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畜牧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畜牧业发展规划第一章概述5第二章发展基础6一、生产总量快速增长6二、良繁体系不断健全6三、生产方式加快转变7四、疫病防控成效明显7五、科技支撑显著增强7第三章面临的机遇与挑战8一、形势与机遇8(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8(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8(三)优质畜产品消费需求日益增长。9二、挑战与问题9(一)资源环境约束破题困难。9(二)畜禽养殖水平有待提升。9(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10(四)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10第四章规划依据IO一、法律、法规10二、相关政策文件与规划12三、土地承载力测算13四、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15第五章规划范围和期限18一、规划范围18二、规划期限18第六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18一、指导思想18二、基本原则19(一)环境友好、绿色发展。19(二)产业联动,集约发展。19(三)科技引领,创新驱动。19(四)突出主体,助农增收。20(五)市场主导,政府推动。20三、发展目标20(一)建成川北地区优质畜禽良种供给基地。20(二)建成成渝地区绿色畜产品供给地。21(三)建成现代畜牧全产业融合示范基地。21(四)建成现代高效富民畜牧业发展基地。21四、规划指标22第七章总体布局27一、区域规划27(一)规划要求27(二)养殖区分类28(三)区域划分28二、产业布局29(一)总体空间布局29(二)区域功能30(三)空间结构31第八章重点任务41一、大力提升现代种业创新能力41(一)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41(二)加强种业科技创新转化力度。42(三)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42(四)加强种业市场监管。42二、加快推进现代畜禽养殖43(一)着力推进适度规模养殖。43(二)着力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43(三)着力提升饲草供应能力。43(四)着力扶持中小养殖户发展。44三、持续推进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44(一)着力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45(二)着力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监管。45(三)着力提升绿色生态养殖水平。45四、扎实推进产业融合发展46(一)大力推进全产业链一体化融合。46(二)大力推进产业链共享融合。46(三)大力推进多类型融合方式。46五、全面强化动物防疫能力建设47(一)加强防控能力建设。47(二)落实动物防疫责任。47六、持续保障养殖户增收致富48第九章环保影响49一、环境现状调查49(一)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与评价49(二)规划实施存在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51二、环境影响识别52(一)环境影响识别52第一章概述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稳定肉、蛋、奶市场供应有极其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通过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区畜牧业生产总量快速增长、良繁体系不断健全、生产方式加快转变、疫病防控成效明显、科技支撑显著增强,已初步迈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产业格局。据统计,十四五末,区出栏生猪16.4万头、肉牛0.829万头、肉羊7.74万只、土鸡493万只,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21%、225%、170%,274%,建成规模养殖场342个,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畜牧业生产产值达9亿元,现已成为全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但区畜牧业距高质量发展依然还有一定差距,依然面临产业化水平较低、产业链条较短、产销衔接不够紧密、抗御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十五五期间,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优供给、强安全、保生态”为总体目标,以“调结构、优布局、提质量、促融合、增效益”为抓手,以“一核一带三基地两融合”为整体空间布局,以大力提升现代种业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现代畜禽养殖、持续推进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扎实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强化动物防疫能力建设、持续保障养殖户增收致富为重点任务,努力把区建成川北地区优质畜禽良种供给基地、成渝地区绿色畜产品供给地、现代畜牧全产业融合示范基地以及现代高效富民畜牧业生态发展基地,为推动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到2030年区全区年出栏生猪22万头、肉牛2.1万头、肉羊15万只、土鸡880万只。第二章发展基础一'生产总量快速增长2025年,全区出栏生猪16.4万头、肉牛0.829万头、肉羊7.74万只、土鸡493万只,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21%、225%、170%、274%o2025年,全区畜牧业生产产值达到9亿元。目前,畜牧业已发展成为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优势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二'良繁体系不断健全区建成省级核心育种场1个、种畜禽场3个(种鸡1个、种羊2个)、牛人工授精站1个,全区2025年底存栏能繁母猪L08万头、母牛0.68万头、母羊3.6万头、种鸡2.3万套,年可提供商品仔猪20万头、犊牛0.5万头、羔羊10.8万只、鸡苗300万只,初步形成了结构层析分明、规模适度的良种繁育体系,为全区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种业基础。三、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全区建成规模养殖场342个,自动饲喂、粪污收集、环境控制等新设施、设备在生产中得到应用,畜禽养殖设施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取得新突破。初步建立“大中小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四、疫病防控成效明显区形成以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主体,村级动物防疫员为补充的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网络,动物防疫机制不断健全,有效防控非洲猪瘟、家禽H7N9流感和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情,确保动物疫情常态预防、及时处置,保障了畜牧业健康发展。全区未发生一起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五'科技支撑显著增强区持续加强与农业大学、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合作,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与智力支撑。“十四五”期间,重点实施灰鸡保护利用项目,成功使灰鸡由濒临灭绝转为常规保护,并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正式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目录,成为市第一个地方畜禽品种。灰鸡保护利用项目先后获得2019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6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章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形势与机遇(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十四五”以来,中央和省、市政府不断出台政策,为规范、支持引导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特别是2025年中央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531号)、市政府出台的加快构建十大体系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广府办函202616号)、市人民政府关于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的意见(广府发201610号)以及区政府出台的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特色农业“5+N”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广朝委发202511号)等重要政策文件,释放空前的政策红利,为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布局、完善产业体系、强化配套服务提供指引,这将进一步助推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共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把作为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和产业协作配套基地。中共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现代特色农业“一区两带七集群”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加快建成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态康养“后花园”、绿色产品供给地、产业协作配套基地和现代特色农业强市的目标,这将为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三)优质畜产品消费需求日益增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变,健康饮食将逐渐成为消费主流,人们选择畜禽产品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已由过去的“吃得饱”向更优品质、更高质量、更富营养、更安全健康的方向转变,高附加值农产品需求将日益旺盛,这将进一步为畜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二'挑战与问题(一)资源环境约束破题困难。随着城镇发展空间的不断扩大以及生态红线区域的划定,区适养区用来进行畜禽养殖的空间持续缩减,养殖用地落实困难。加之畜产品是稳产保供的重要产品,这就要求畜禽养殖要有一定的保有量,从当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来看,部分养殖场户环保意识依然淡薄,难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零污染,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任重道远。(二)畜禽养殖水平有待提升。区除少数大型畜禽养殖企业产业化水平较高外,多数养殖户尤其是散户养殖观念滞后、饲养管理水平不高。养殖成本、养殖效率相对发达地区还有不小差距,如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PSY)还维持在22-25头左右,而发达地区已经达到30-32头;土鸡养殖成本(180天)平均维持在15元/斤,而发达地区已达到12元/斤左右。(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区大多是畜禽产品随行就市,没能形成稳定的能容纳规模化生产的销售渠道,没能一个能叫得响的品牌,难以发挥品牌效应,没能够实现优质优价销售,加之近几年畜禽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以及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在养殖成本“天花板”和市场价格“地板”双重挤压下,严重制约了养殖场户生产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四)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全球动物疫病复杂多发,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病原变异快,防控难度大,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对生猪生产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加之区交通便利,处于川北门户,动物及其产品过境流量大,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持续存在。综合判断,畜牧业今后的发展形势,总体看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只要牢固树立发展信心,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落实发展新理念,就能加快推进区畜牧业迈上新台阶,开拓产业发展新局面。第四章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8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二'相关政策文件与规划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4 .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5 .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6 .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特色农业“7+3”产业体系推进特色农业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7 .中共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现代特色农业“一区两带七集群”发展的意见8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加快构建十大体系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9 .市人民政府关于突破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