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机载激光雷达遥感调查规范》(报批稿).docx
-
资源ID:1910954
资源大小:822.81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地质灾害机载激光雷达遥感调查规范》(报批稿).docx
DZ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XXTXXXXX-XXXX地质灾害机载激光雷达遥感调查规范SpecificationforairborneLiDARremotesensingsurveyofgeologicalhazards(报批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布目次、乙>A-BUgI引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13.1 术语和定义13.2 缩略语24总则24.1 目的任务24.2 原则24.3 总体要求35数据获取35.1 基础资料获取35.2 激光点云数据获取45.3 航飞影像数据获取65.4 航线设计75.5 补飞与重飞76数据处理76.1 POS数据处理76.2 点云数据解算76.3 点云滤波分类76.4 DEM制作76.5 DOM制作76.6 数据处理质量检查87遥感解译87.1 数据准备87.2 三维解译环境构建87.3 解译标志建立87.4 解译要求87.5 解译方法87.6 孕灾地质背景解译97.7 地质灾害解译97.8 解译成果质量检查118野外查证118.1 资料准备118.2 查证方法118.3 查证要求118.4 查证内容128.5 野外查证质量检查138.6 资料整理149成果编制149.1 图件编制149.2 报告编写149.3 成果归档14附录A(资料性)数字高程模型(DEM)常见可视化方法16附录B(资料性)典型孕灾地质背景及地质灾害机载LiDAR遥感影像特征20附录C(规范性)机载LiDAR地质灾害遥感解译记录表27附录D(规范性)机载LiDAR地质灾害调查野外查证记录表28附录E(资料性)成果报告编写提纲33参考文献34.z,刖百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京创智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强、董秀军、马志刚、余金星、邓博、陈立川、廖露、吴章雷、刘先林、王栋、刘桂卫、李为乐、徐正宣、廖蔚茗、赵悦、沈富强。引言地质灾害的精准识别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基础。卫星光学遥感、InSAR,无人机摄影测量等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早期识别领域应用较为广泛,但对植被茂密山区实施困难并存在缺陷,难以准确评估预测潜在风险。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突破这一局限,是目前最为有效可“穿透”植被获取林下精细地形的方法,可为查明植被茂密山区重大地质灾害孕灾背景、空间发育特征、诱发因素、威胁对象等提供重要支撑。为规范机载激光雷达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工作,在充分吸收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文件。地质灾害机载激光雷达遥感调查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质灾害机载激光雷达遥感调查数据获取、数据处理、遥感解译、野外查证、成果整理等作业流程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开展的以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为主的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档,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档,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958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T12328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26424-2010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40112-202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CH/T3005-2021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T8023-2011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技术规范CH/T8024-2011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DZ/T0261-2014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DZ/T0265遥感影像地图制作规范(1:50000、1:250000)DZ/T0369-2021遥感解译地质图图式图例DZ/T0438-2023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规范(1:50000)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3.1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地质灾害geologicalhazard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和地质环境安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不良地质作用和现象。3.1.2机载激光雷达airborneLiDAR在航空平台上,集成激光雷达、定位定姿系统(POS)数码相机和控制系统所构成的综合探测系统。来源:CH/T80242011,3.43.1.3郁闭度canopydensityofvegetation树冠在阳光直射下在地面的总投影面积(冠幅)与此林地(林分)总面积的比。3.1.4点云密度densityofpointcloud以高程方向为法向方向,单位面积上激光点的平均数量。来源:GB/T361002018,3.4,有修改3. 1.5激光有效测距effectivelaserrange激光雷达可探测的距离。来源:CH/T80242On,定义3.84. 1.6解译标志interpretationmark在遥感图像上能直接或间接反映和判别地物或地质灾害信息的影像标志。5. 1.7野外查证fieldverification依据可解译程度的高低,对室内解译的地质灾害和孕灾地质背景要素进行一定比例的实地调查以检查、修改和完善解译成果的工作。6. 2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DSM: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SUrfaCeMOdeI)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OrthophotoMap)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SyntheticApertureRadar)LiDAR:激光雷达(LightdetectionandRanging)POS:定位定姿系统(PositionandOrientationSystem)4总则4,1目的任务在已有地质资料及遥感影像的基础上,开展机载LiDAR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工作,有效识别调查区孕灾地质背景条件,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查明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几何参数,分析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编制机载LiDAR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相关图件及报告,提升地质灾害主动防范能力和水平,降低因灾造成的伤亡和损失。6.2 原则6.2.1 根据地质灾害类型、规模、调查精度需求,宜将机载LiDAR遥感调查工作划分为地质灾害详细遥感调查和精细遥感调查。6.2.2 地质灾害详细遥感调查针对不低于1:KXXX)比例尺的大面积、大区域的地质灾害区域性调查,适用于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也适用于大面积开展地质灾害区域调查。6.2.3 地质灾害精细遥感针对不低于1:2000比例尺的小流域、小面积或者单点地质灾害遥感调查。适用于单点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精细化调查,也适用于小区域、小流域等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6.2.4 调查比例尺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研究区植被条件、灾害规模及灾害特征等。6.3 总体要求7. 3.1平面坐标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hinaGeOdetiCCoordinateSystem2000,CGCS2000)或依法批准的独立坐标系;高程基准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8. 3.2调查作业技术流程宜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处理、遥感解译、野外查证、成果编制,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I补飞与重飞IIPos数与处理I点云数、解京I点云滤波分类'II数字高程入型制作I字正射、像图制作I;I数据处理.量检查I数据准备U维解译环境构UI解译标志建立孕灾地质背景解译地质灾害及隐患解译->阶段MM阶图件编制成果编制资料准备啜孕灾地质背景查证地质灾害及隐患查证潜在威胁对象查证报告编写成果归档图1地质灾害机载LiDAR遥感调查工作流程图5数据获取5.1 基础资料获取5.1.1 基础资料内容5.1.1.1 与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相关的地质、地理资料,前人地质灾害调查、勘察成果资料以及工作区已有地质灾害入库数据。5.1.1.2 已有的近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形变监测成果数据、高分辨率卫星光学影像数据以及倾斜摄影测量与贴近摄影测量数据。5. 1.2基本要求5.1.1.1 掌握所收集遥感资料成像时间、经纬度、高差范围等技术参数;5.1.1.2 重点收集与调查比例尺相当或者优于调查比例尺的地质资料,并与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5.1.1.3 纸介质图件资料应转换成栅格数据或矢量数据,对不同量纲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5.1.1.4 将地层岩性组合、断裂构造分布、地下水类型分布、水系分布、地形地貌分布等数据投影变换到统一坐标系上。5.1.1.5 收集的已有地质灾害资料宜按照分布范围、规模大小、灾害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应区分已核销灾害与现有地质灾害。5.2激光点云数据获取5.2.1基本要求5.2.1.1不同地貌条件的LiDAR设备选型应满足表1中所列参数。5.2.1.2不同比例尺采用的平台、设备、技术参数均不同,机载LiDAR飞行计划、设备选用按照CH/T8024-2011中5.16.4的规定执行。5.2.1.3数据获取优选秋冬交季或春夏交季,避免夏天树木茂盛或冬季积雪覆盖时期获取数据。5.2.1.4宜选择天气晴朗的正午时刻获取数据,避免因太阳高度角引起的影像阴影问题。表1LiDAR设备选型地形类别激光有效测距m可回波次数次平原大于等于200大于等于2丘陵大于等于500大于等于3山地大于等于100O大于等于4高山地大于等于1500大于等于4注:依据地表高度的起伏变化(采用切割深度或起伏高度指标)划分地形类别,平原切割深度小于30米;丘陵起伏高度小于200米;山地起伏高度位于500至2500米之间;高山地起伏高度大于2500米。5.2.2点云密度要求5.2.2.1依据地质灾害调查比例尺和林分郁闭度设定不同的激光点云密度,点云密度要求见表2。5.2.2.2林分郁闭度越大,相同调查比例尺条件下需要采用的点云密度越大;林分郁闭度越小,则获取时采用的点云密度越小。5.2.2.3 获取的点云数据密度应满足内插DEM数据的需求,平坦地区激光点云密度适当降低,地貌破碎地区适当加密。5.2.2.4 气候条件复杂或高差巨大的困难区域,激光点云密度可适当降低要求。表2不同调查比例尺点云密度要求调查比例尺林分郁闭度点云密度点/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