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持一个统筹两手抓+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表彰暨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
资源ID:1913415
资源大小:19.8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在“坚持一个统筹两手抓+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表彰暨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在“坚持一个统筹两手抓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表彰暨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坚持一个统筹两手抓、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表彰暨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成绩、表彰先进,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动员全县上下再鼓士气,再增干劲,以新作为谱写阳城“三农”工作新篇章。一会儿,高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务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做好今年“三农”工作,讲三方面意见。一、肯定成绩'鼓足干劲,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2024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强力推进产业项目“五个一批”活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全面振兴迈出坚实步伐。一是“两条底线”笃定坚守。坚持稳面积提单产,持续巩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成果,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全面落实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13条等惠农政策,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4.54万亩,总产量2.09亿斤,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围绕“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工作主线,做好防返贫监测日常排查和集中排查,新识别监测对象63户118人,由科级以上干部“一对一”包联。强化“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坚持动态保障、静态清零,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二是城乡融合扎实推进。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考评,兑现奖补资金500万元。稳步推进农村卫生户厕改造,去年完成1500座,累计完成7.5万座,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五个全覆盖、十个一体化”,安全饮水、5G通信网络、生活污水治理、清洁取暖四个方面基本实现全覆盖,日间照料中心覆盖全县62%的村;城乡教育、城乡医疗、五级公交、城乡供电、行政村物流、垃圾收运处置、公共文化服务、治安防范八个方面实现一体化,供气一体化率达到98%,殡葬服务一体化加快推进,农村居民生活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三是特优产业蓬勃发展。出台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13条,畜牧业高质量发展20条等6项产业扶持政策。围绕蚕桑全产业链,加快打造蚕桑专业镇,引进重庆翔飞智能化养蚕和先进育种技术,全年养蚕3.58万张,产茧171.5万公斤,在全市、全省占比由90.7%、86.8%提高到98.1%、94.5%。深入推进畜牧大县三年行动,2个万头猪场、2个30万羽鸡场、1个肉牛养殖场、1个种羊场建成投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争取省级资金1000万元实施谷子产业强县项目,建成万亩红苗谷基地,阳城小米列入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快发展山茱萸深加工,开发精油、面膜、口服液等20多种产品,阳城山茱萸专业镇成功申报第二批市级专业镇。成功举办第六届小米产业交流展示对接会暨阳城红苗谷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等3个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新认定农业龙头企业省级3家、市级2家、县级10家,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四是“五个一批”成果丰硕。先后开展4次乡镇产业项目“五个一批”活动,拿出5080万元对各乡镇“五个一批”项目进行奖补,组织四大班子和全县各乡镇、各单位进行总结观摩,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通过每月通报督导、打分排队,15个乡镇共签约项目64个,总投资113.9亿元;落地项目57个,总投资87.9亿元;开工项目44个,总投资70.1亿元,形成有效投资40.1亿元;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投产29个,301个村已有产业项目,覆盖率达89.6%,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五是“千万工程”亮点纷呈。按照“一核四带十片区”总体思路,持续实施“1421”工程,以东方古堡示范廊带为牵引,完成16个精品示范村、63个提档升级村建设。编印“千万工程”阳城实践精品示范村建设导则成果范例典型案例,探索出一批农村基础设施提档、环境综合整治、生活品质提升等各具特色的工作模式。统筹省、市、县资金7000余万元,建设项目102个,总投资达3.5亿元。全市“千万工程”现场观摩会对我县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成为我县乡村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六是乡村治理全面升级。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培树文明乡风,新创建省级文明乡镇1个、省级文明村1个。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示范县建设,精心培育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十种模式”,健全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六项机制”,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3亿元,同比增长2.1%。1/3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一半的村达到50万元、3/4的村达到3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壮大。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长效机制尚不完善,部分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标准不高,建后管理、维护、运营责任主体不明确,运营维护经费保障不足;乡镇项目储备总体不足,产业类项目少,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不健全,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弱。二是乡村治理有待加强,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面子轻里子”的问题,对乡村治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关注不够、探索不足。三是联农带农还需加力,壮大集体经济“十种模式”和联农带农利益联结“六项机制”推广力度不足、运用深化不够,已实施的各类项目不同程度存在与村级集体和农民利益联结不紧密、惠农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难点,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目标、明确路径,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二'精准施策、奋楫突破,全力推动“三农”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已对今年“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我们要严格贯彻县委要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一)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夯实农业发展根基一要加强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守牢50.57万亩耕地、46.3万亩基本农田红线。扎实做好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改,建立整改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做到退出一块销号一块。在南部5个乡镇分别选择1个摞荒地面积大的村开展复耕复种试点,为推动大面积摞荒地复耕复种探索有效路径。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开发区要积极引进秸秆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围绕上黄岩、赤头两个羊场,建立与周边乡村秸秆饲草利用的有效机制。在西河乡探索整乡推进新型农业生产托管机制,从耕种防收到秸秆饲料化利用全流程为农民服务,通过秸秆离田利用和科学还田,确保耕地质量提升。二要严守粮食安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建设1个万亩小麦单产提升示范区、1个1000亩麦油轮作单产提升核心区、2万亩小麦有机旱作生产基地、500亩谷子病虫害绿色防控暨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基地和1个省级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实施1.02万亩粮油单产提升、13.8万亩次小麦“一喷三防”、45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4.4万亩,产量稳定在2.1亿斤以上。三要完善基础设施。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新增恢复水浇地1.06万亩,争取国债高标准农田5.06万亩建设项目落地,加快北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建南部灌区和兴源灌区,加快吊猪崖和上河2个水库的前期手续办理,完成坡改梯5000亩,推动地块小变大、陡变缓、零变整、质提优,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二)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一要加强动态监测。科学制定识别预警机制,做好常态化入户走访,优化识别程序,拓宽农户自主申报渠道,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精准识别,从发现风险到识别纳入要在15天内完成,纳入10天内完成帮扶计划的制定和申报,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二要完善长效机制。持续强化衔接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村申报、乡审核、部门论证、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的流程,加快项目申报入库,坚决杜绝“资金等项目”。加强对脱贫攻坚期以来201个帮扶产业项目资产的管理,加快建立统一的资产登记管理台账,健全管护运营、收益分配监管制度,确保经营性资产保值增效、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2025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用于帮扶产业项目的比例要达到60%以上。三要强化精准帮扶。聚焦脱贫(监测)人口持续增收,强化帮扶政策落实。针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至少落实好一项产业帮扶、就业帮扶、金融帮扶和公益性岗位等开发式帮扶举措,引导其勤劳致富。针对弱劳动力、半劳动力,创造条件通过县级帮扶产业收益资金、光伏电站收益资金设立公益性岗位、开展产业奖补等帮扶措施,带动增收,坚决杜绝“一兜了之”。针对整户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做好兜底保障。持续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管好用好全县28支驻村工作队和91名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强化派出单位包联责任,切实提升帮扶质效。(三)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一要加快蚕桑产业提档。以创建省级蚕桑专业镇为目标,全力加快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对高标准桑园改造、新建桑园和智能蚕桑科技的扶持力度,在町店、寺头、次营建成高标准桑园500亩,新建桑园1000亩。在次营、町店、董封试验推广小蚕、中蚕、大蚕、上簇四段式多批次滚动式智能养蚕新模式,带动500户蚕农养蚕2000张以上,年增长10%以上。加快桑甚深加工、桑黄产业园和鲜蛹食品加工等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使蚕桑产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实施培育农遗良品计划,开发蚕桑乡土文化旅游产品,发展农事体验、乡村研学、实景演艺等新业态,形成“文化引领+智慧蚕桑+多元融合”发展模式,全年养蚕达到3万张,产茧150万公斤。二要加快畜牧产业提质。大力提升畜牧业现代化水平,发展以集约高效为主的设施畜牧业。发挥温氏、诚锋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成董封桐笊恒峰2万头猪场二期项目等13个生猪养殖项目,白桑诚锋牧业100万羽蛋鸡项目等3个蛋、肉鸡养殖项目,芹池宜壁1000头肉牛项目等3个肉牛养殖项目,董封赤头2万只肉羊扩繁基地项目,推动“阳羊洋,智牧科技产业园上黄岩种羊场种羊数量达到5000只,全年实现猪出栏65万头,蛋鸡存栏390万羽、肉鸡出栏280万羽,牛出栏2500头,羊出栏7.5万只。三要加快中药材产业提标。积极推进省级中药材产业发展项目,在凤城镇新培育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企业1个。实施市级中药材转化增值项目,在西河、次营、东冶等乡镇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1150亩。全面推进山茱萸专业镇建设,出台山茱萸产业奖补政策,开展资源保护与品质提升行动,组建山茱萸产业发展协会,稳步推进山茱萸“科技小院”建设,加快山茱萸产品研发。在太行一号沿线乡镇建成5个育苗基地,栽植山茱萸树5万株以上。继续办好“重阳时节话茱萸”系列活动,争取升级到省级文化活动范畴。(四)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要持续推进和美乡村“三类村”建设。围绕“一核四带十片区”和“1421”工程总体思路,在完成东方古堡廊带建设的基础上,落实好横河、泥河、李场塔太行一号沿线3个驿站村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完成13个精品示范村、69个提档升级村建设任务,基本建成10个和美乡村示范片区,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和美乡村典型。二要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用好每年600万元的奖补资金,引导激励乡村从农民可及可感的“小切口”入手,落实一批夯基础、提品质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落实省市专项整治行动要求,新改造农村户厕730户,统筹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一体治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覆盖自然村比例达到96%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70%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3%以上,实现环境整治行政村全覆盖。三要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实现有机结合。在路网建设方面,推动晋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早日建成通车,力争阳运高速年内开工,积极争取国道G342阳城县过境段公路改线工程列入上级规划,全力推进横河至次滩农村道路提升改造,开工建设古堡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