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docx
(二)枢纽布局27六、发展任务29(一)畅通道扩大辐射范围30(二)优网络增强承载能力31(三)强站场提升枢纽能级35(四)优服务实现便捷高效36(五)提质量助交通现代化38(六)深融合打造枢纽经济40(七)重治理完善行业体系41七、资金需求42八、保障措施43(一)加强组织领导43(二)强化资金保障44(三)落实用地指标44(四)加强队伍建设44(五)严格监督考核44九、环境影响评价专章45(一)规划分析45(二)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47(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50(四)环境影响减缓措施51(五)综合评述52附表1区“十五五”铁路建设项目表53附表2区“十五五”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表54附表3区“十五五”普通国省道建设项目表55附表4区“十五五”其他重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表57附表5区“十五五”农村公路建设汇总表58附表6区“十五五”内河水运建设项目表59附表7区“十五五”航空建设项目表62附表8区“十五五”枢纽站场建设项目表63附图1:市区“四向五通道”综合运输大通道布局示意图65附图2:市区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布局示意图(20262035年)66附图3:市区“十五五”铁路水运航空建设项目示意图67附图4:市区“十五五”重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示意图68附图5:市区“十五五”枢纽集疏运建设项目示意图69“十五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深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千多支”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是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前沿阵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多项国家战略机遇,围绕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发展任务,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推动经济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综合交通运输是支撑经济与社会发展、构建新型城镇化的先行领域。市区“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总体规划在综合交通运输领域的具体细化和落实,是统筹指导“十五五”时期全区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一、概述(一)规划背景区是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上游、川陕甘结合部,位于西安、成都、兰州、重庆四大城市“十字”连接区域,而且是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前沿阵地,地理区位独特。此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以及全市“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等多项战略叠加,且京津冀一成渝主轴和西部陆海走廊等国家综合立体交通主骨架交汇于此,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旃部陆海走廊)§鲁木齐库尔勒中尼印成都?阿拉木图红耳战京臧渝昆走盼孟中印缅、,L袋三角一成渝王麒,图11区在国家和省综合立体交通网中的区位图“十五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关键期。根据省市要求,深入分析“十四五”交通运输建设情况,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形势,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重点,形成市区“十五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为“十五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提供方向指引。(二)规划范围和期限规划范围:区(含经开区)全域7个街道、5个镇、3个乡,幅员面积1538.5平方公里。规划对象:涵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运输方式;规划涉及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平安交通、绿色交通、智慧交通、行业治理等内容。规划期限:研究基年为2025年,重点研究20262030年。(三)规划依据1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 .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3 .省“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4 .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22035年);5 .省普通省道网布局规划(20222035年);6 .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7 .市“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8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9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10 .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11 .市区农村公路网规划(20262035年);12 .市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四)规划结论本次规划充分对接上位相关战略规划,共规划9类项目。1 .铁路:项目3个、25公里。续建1个,力争新开工1个,规划研究1个。2 .高速公路:项目2个、30公里。新开工2个。3 .普通国道:项目6个、153.9公里。续建1个,新开工3个,规划研究2个。4 .普通省道:项目7个、157.4公里。续建1个,新开工5个,规划研究1个。5 .其他重要干线公路:项目6个、73.4公里。新开工4个,规划研究2个。6 .农村公路:项目7类、678.9公里、59座。7 .水运项目:项目9类。8 .航空项目:项目5个。9 .枢纽站场:项目17个。二、发展基础(一)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区位于市中部,东邻旺苍县,南连剑阁县、昭化区,西接青川县,北接朝天区,素有“女皇故里”“川北门户”“巴蜀金三角”等美誉,拥有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最佳和最适宜人居城市等众多荣誉。2025年,区常住人口62.2万人,城镇化率72.6%。区(含经开区)全域7个街道(东坝街道、嘉陵街道、河西街道、雪峰街道、南河街道、上西街道、万缘街道)、5个镇(宝轮镇、荣山镇、大石镇、盘龙镇、三堆镇)、3个乡(白朝乡、金洞乡、龙潭乡)。根据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区正加快构建以主城区(包括嘉陵组团、南河组团、东坝组团、雪峰组团、万缘组团、上西组团等)、三江新区(包括盘龙组团、宝轮组团等)和东部新城(包括大石组团、荣山组团等)构成的“一体两翼”城市空间布局。区位于全省“一轴两翼三带”区域经济布局中的成德绵眉乐雅广西攀经济发展带上,“加快建设川陕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战略深入实施,“2+N”1新型工业体系、“5+3”2现代农业产业体1 “2+N”新型工业体系:“2”指两大主导产业,即食品饮料、机械电子;“N”指特色优势产业,即新能源、新型建材、战略性新兴产业等。2 “5+3”特色农业体系:“5”指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即绿色果蔬、生态养殖、道地中药材、木本油料、四季花卉;“3”指三大先导性支撑产业,即现代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烘干系和“4+5”3现代服务业体系等区域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目前境内拥有皇泽寺博物馆、天矍山国家森林公园、市千佛崖石刻艺术博物馆、区芳香南山景区等AAAA级景区,赤化镇竹子溪湿地公园、区水韵井田等AAA级景区,市区青岭稻香园景区等AA级景区,以及宝轮、大石、回龙河、袁家坝等工业园区,区域周边以绿色果蔬、生态养殖、道地中药材、木本油料和四季花卉五大特色农业为主的产业布局。“十四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2025年经济总量达338.6亿元,在市所辖7个区县中位居第1,三次产业结构比从2015年的4.3:52.3:43.4调整为2025年的4.8:44.5:50.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明显提高,工业转型初见成效。(一)“十四五”发展成就“十四五”时期是迄今为止交通运输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交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交通重点项目有序有力推进,高速铁路建设顺利完成,干线公路改善升级稳步推进,“两通”工程有序完成,交通脱贫攻坚深入推进,行业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五年来,全区完成交通运输建设总投资约39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3倍,综合交通路网总里程从2230公里增至3048公冷链物流。3 “4+5”现代服务业体系:“4”指四大支柱型服务业,即康养旅游、商业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5”指五大成长型服务业,即科技信息、商务会展、人力资源、特色餐饮、家庭社区。里,其中铁路营业里程从60公里增至108公里,公路里程从2139公里增至2909公里,总体上已形成由4条铁路、4条高速公路、6条普通国省道、1条航道、1个机场构成的“44611”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1)基础设施。对外大通道加快完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建成我国三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之一的兰渝铁路和第一条北向出川高铁西成客专,成功迈入“高铁时代”。广巴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和绵广、广陕高速扩容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嘉陵江航道时隔30年实现全江复航。盘龙机场新增至昆明、济南、石家庄、贵阳、乌鲁木齐、南宁等6条航线,累计覆盖国内11个城市。内部国省干线提质稳步推进,城市承载力不断提升。累计完成国省干线公路新改建30公里,G212线南山隧道、S301线三堆羊盘至青川观音店界公路等加快建设。境内普通国省道总里程达196.9公里,其中普通国道总里程161.5公里,均达到二级及以上等级;普通省道总里程35.4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占比达65.8%。农村公路明显改善,交通扶贫高效达标。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累计完成县乡公路改造IoLl公里、通村硬化路293.2公里、村道加宽399.5公里。境内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618.4公里,其中四级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达到89.8%,较“十二五”末提高23个百分点。建制村村道宽度基本达到4.5米,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100%的建制村通硬化路,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交通专项扶贫任务。(2)运输服务。客货站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枢纽地位显著提升。上西综合客运枢纽、上西交通物流港、下西现代物流园等全面建成;西部地区首个地级市动车运用所动车所项目一期工程,以及全国高铁快运物流发展示范项目一川陕甘高铁快运物流基地顺利开工建设。100%的乡镇建有客运站,100%的建制村建有招呼站(牌)。客运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境内拥有客运车辆270余辆,出租汽车627辆。开行客运班线120条,其中跨省7条、跨市28条、跨县61条、县内24条。农村客运片区化经营扎实推进,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有序推进,实现Io0%的乡镇、建制村通客车,38个建制村通公交车、125个建制村通客运班线、17个建制村实现预约响应式客运服务全覆盖。货物运输效率有效提高。成功纳入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试点县。乡镇快递覆盖率、建制村通邮率均达100%,城市和乡镇末端网络建设初步形成。(3)行业治理。公路养护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全面推行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系,实现国省干线全面养护、农村公路应养尽养。行业安全监管水平稳步提升。国省干线公路安防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建交通工程项目监管率每年均达到100%,无重大安全事故和安全责任事故发生。驾培、维修、公交、出租车等行业监管水平得到强化,“黑车”协同整治等长效机制全面建立,运输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超限整治力度持续加大,货车超限率控制在3%以内。航务海事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定期开展船员年审、船舶安检,以白龙湖、栖凤湖库区和主要航道为重点,执法巡查、隐患排查力度得到不断强化。(三)存在问题虽然已形成“公铁水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各运输方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对标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对外开放通道运能不足。广巴铁路技术等级较低,运行速度仅3060公里/小时,亟需扩能改造。G5京昆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