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一、发展背景(一)发展基础东站至白洋港片区为物流枢纽核心区。区因其良好发展态势已经成为“物流核心区的核心区”和主引擎。物流园区运营好。区内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大型重点物流园区2个(三峡物流园、天元物流中心),2025年园区交易额达到525亿元,占城区十大重点园区交易额的89.13%o物流主体培育好。全区共有物流企业351家,占全市物流企业的20.33%,其中A级物流企业27家,占全市A级物流企业总数的28.2%o全市3家5A级物流企业和3家3星级冷链物流企业中,伍家区分别拥有2家(三峡物流园、天元物流)和1家(三峡物流园)。175家规上交通物流企业中,伍家区拥有17家,今年1-10月营业收入14.39亿元,同比增长53%,占总营业收入的15.26%。物流运营效果好。区内物流业态丰富。宜港集团和天元物流两家多式联运企业分别负责运营全市水铁联运、公铁联运经营业务。驿动天下负责全市中欧班列货源组织及开行。三峡物流园是鄂西渝东地区唯一一家获得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资质企业(全国只有31家),为我市辐射带动“宜荆荆恩”城市圈、扩大外向型经济、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二)发展形势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目前,世界格局正经历一段不稳定、充满矛盾斗争的调整过程,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国际治理结构面临重塑,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抬头,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化。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央明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势必成为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性指导意见。对外交通环境继续提升。航空运输方面,随着改扩建工程的完成,三峡机场未来将成为省中西部机场群中等级最高、吞吐能力最强的机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铁路运输方面,紫云铁路已基本建成,即将投入使用。目前规划建设3条高铁线,即沿江高铁、呼南高铁、郑万高铁和2条货运翻坝铁路,即北翻坝铁路、南翻坝铁路。未来铁路运输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水运方面,根据目前各港区岸线及相关资源条件,未来白洋港将作为的主要核心港区,最终形成以白洋港和茅坪港为核心的“1+1”港口体系。港远期港口吞吐量目标达到2.1亿吨、160万TEUo公路运输方面,未来将形成2横(沪蓉高速、沪渝高速)2纵(神五一宜张高速、宜襄一当常高速)的高速公路网络,强化区域联系。铁路现状及规划图高速公路现状及规划图建设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提出建设“三枢纽一中心”(多式联运枢纽、国际物流枢纽、快速货运枢纽、物流大数据中心)。其中,多式联运枢纽将以白洋、茅坪港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为契机,发挥水铁空及自贸区、口岸、保税区均集中于火车东站一一白洋港一线优势,配套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开展全地域、大纵深、多方式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枢纽,以火车东站为启动站场,储备和扩展周边闲置土地,增加海关监管点,申报铁路口岸,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国际陆港建设。快速货运枢纽,在实现全货机首航的基础上,加强三峡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快递区域性总部企业,发挥航空公司航线、快递企业业务、地方政府政策优势,建设航空货运枢纽,并利用高铁与三峡机场联合,开展空高联运。区加快建设现代都市中心。“十五五”期间,区将锚定二。三五年远景规划,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排头兵,加快建设创新型现代产业之城、协调型融合示范之城、绿色型品质魅力之城、开放型活力滨江之城、共享型和谐幸福之城,基本建成动力强劲、活力充沛、魅力宜居的现代都市中心,全面承载“六城五中心”的目标定位。传统物流向“智能物流”转型升级。5G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AR/VR等基础技术相互结合,产生或优化大量通用功能,彻底颠覆传统,助推物流向“智能物流”转型升级。智慧型物流园区、物流物联网络、农村物流、冷链物流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扩大。新技术将助力物流业务模式实现创新,推动了业务流程及组织管理体系重构,实现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政府监管提供了新的手段,货运市场监管向实时监管、视频监管、远程监管、平台监管发展,监管信息透明化程度和监管力度得到加强。综上所述,虽然“十五五”期间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改革发展任务更加艰巨,区物流业发展将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相信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未来前景无比广阔。二、总体思路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坚持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承载市“三枢纽一中心”建设使命,提升区域物流组织和要素配置能力,打造三峡国际物流枢纽,促进现代物流业突破性、跨越式发展,服务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为全面建成动力强劲、活力充沛、魅力宜居的现代都市中心、魅力主城打下坚实基础。(二)发展思路重点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九专区。一枢纽:即三峡国际物流枢纽。发挥区位优势,依托物流园、物流企业和物流基础设施优势,连通宜荆荆恩,打通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实现便捷顺畅、快速连接,智慧引领、低碳畅行。两中心:即物流大数据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实现全市物流信息流和商贸货物流在我区集聚、交换、传递,凸显对全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物流大数据中心。重点打造三峡智慧物流云平台。实现水路、铁路、公路、港口等运输节点的信息发布、运力在线交易、物流线路优化、多式联运解决方案以及政府监管、政策发布等功能,实现与其他国家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信息互通共享,创新物流与现代金融、现代信息业态等融合方式,打造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物流运行组织中心。依托智慧物流平台促进产业链提升,推动物流全流程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支持物流企业依托互联网向供应链上下游提供延伸服务,联动金融等企业拓展供应链、信息、电子商务等业务,加强业态模式创新,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一体的物流组织运营平台。商贸物流中心。发展城市分拨物流中心和“物流+现代零售”。应用“线下展示+线上购买+后向物流”新零售模式,推动社区快递电商综合服务站建设。优化“最后一公里”城市配送体系,发展“分钟零售+米级配送”新业态,探索将便利店等作为物流配送前置仓和商品发货地,实现“分钟级”配送效果。以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带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提升外贸综合服务和产业链服务能力,发展外贸通关服务、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国际金融服务等高附加值业务,推动物流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大力建设东站枢纽型商圈,充分发挥东站、客运站及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集中的优势,扩大物流枢纽的经济价值。九专区:即以鑫鼎、恒信、天元为重点,打造汽车物流专区;以万臻电商物流园为核心打造电商物流专区;依托安琪、九州通、鑫鼎长盛川发展生物医药物流专区;推动三峡物流园建设冷链物流专区;以鄂西南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为核心打造物流战略储备专区;在金都、共联区域建设建材物流专区;支持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建设物流金融专区;服务农村农业,建设农商互联专区;服务工业园区,建设都市工业物流专区。(三)发展原则服务为本、利商惠民。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和居民日常生活为主导方向,按照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城镇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建设要求,针对现代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生成和运行规律与趋势,优化提升一体化物流服务组织模式和营造良好运行条件,全面提升物流服务品质和效率。创新引领,融合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紧跟技术、市场发展趋势,对标国内国际一流水平,持续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政策创新,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驱动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物流与制造、商贸等实体产业融合,提高产业要素聚集辐射能力和规模,探索枢纽经济新范式,培育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新增长点。网络联动、开放共享。围绕产业发展、区域协调、公共服务、内联外通等需要,以重点物流园区、重点物流基础设施为集聚辐射支点,加强区域内枢纽分工协作,强化与周边物流节点联动,优化对外物流通道,按照“枢纽+通道+网络”运行要求,构建具有国际国内辐射能力的现代化物流组织网络。突出国际协同联动,积极、精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提升承担面向国际、区域的物流组织和产业要素聚集的能力,深化与口岸、金融、信息融合,强化设施设备、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利用国际资金、技术、管理、资源、人才、市场等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比较与竞争中谋划物流产业发展。生态优先,智能绿色。严格遵循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基本原则,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智能化、信息化牵引现代物流高端化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绿色低碳技术与装备应用,优化物流组织和结构,以提高物流组织效率为重点,优化调整运输结构,降低能耗和排放水平,统筹存量与增量、硬件设施与软性环境,大力推进绿色物流、低碳物流发展,建设沿江绿色物流廊道和绿色智慧物流体系,全面提升全生命周期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四)发展目标到2030年,国际物流枢纽和城区商贸物流产业集群基本成型,物流大数据中心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物流组织效率大幅提升,辐射周边的物流网络更加高效,物流成本大幅降低,物流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智慧物流、绿色物流亮点日益突出,物流枢纽经济效益不断显现。高效辐射“宜荆荆恩”层次清晰的物流网络核心枢纽基本形成。区成为以“干线运输+区域分拨”为主要特征的“上游、下游双向辐射”的物流网络核心枢纽,推动干线水铁联运货运量比重快速提升,500公里以上长距离公路运量大幅减少,铁路集装箱运输量倍增,航空货邮吞吐量规模明显提升。物流组织效率大幅提升,降本增效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多式联运、共同配送等先进物流组织方式广泛应用,联运换装转运效率显著提高,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物流和经济运行效率大幅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下降到13%。单元化、集装化运输比重超过30%o物流组织与现代产业组织、供应链组织协同度大幅提升。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和绿色化水平显著增强,物流大数据中心总体建成。专业化、一体化现代物流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时效性、精准性供给明显增强,传统物流与现代金融、信息、口岸等联动服务链进一步拓展,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水平大幅提升,综合服务价值链明显提升。物流枢纽经济效应初见成效。高铁车站客货功能联动发展、综合开发一体推进,区与周边县市区物流联系进一步增强,大宗商品交易不断向专业市场集聚。依托重点物流园区和采购贸易试点,催生一批现代化外向型产业集聚区,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明显增强,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枢纽经济新范式。三、加快构建国际物流枢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以三峡物流园、东站物流园和天元物流园为基础,依托综合保税区、三峡机场、白洋港、云池港、东站等重点物流基础设施,围绕采购贸易试点加快建设外贸物流基地,力争实现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大力推进万臻电商物流园、物流大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综合物流与专业物流协调发展,B2C快递物流和B2B商贸物流融合发展,公路、铁路、水运物流连通发展,加快提升国际、区域物流组织和产业要素聚集能力,着力完善物流枢纽功能。至宜都、五峰国际物流枢纽区位图(一)畅通物流大通道积极对接现有成熟的、国家重点打造的物流大通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加快提升国际、区域物流组织和产业要素聚集能力,着力完善物流枢纽功能,谋划“宜西欧”(经西安出境至欧洲)、“宜渝钦”(经重庆至钦州出海)两条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构建东西南北“四位一体”大通道体系。“宜西欧”与“宜渝钦”(二)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