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能源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能源发展规划前言“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二个五年,也是建设新型工业强县的关键时期。如何全面推进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在保障能源供给、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改善能源民生、深化能源改革等方面深度构建新时期能源开发和利用体系,以完善的能源产业体系推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制定实施本规划的目的。本规划根据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省“十五五”能源发展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十五五”能源发展总体规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对明确“十五五”期间县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章发展基础“十四五”期间,县能源供需总量基本保持平衡,能源结构调整取得显著进展,能源效率进一步提高,单位GDP并网,完成35千伏黄洋变电站新建工程、IlOkV松林坡变电站1#主变扩容工程,新增2台35千伏主变压器,改造1台110千伏主变压器。农网改造持续推进。“十四五”期间,23个乡镇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顺利完成了“井井通电”工程、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及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目标任务。其中,“井井通电”工程共完成新建及改造机井61口,受益农田面积0.5285万亩,受益农田数8802块,有效解决了农村农田灌溉问题,减少了农民生产支出;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解决了26个中心村用电问题,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完成了43个贫困村的电力网络改造和电力线路改造,11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均新建了电力设施,保证了县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全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供电可靠率由99.62%提升至99.83%,电压合格率由99.8%提升至99.86%,户均配变容量由0.69千伏A/户提升至1.83千伏A/户,农村电力供应得到有效保障。(三)电源建设开拓新路“十四五”期间,县电网资源发展呈现多样性,主要以水电为主、火电部分保留,太阳能发电有所发展。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2万千瓦,可开发量约10万千瓦。“十四五”期间,受环保督察影响,全县共拆除水电站1座(2台,1950千瓦),终止建设1座(3台,3000千瓦),小水电清理拆除1座(3台,550千瓦),占可开发量的0.55%o除天符电站为坝式外,其余均为引水式开发方式。由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限制,“十四五”期间未再新建小水电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全县现有1座代池电厂152#,装机容量12兆瓦,已运行项目均并入国家电网。截至2025年,全县已建成水电站25座,总计45台,总装机容量23065千瓦,总投资约17397万元(详见表11);全县有35千伏及以下并网电厂26座、总装机容量24.215兆瓦,年发电量7018万千瓦时(详见表12)。(四)油气开发全面推进。“十四五”期间,将剑阁县、利州区、昭化区公司和县的天然气中压管网进行连网,借助该连网工程串联供区内白水镇、嘉川镇和东河镇的中压管网,在供区范围内形成了“三片区”的中压管网供气格局:“白水一嘉川一东河一黄洋”片区中压管网;沿东西方向连接白水镇、嘉川镇、东河镇和黄洋镇中压主干管道,将上述各镇中压管网串联成为一个横向供气网络;“普济”片区中压管网位于普济镇相对独立的中压供气管网。(五)节能降耗稳步推进单位GDP能耗稳步下降。截至2025年末,全县单位GDP能耗为0.89吨标煤/万元,较2015年的1.05吨标煤/万元下降0.16吨标煤/万元,单位GDP能耗年均降幅2.70%O表1-3县2016-2025年能源消费总量及变化情况表注:以上数据来源于2015-2025年县统计年鉴和2015-2025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能源消费增速依据前述数据计算而得。清洁能源利用深入推进。“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以水电、沼气、太阳能为主的清洁能源,在整体能源使用中占比达19.23%o(详见表14)o(六)民生福祉不断增强。截至“十四五”末,全县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生活用电质量全面达标,农村电网结构更加合理,供电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有效助推了脱贫攻坚进程,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贫困户脱贫致富、集体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电力保障基础。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有序推进,改造矿区道路51.7公里,建成规模为6600立方米/日的供水工程,建设企业孵化园3万平方米,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二、存在的问题(一)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由于发展方式粗放,传统工业比重大,技术水平相对不高,县域内工业节能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不足,工业高耗能特征明显,短期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困难。天然气、煤炭等优势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天然气资源优势还未得到充分体现,主要表现在:净化能力不足,资源转化效率不高,就地消纳能力较差,实际产量低于设计生产能力等问题。煤炭县内利用量占年产量约50%,且县内部分使用的煤仍需要从省外购入。电力能源开发储备充足,但有效利用率不高,能源价值和效益未得到充分体现。(二)煤炭行业转型困难。“十四五”期间,面临煤矿去产能工作的巨大压力,全县煤炭行业相关企业转型升级困难,煤矿产业债权债务复杂且数量巨大,化解债务矛盾突出,加之省市关于煤矿关闭奖补资金有限,煤炭指标交易存在不确定性,与煤矿企业期望存在巨大反差,增加了县级财政压力。同时,职工分流安置和社会稳定风险高,短期内政策性关闭煤矿数量较多,而煤矿关闭配套奖补政策尚未有明确方案。涉煤相关产业人员上万员工面临重新择业,煤矿企业转型发展路子不宽,造成职工失业人数较多,民工工资工伤兑付等遗留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社会稳定压力较大。(三)水电建设发展受限。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水电建设管理的意见规定,县域内水电开发建设项目多数位于自然保护区内,受环境保护政策影响,处于保护区红线范围内的水电站已经基本拆除。县域内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处于严格管控状态,水电建设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四)电网续建和保护难度较大国网县供电公司所属供电区域全域Iio千伏总容载比已达3.53,远超1.61.8的标准值区间,主要原因在于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电力供给过剩。“十四五”期间,全县负荷平均增长率处于4%的低速增长阶段,输配电网已超前满足了地区需求。电力建设资金渠道单一,电网建设资金由国网省电力公司统筹安排,主要采取20%的资本金、80%的银行贷款,资产负载率较高。同时,地区工业发展滞后,电能消费能力不足,投入与产出严重不符,全县电力建设项目有待进一步统筹规划,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对电力供应和保护机制的建设,电力资源的统筹安排和运用行政法律手段实行电力保护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五)新能源发展滞后新能源受资源、交通、地理等条件的影响,建设成本较高,企业和城乡居民更偏向使用价格低廉的天然气,缺乏使用新能源的积极性。部分地区由于太阳能资源优势不突出,分布式光伏电站和太阳能热水器进一步普及和应用受到限制。同时,生物质能受原料分散、收集困难、运输不便、人工成本高等诸多因素制约,导致发展受限。三、面临形势(一)能源消费结构亟待优化“十五五”期间,国家层面的能源规划将更加重视能源需求侧在提高用能、用电及其他能源消费的综合利用效率。重视需求响应资源在调节整个能源供需匹配中的作用,把需求响应资源作为一种重要资源纳入到规划中是“十五五”能源规划的重点。县电力、天然气供应充足,但是资源利用率并不高,能源消费结构亟待优化。党的二十大指出,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要积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传统能源清洁利用水平,促进城市整体用能结构优化。(二)资源环境约束程度加剧县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从长远来看,受煤炭资源枯竭和品质的影响,粗放式、小规模、分散化的开采利用方式将难以持续,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受区外优质煤炭的冲击将越来越明显。石油资源极度匮乏,几乎全部依赖外调;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乏力,已建成项目实际产量低于设计产能;水能资源已基本开发完毕;新能源种类丰富,但分布不均,资源条件有限,商业化利用仍受到开发成本、技术能力的约束,短期内对化石能源的替代作用不明显。县工业发展方式粗放,煤炭资源品质较低,以直接燃烧为主的利用方式使得酸雨和雾霾形成的可能性较大;天然气开采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加剧,加工过滤产生的废水、废油未得到有效处理。能源发展面临的环境制约越来越强,大气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迫在眉睫。(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繁重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增强,能源消费结构亟待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繁重。县域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产业发展滞后,本地消纳能力不足;煤炭受资源条件的影响和环境保护政策的限制,在能源供给中的比重将呈下降趋势,对未来能源供给的支撑作用将逐渐减弱;水能资源开发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水电在“十五五”期间将难有大幅度增长;小型燃煤锅炉、自备电厂关停压力大,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县域范围内供电主体结构复杂,现有供电企业2家,分别为国网县供电公司及县丰润公司,以及广旺能源、小水电等多个发电企业,电力电网规划难以做到“一盘棋”。在经济新常态下,用电增长缓慢,电力体制改革面临以下难题:发电企业要求以较高电价上网、工业企业要求降低电价、新增负荷均在既有电网覆盖区域内且增长比例不高,引入新的供售电企业难度大。同时,现有水电企业上网电价高于全省均价,主要用电企业电价低于全省同行业均价,改革难度大、改革成本较高。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落实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市委“1345”发展战略,纵深推进县委“3691”重点布局,紧紧围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把握时代特征,强化战略思维,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牢固树立能源安全新观念,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加快资源就地转化,全面建立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强县建设,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和科学指弓I。二、基本原则节能优先。始终将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及能源发展的全过程,集约高效开发能源,科学合理使用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节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以较少的能源消费实现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推动单位用能强度持续降低,鼓励高效率产业多用能,限制低效率产业少用能。突出能源基础性、保障性、先导性地位,适度超前超量安排能源生产和保障能力,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多元开发。加快建立以煤炭、电力、天然气为主,内外并举、品种多样的稳定的生产供应基地,构建主体多元、多层互补的能源储备体系,提高能源保障能力。树立以多元供给满足合理需求的能源供需安全观,既强调实现开放条件下高质量多元供给的能源安全、满足合理需求,又强调效率优先、抑制不合理需求,双向发力保障能源安全。清洁低碳。树立清洁低碳能源消费观念,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推动和引领能源产业变革,加快实现能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高效的转变。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坚持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与发展非化石能源并举,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比重和天然气消费比重,增加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形成与全县资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