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工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建议.docx
县域是我国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经过多年发展,县域工业经济对酒泉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也逐渐凸显出科技含量不高、产业优势不强、区位优势难以转化为市场优势等问题。面对上述情况,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生产要素保障、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园区与周边乡镇融合发展等措施予以解决。一、县域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困难和问题一是稳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工业经济形势明显好转尚待时日。受新能源产值修正、上网受限,装备制造价格走低、化工行业回暖缓慢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县域工业稳增长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二是产业发展仍有隐忧。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受电网调峰、外送不足等影响,新建成新能源项目上网困难,新能源装备制造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引进不足。化工产业引进的高端精细化学品较少,原料、市场两头在外的矛盾突显,化工园区产业关联度不强。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以小型矿山为主,加工工艺落后,大多处于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三是企业发展质效不高。各县域工业发展仍高度依赖资源配置带动,高端制造等高附加值、高成长性企业仍旧缺乏,大部分工业企业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全市规模大、带动性强的"链主”企业仍然比较少,特别是化工、矿产品加工等产业链节点企业集聚能力弱,产业链整体支撑能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四是要素保障日益趋紧。近年来,宝丰、巨化、陕煤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举全市之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土地存量指标趋紧,尤其是瓜州、玉门面临项目无地可落困境。加之,能耗、水耗等指标影响,部分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进度缓慢,迟迟不能落地投资。同时劳动力水平较低且流出大,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I,高端人才引进困难,导致人力资源保障难以符合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二、措施建议(一)切实做好用地等生产要素保障。坚持用地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工业项目用地使用计划指标"应保尽保"。做好各园区和项目的用地规划,预留好园区土地和空间规划,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长得好。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优先考虑,提高创新资源的集聚能力和使用效率,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源投入创新,促进协同发展。(二)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推动园区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承载能力。加大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污水收集处理、固体废弃物及垃圾中转或处理设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完善基站、宽带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和应用,打造"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完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支持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切实降低工业用能成本。(三)推动园区与周边乡镇融合发展。促进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有机衔接,将园区生活设施及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城镇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布局,推动园区与所在乡镇融合发展,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鼓励园区合理规划、配套完善生产服务设施,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的发展环境,实现以工兴城、产城互动。(四)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根据现有产业布局、特点和发展要求,优化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坚持产城一体、集约集群、多点支撑发展,实现大园区承载大产业,突出产业园区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创新试点"产业联盟",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以融合促进创新,加快实体产业与金融业深度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先进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五)提高招商引资吸引力。抓住东中部产业转移等机遇,科学制订招商引资规划,发挥各地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围绕产业的主导产品及其上下游产品,引进高端产业生产技术,传统产业新型技术。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工作,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创新服务机制,切实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