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6).docx
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前言市区地处盆地南西边缘,东邻成都市蒲江县,南接眉山市丹棱县、洪雅县,西连市雨城区,北壤邛睐市,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街道、个镇,总人口万。区是“南方丝路”的主要通道和“茶马古道”的起点,处于成渝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经济区的接合部和川西交通枢纽核心区,是接轨成都的“桥头堡”,也是链接攀西、沟通康藏的“中转站”。区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全区茶叶产量产值、良种化率、机械化率名列全国前茅,茶产业已成为富民强区的主导产业,是中国绿茶第一县。区域内共有5条主要河流,分别为河、延镇河、朱场河、临溪河、两合水流域,其中河、延镇河属青衣江水系,临溪河、朱场河、两合水流域属岷江水系。境内河流流程短、流量小,多源头小溪,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十四五”期间,市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显著,生态优势明显,但流域断面水质不达标问题仍较突出,夏季臭氧污染逐渐凸显。为进一步推动“十五五”期间区生态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幸福美丽,依据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文件精神,特制定市区“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本规划系统谋划了“十五五”时期市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全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纲领第一章区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第一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回顾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5年,城区PMK)年均浓度47.1gm3,同比降低9.8%,较2016年降低46.5%;年均浓度30gm3,同比降低13.8%,较2016年降低30.2%;S02,NO2,CO年均浓度基本保持稳定,全区优良天数323天,优良比例达到88.4%,空气质量总体继续保持提升。团结堰化学需氧量等浓度基本稳定,达到考核要求。两合水断面总磷浓度持续下降,水质明显改善。全区县级、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重点湖库百丈水库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县城建成区内无黑臭水体。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安全可控。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各类噪声均能达到国家相应标准。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编制实施市区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行动方案经济开发区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采取“治源、控车、抑尘、减煤、禁烧”五项措施,集中力量整治“散乱污”企业、工业烟粉尘等污染问题,严把入园企业节能环保标准,多次对入驻项目开展现场考察,确保入园项目符合准入条件,督促重点企业(神虹化工、恒丰化工、春江化工、超强化工、民信化工)完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并实现与市级平台联网,完成蒙顶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的整治,完成市新雅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蒙顶山镇马舟豆制品加工坊的燃煤锅炉淘汰工作;大力推动茶企转型升级,淘汰“小散乱”茶企981家,建成黑竹茶叶集中加工园区,实现10家茶企满驻,2025年底,茶叶加工行业实现全面禁煤目标任务,所有茶企完成“煤改电”“煤改气”;制定市区城区扬尘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工作方案,组织人员定期开展施工扬尘检查,严格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办理扬尘污染案数起,新购多台高压冲水车、多功能扫地车,实施城区环卫清扫保洁一体化服务;统筹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积极开展重型货运柴油车尾气排放抽检工作,加大重点路段、秋冬季等重点时段的抽测检测,开展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备案登记工作,淘汰黄标车173辆,并划定了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建成区、镇、村、组四级联动加强秸秆禁烧工作,秸秆综合利用520吨;编制实施市区中心城区餐饮油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辖区内烧烤店等进行集中专项治理,取缔露天烧烤,核心区餐饮店已按要求增高烟道。根据市打赢碧水保卫战实施方案要求,坚持聚焦难点,标本兼治,联合开展水污染综合整治;全面贯彻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完善一河一策和河(湖)长制工作清单,持续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全面取缔“十小”企业,推进工业园区水污染集中治理;按照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规划建设了片区、永兴街道片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配套管网55km,完善管网收集系统,大力开展截污工程建设,实施河两岸生态修复及景观提升工程;编制实施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市区两合水流域水质达标方案市区镇(街道)重点河流出境断面水环境质量考核办法(试行),积极推动区域内不达标水体治理;加强区域合作,会同蒲江县建立了两合水流域环境整治联动机制,共同推动水流域治理落地落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禁养区内规模化养殖户已全部取缔,农村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率达100%,进一步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启动实施镇(街道)断面水质监测、农村污水排查整治等七大行动,落实月亮湖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等10个项目,制定餐厨垃圾污水收集转运方案,统一收运,集中处置,全区餐厨垃圾收运商家覆盖率达98%以上。根据市净土保卫战实施方案,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督促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完成土壤及地下水监测,推动重点企业(永晟化工有限公司、星兴鞋扣厂等)土壤布点采样工作,组织辖区内29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开展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工作,3家土壤污染重点企业开展了空间位置、土壤污染情况调查,将永兴镇硫化碱渣场已纳入市污染地块名单,并编制市永兴镇硫化碱渣场风险管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市永兴镇硫化碱渣场风险管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市永兴镇硫化碱渣场风险管控项目实施方案,完成硫化碱渣场整治工作,制定印发飞地园区(经开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对张家山弃土场进行封场,并按照整治方案整治,完成弃土场下部碎石盲沟恢复、四周及平台截水沟设置、边坡整理及绿化等整治内容,有序推进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在重点水资源保护区、生态林保护区周边及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1.91万公顷,有效防止人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格查处矿产违法行为,大力推广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全面降低农药使用量,并在红草村、双龙村、解放村实施低毒生物农药试点项目2000亩,推广茶园杆插黄板、蓝板、绿板等粘虫板10万张,安装杀虫灯1900盏,覆盖茶园面积6万亩,绿色防控覆盖面达87%。建立废弃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网点40个,累计回收处置农膜、农药包装物约90吨,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达80%,全区土壤质量持续好转。污染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严格落实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建设片区、永兴街道片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片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已正常运营,永兴街道片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已完成调试,产生的污泥由市兴洁环境卫生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了无害化处置。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1.5万m3d,出水污染物指标稳定达到岷江、沱江标准;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成车岭镇、前进镇、茅河镇三座生活污水处理厂,配套生活污水管网总长39.94km;启动红星镇和百丈镇场镇污水处理,新建污水管网将红星镇和百丈镇场镇污水接入成雅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对马岭镇、万古镇、中峰镇、新店镇、黑竹镇、茅河镇等8个老旧生活污水处理站进行了整改修复。全区11个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站已全部投运,并落实运维管理机制,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全区污水处理厂(站)管网建设情况如表1所示。建成成雅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设计日处理能力5000吨,目前日处理量达到1500吨。严格落实市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加强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体系升级改造,区域内涉及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PPP项目已投运,各镇(街道)均配置了垃圾压缩车,行政村配置三轮垃圾收运车,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体系,生活垃圾转运覆盖率、治理覆盖率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O全区17个村实施了农村“厕所革命”示范村整村推进项目,新建农村公共卫生厕所5个,乡村旅游厕所2个,确保6389户厕所改造任务顺利完成,示范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大力推进农村污水处理革命,建成水肥一体化茶叶基地35个,建成公共储粪池70口,购置抽施粪车50台;建成鸡粪有机肥加工厂1座,年产商品有机肥8000吨,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2.62%,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全区农村“1+8”微治理模式获省领导肯定,农村垃圾分类处理“高岗村模式”被全省推广。表1市区场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站)及管网建设情况表乡镇接入污水处理厂(站)名称0处理量出水标准主管网长度(公里)运行状态前进镇前进污水处理F950一级A标8正常运行万古镇万古污水处理F700一级A标2.2正常运行车岭镇车岭污水处理F2000DB519.9正常运行新店镇新店一、二号污水处理站240/200一级B标4.6正常运行中峰镇中峰污水处理F750一级A标2.4正常运行百丈镇、红星镇成雅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5000DB5114.2正常运行马岭镇马岭新桥、山娇污水处理站230/160一级B标3.7正常运行黑竹镇黑竹(廖场)污水处理站800一级A标9.8正常运行茅河镇茅河联江污水处理站、茅河污水处理厂350/950一级B标、一级A标11.1正常运行环境监管能力逐步加强。全区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能力,编制实施市区网格化环境监管方案(修订),确立属地人民政府的环境监管主体责任,建立“划片包干、定人定岗、定位定责”的监管体系;编制实施成雅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订经济开发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保护区域环境、保障周围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能力;编制实施经济开发区完善生态环境准入促进绿色发展实施方案,强化“三线一单”对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指导,丰富并完善“区域-规划-项目”的环评制度,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体系,进一步提高了对工业企业的监管能力;严格按照省、市关于排污许可证、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以及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要求等工作部署,积极推进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完成排污许可证核发任务。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加强移动执法系统的应用,做到执法全过程记录。严格落实信访投诉办理工作,高度重视群众信访投诉,建立环保投诉处理的快速反应机制,保证“12369”投诉电话24小时畅通,网络投诉平台运行正常。区域生态优势稳中有升。“十四五”期间,编制实施省市区森林经营规划,划定自然保育区3801公顷、森林集水区18839公顷、水土保持区37907公顷,蓄水量达2906万立方米,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219.7万吨、释放氧气5.88万吨、吸收二氧化碳4.44万吨、吸尘15.67万吨。编制实施市区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完成轻度以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0km2,生态修复面积10.OOkm2,并配套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立“区、镇(街道)、网格员”为主线的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三级网格,确保了森林病虫害及森林防火监测全覆盖。签订市区2025年森林防灭火工作责任书,将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0.1%0以内。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短板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全区水资源相对缺乏,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量少,开发利用率低,缺少大中型水利蓄水工程,畜禽养殖污染贡献较大,部分河流水质不达标,尤其是河、两合水流域等水量较小,水质稳定达标面临较大挑战。2025年,5个控制断面中,除临溪河团结堰断面水质能达到III类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