼锦还乡,享受声名显赫、倾动故里,而韩琦则不然,“高牙大蠹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返乡为官后,面对荣誉夸赞,韩琦始终提醒自己,要保持忠义气节,以服务苍生和社稷为己任,不要堕入“夸一时而荣一乡”的陷阱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