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
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刖百“十四五”期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动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生态保护,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十五五”时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继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期。区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上游区域,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努力建成长江上游生态绿色发展第一区,着力建设秀山秀水的美丽新。为此,根据国家、省、市相关工作要求,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在总结“十四五'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及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所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区“十五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确定“十五五”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是指导区“十五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规划期限为20262030年,规划范围为区行政管辖范围(不含三江新区,含长江工业园区)第一章概述1一、区域基本概况1二、区域环境质量现状4第二章“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成就6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6二、污染减排目标顺利完成6三、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6四、环境治理成效显著7五、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效明显13六、环境风险防控持续加强14七、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14八、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明显提升15第三章“十四五”生态环境形势分析16一、存在的问题16二、上位规划要求21三、面临的挑战23四、面临的机遇24第四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27一、指导思想27二、规划原则27三、编制依据28四、规划目标和规划指标30第五章“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任务35一、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35二、扎实推进碳达峰计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38三、强化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构建生态安全战略格局.40四、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三水统筹”.46五、协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52六、提升噪声环境管理水平,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58七、完善固体废物治理体系,推进固废资源化利用.59八、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62九、强化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64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68十一、强化环境风险管控,守牢环境安全底线70十二、完善环境治理能力建设,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71第六章“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75第七章目标可达性分析86第八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89一、加强组织领导89二、加强规划评估调度89三、完善综合决策机制89四、完善技术保障措施89五、积极引导全民参与90六、完善资金保障90附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概述一'区域基本概况(一)自然概况1 .地理位置区隶属于省市,位于盆地南部,市中部偏北。区东连南溪区、长宁县,南界高县,西、西北与叙州区相接,北邻自贡市富顺县,总面积平方公里。金沙江和岷江在此汇集成长江,长江黄金水道由此开始,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2 .气候特征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低谷、河谷兼有南亚热带气候属性。具有气候温和、热量丰足、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无霜期长、冬暖春早、四季分明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8.0,多年平均降水量1017.6毫米,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日照数为10001130小时,无霜期334360天,年平均风速约为0.8米/秒,多为西北风和东北风,静风频率较大,高达34%53%,风速小。3 .河流水系区溪河密布,水系发育,金沙江、岷江、长江纵贯全区,构成了区水系河流主流,黄沙河是主要支流。全区流域面积在50100平方公里之间的溪河有香厂沟、白庙河、宜南河等。除此,尚有不断流的溪河101条,总长度729公里。区内长江干流段长35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9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2500亿立方米。高滩河位于长江左岸,流域面积27.1平方公里,河流长度8.86公里。金沙江区段河道(左岸)长约10.6公里,河口O多年平均流量4933立方米/秒。岷江位于长江左岸,区段属岷江下游,左岸在区境内长约26.9公里,右岸在区境内长约14.2公里,流域的集水面积为156.6平方公里,主河道全长约26.9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749立方米/秒。香厂沟属岷江左岸一级支流,区境内39.2平方公里,河道出口多年平均流量0.95立方米/秒。宋公河为岷江下游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区庙湾头,河流自东北、东南向西南象鼻街道方碑村、大地村、红坝路社区以及安阜街道五粮液社区,穿过五粮液厂区后流经宋公村宋公桥,在宋公桥下游汇入岷江,河流全流域集水面积17平方公里,河流长9.6公里,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为500毫米。黄沙河区干流段长52.2公里,多年平均流量为6.98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026亿立方米。主要支流包括涪溪河、象鼻河、观音滩、宜南河、喻家河,其中涪溪河流域位于市区西北部,地跨市叙州区和区,总河长33公里,流域面积206平方公里,区干流段长约23.5公里。象鼻河河流全长15.6公里,属山溪性河流。观音滩流域位于省区东北部,在区境内主河道全长约1.5公里。宜南河河流长约21.7公里,年平均流量2.5立方米/秒。喻家河河流总长约10.5公里,流域面积约51.64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1.65立方米/秒。福胜河为南广河右岸支流,长江二级支流,总河长32公里,流域面积112.1平方公里,河口流量2.10立方米/秒,区境内河长12.261公里。胡家沟为南广河右岸支流,长江二级支流,总河长约16.9公里。白庙河为长宁河左岸支流,长江二级支流,总河长约29公里,流域面积102平方公里,区干流段长约16公里。黑塘河是长宁河左岸支流,流域面积约59.5平方公里,区段主河道长度约500米,境内集雨面积约1.5平方公里。毛桥河为越溪河左岸二级支流,区内总长度32公里流域面积84.3平方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0.92立方米/秒。乔巴河是越溪河左岸一级支流,岷江二级支流,流域面积401平方公里,区境内干流长约47.16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87立方米/秒。陈河为越溪河支流乔巴河右岸一级支流,总长度31公里,流域面积94.2平方公里,区内干流段长15公里,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立方米/秒。镇溪河是沱江右岸一级支流,镇溪河干流总长73公里,流域面积412平方公里,河口流量5.35立方米/秒,区段总长约22.18公里。(二)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1 .社会经济概况2025年,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7.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78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627.00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346.59亿元,增长6.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3:61.6:34.1,全区经济在总量、增速、质量、效益等方面持续改善。年末全区户籍总人P88.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46人。2 .产业发展区现有象鼻产业园、五粮液产业园B区、惊雷产业园、长江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主导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新材料、机械设备制造、物流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饮料制造、金属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及重大装备制造、环保、装备制造、生物产业。二'区域环境质量现状(一)水环境质量区境内长江、岷江、金沙江、南广河、黄沙河干流均达到地表水环境11I类水质标准。纳入国家、市考核5个地表水考核断面(含1个重点湖库)全部达到11I类水质标准,优良水体达标率为100%;岷江流域凉姜沟断面的水质状况为良好及以上,除总磷浓度(监测浓度为0.12mgL)外,其他指标为II类,较国家下达的目标(总磷浓度S028mgL其他指标为11I类)有较大进步。实现区域水质断面监测全面达标,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二)大气环境质量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大气环境监测值中PMio>PM”得到有效控制,优良天数达标率从72.8%提高至83.6%,PM”浓度从每立方米56微克降低至39.9微克,空气质量持续向好。表11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变化情况项目2016年平均浓度2017年平均浓度2018年平均浓度2019年平均浓度2025年平均浓度细颗粒物(PM2.5)(gm3)565651.94739.9项目2016年平均浓度2017年平均浓度2018年平均浓度2019年平均浓度2025年平均浓度可吸入颗粒物(PMio)(gm3)7980756260二氧化氮(No2)(gm3)3034353027.5二氧化硫(SO2)(gm3)191816107.2臭氧(O3)(gm3)78839283151一氧化碳(CO)(mgm3)0.91.20.90.81.1优良天数率()72.871.572.079.583.6(三)土壤环境质量根据五粮液产业园B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报告中对监测点位的监测,镉、汞、碑、铅、铜、锌、锲、辂浓度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的筛选值要求,表明区域内的土壤未受到污染,土壤环境质量良好。第二章“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成就“十四五”以来,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动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区生态环保机制逐步健全,在全省率先出台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出台区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生态文明体制专项改革方案;开展国土空间优化调整、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等工作,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二'污染减排目标顺利完成区大力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共实施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项目11个,水污染物减排项目12个,上报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项目共9个,累计削减二氧化硫282.04吨、氮氧化物9.63吨、化学需氧量622.47吨、氨氮43.89吨;新增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量为93.73吨,全面完成“十四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三'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区开展江河水功能区划、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工作,河(湖)长制有效落实,大力实施“流域治理行动”,对辖区流域开展集中治理,实现沿河污染源控制,积极推进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档升级,实现区域水质断面监测全面达标,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PMI°、PM2.5得到有效控制,优良天数达标率得到提高,PM2.5浓度有所降低,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更新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疑似地块土壤环境初步调查等工作,掌握全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四'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一)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1 .生活污水处理率逐渐提高区开展中心城区污水管网排查整治,对上江北、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