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
“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前言“十四五”期间,市坚持以融入市生态经济区为主战略,以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总抓手,以督察问题整改为重点,积极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创建生态文明城市,严格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称号。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截至2025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2天,优良率为98.9%;辖区内地表水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相应标准限制,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长岗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使用,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7%,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6.35虬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目前,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与此同时,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绿色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空间收窄,空气质量进一步提升难度加大;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较大压力,工农业生产生活污染威胁仍较大;土壤环境质量底数不清,缺乏针对性风险管控措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乡发展水平不匹配,农村环境保护急需加强;本级环境能力建设与环境监管存在不足,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尚未形成等。而“十五五”时期,既是市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期,又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建设美丽的重要时期,是全面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期。因此,科学编制市“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实施,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弓I,分析解决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绿色,绘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一个五年全市生态环境发展蓝图的坚实基础。本次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为总目标,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总抓手,坚持从严基调,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推动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为主线,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支撑,坚持铁腕治污,保持战略定力,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把握减污降碳总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效防控环境风险,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为实现“2035看最给力”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坚持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起好步开好局;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为主线;任务设置着重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改革要求,坚守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努力实现统筹协调系统保护;坚持和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效做法,不断完善和发展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规划总体目标为:到2030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生态环境优势进一步提升。污染治理持续强力推进,突出问题整改进一步加强,环境风险有效管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大,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建立。减污降碳作用充分发挥,绿色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稳步提升,生态环保责任体系更加严密完善。在降碳中实现碳达峰,在减污中实现产业倍增,在巩固提升环境质量中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不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的成绩。本次规划设置的目标指标体系包括: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范、生态保护等四大类18项指标。本次规划的重点工程:截至目前,本次规划初步筛选出大气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土壤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与建设、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现代环境治理能力建设等七大类共计33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预计总投资约万元。第一章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形势与挑战“十四五”时期,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集中力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创建生态文明城市,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称号,加大全市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强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行动”计划,加强重点区域、行业综合整治,确保了“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并逐步改善”的良好态势,“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实施进展总体顺利,为“十五五”时期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不断出新绩、不断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中国酒都新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1.“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成效1、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5年,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9%,从2016年的90.4%逐年稳步上升。全市21个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饮水安全得到保障,辖区内地表水各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相应标准限值。全市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和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6.35%,比“十二五”期末增加9.39个百分点,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1)环境空气质量“十四五”以来,市环境空气质量六项基本指标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逐年稳步上升,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大气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表1-12021-2025年市环境空气指标年均值统计表单位:ugm3份02021MlOPM2.5CO(mg/m3)3i合数空气质量优良率(%)CZ01639T0420.67L.1390.4CZ01738L6280.58Q.1890.7CZ01842L0260.63CZ.9893.3CZ019135200.58CZ,7093.6CZ02510710.927CZ.33998./准值00r053460/备注:CO浓度为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03浓度为日最大8小时值第90百分位数。(2)水环境质量“十四五”期间,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呈改善趋势,截至2025年,全市21个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市2025年地表水监测断面为赤水河黄歧坳(入境断面)、小河口(常规清洁对照断面及入城断面)、两河口(出境断面)、赤水河茅台断面、盐津河、九仓河、五马河、鱼塘河,辖区内地表水各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相关标准限值,荣获“中国好水”优质水源称号,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示范河(湖)”。表1-22025年市主要河流出入境断面水质变化情况流称监测断面定类别去年同期水质类别本年度水质类别要污染指标标率水河黄歧坳I类II类II类00%省水河小河口I类II类II类00%省水河两河口I类II类II类00%丈水河茅台断面II类III类III类00%津河盐津河II类III类III类00%塘河鱼塘河II类III类III类00%仓河九仓河断面I类II类II类00%1马河五马河断面I类II类II类00%声环境质量“十四五”期间,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良好。2025年全市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昼间)65.5分贝,对应噪声等级为一级,声环境质量好;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昼间)51.1分贝,对应噪声等级为二级,声环境质量较好。2025年全市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点位8个,其等效声级均满足相应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4)土壤环境质量“十四五”期间,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2、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四五”以来,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版)、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酱香酒产业发展区域布局规划(20122025)。传统优势酱香型白酒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工作成效明显。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稳步发展,获“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白酒)”称号,纳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培育,酱香产区品牌效应彰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着力加大有机农产品认证力度,九仓茶叶示范园区入选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对燃煤锅炉进行综合整治,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市长岗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于2016年4月开工建设,项目建设两条垃圾焚烧生产线,日处理规模达1200吨,年发电量为L6亿千瓦小时,可为市播州区、市提供大量清洁的绿色能源。3、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顺利,环境治理力度持续加大“十四五”期间,市大力推进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攻坚战,出台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对“散乱污”企业及集群进行综合整治,开展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整治,强化工业企业废气治理,大力实施白酒企业“煤改气、煤改电”工程。近年来,完成“煤改气”工程318家,开发区企业全面使用清洁能源。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完成制定市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5年),积极建设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设备。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制度,按行业分步完成固定源排污许可证申请、核发及登记备案的工作,确保所有排污单位纳入环境管理范围。加强工业废水处置和生活污水治理,市属国有企业建设8座集中连片治理设施和茅台集团、祥康酒业等企业自建废水处理厂,共计废水处置能力5万吨/日,均衡分布下基本满足市白酒企业生产废水收集处理(目前白酒酿造废水约3万吨/日)。累计建成27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设计日处理规模达12.5万吨,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全覆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O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制定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方案并按计划组织实施,完成了全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情况的排查和产废单位的排查工作,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4、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初见成效,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十四五”以来,市全面启动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通过3年集中整治,共计完成192个村寨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建成172座小型污水集中处理站点,设计污水处理能力720吨/日。建成村寨生活污水运行维护管理中心。村寨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基本完成启动运行,配置完成650个网格内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印发了市农村村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行管理等考核办法的通知(仁府办函20185号),对农村村寨生活污水处理站及污水收集管网疏通维护、村寨生活垃圾收运的管理维护进行了规范,启动了运行管理考核,保障了村寨生活污水处理站及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的正常运行。5、生态建设扎实推进,绿色初显成效“十四五”以来,市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力度,扎实推进退耕还林、封禁治理等工程,同时,先后建成楠竹林、鹿鸣等综合性公园6个,苍海、水仙寺、钟鼓山等山体公园8个,五马河、李村河湿地公园2个,打造坛厂八卦园、草木年华、金山银水等农旅一体化景区7个,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村落26个,实现高速公路沿线、赤水河旅游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