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7).docx
“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XX-1刖百“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是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五年;是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关键时期;是县全面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西南绿色智慧纺织基地、川西锂电负极新材料产业洼地、成都平原经济区绿色有机农业产业示范地、成渝地区休闲度假清凉康养目的地的“一县四地”新发展模式的关键五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要求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十五五”。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好本县生态环境保护指导和统筹工作,奋力构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启动了县“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对解决县生态环境突出矛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录第一章生态环境保护形势-1-第一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工作及成效-1-第二节存在的问题-9-第三节“十五五”机遇与挑战-10-第二章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14-第一节指导思想-14-第二节基本原则-14-第三节规划目标-15-第三章牢固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19-第一节坚持创新引领,“一县四地”新发展模式-19-第二节坚持绿色发展导向,优化产业空间布局-21-第三节优化产业升级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3-第四节探索区域碳达峰与碳中和,实现绿色发展-25-第四章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新-28-第一节厚植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强化生态安全格局-28-第二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29-第三节巩固碧水保卫战成果-30-第四节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32-第五节加强安全利用,持续推进净土保卫战-36-第六节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确保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39-第七节治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40-专栏2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新重点任务-42-第五章深化改革创新,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水平提升-43-第一节建立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格局-43-第二节完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44-第三节加强生态环境治理队伍建设-46-第四节加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建设-47-第六章重点项目-49-第七章落实保障措施,推进规划有效落地实施-50-第一节组织保障-50-第二节制度保障-50-第三节资金保障-51-第四节技术保障-51-附表县“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点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第一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工作及成效“十四五”期间,县积极创新体制机制,以生态创建为抓手,大力实施“传奇古姜城魅力新”建设,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推进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制度不断完善,环境监管力度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的台阶,为“十五五”县全面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西南绿色智慧纺织基地、川西锂电负极新材料产业洼地、成都平原经济区绿色有机农业产业示范地、成渝地区休闲度假清凉康养目的地的“一县四地”新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1)生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十四五”期间,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力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开创新局面。全县空气、水环境质量和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全域创成“生态气候标志”,获评全省首个“生态气候康养县”。荣获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建成省级绿化模范县、省级自然教育基地,获评一批国家森林乡村、省级森林小镇。秸秆禁烧、文明祭祀、烟花爆竹禁燃禁放成为居民生活新风尚。空气环境质量分析:截至2025年底,县环境空气质量较好,首要污染物为臭氧(03)。2025年度环境空气自动监测项目(监测点位:县林业局子站)有效监测天数为366天,其中,环境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的有214天,占总有效监测天数的58.8%;二级的有125天,占34.3%;超过二级的有25天,占6.8%。县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7.0g/m3、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9.8g/m3、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30.1gm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20.8gm一氧化碳年平均浓度为0.8mg/m3、臭氧年平均浓度为134.6gm3,所监测项目均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地表水水质分析:2025年度县县域地表水出境断面(青衣江多营断面和玉溪河金鸡峡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n类标准。县域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以11类水质为主,河段整体水质状况为优,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达标率为100%O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分析:2025年度县第一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县龙门水厂(中宝山铜盆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县三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以11类水质为主,整体水质状况为优,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n类标准。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分析:2025年县大川镇高飞水沟、大川镇皂角湾、太平镇桃子坪沟、宝盛乡中坝村山神头、龙门镇中宝山铜盆沟、龙门乡隆兴村胡家沟、双石镇西川紫云电站下游、双石镇狮子岗、飞仙关镇豆腐石、飞仙关镇新庄村白家沟、飞仙关镇凤凰村黑窑沟大瓦房、飞仙关房基坪、芦阳街道办火炬社区胡家沟八步石十三个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n类及以上标准,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达标率为100%。声环境质量分析:2025年度城市区域环境噪声50个监测点位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2.8dB(八),等级二级,声环境质量状况“较好”,其中全县建成区内声环境质量状况“好”的占50%,“较好”的占34%,“一般”的占16%,无“较差”和“差”声环境质量点位。城市功能区声环境噪声等效声级为51.3分贝(八),共布设4个监测点位,均符合相应适用标准。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1.3dB(八),等级为一级,声环境质量状况“好”,各路段等效声级“好”的占100%O2)高标准践行重建新路子,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成效显著“十四五”时期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全县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发展、灾区振兴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高标准践行重建新路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发力,更好发展”的殷切嘱托,紧紧围绕省委确定的“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重建目标,认真落实市委“1485”总体发展思路,在坚决打赢重建“硬仗”的同时借势补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欠账”,集中力量决战决胜重建脱贫“双攻坚”,推动县委“三个三”发展定位落地落实,积极投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加快建设灾区绿色发展振兴示范县,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取得巨大成就,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突破性进步。特色产业彰显新优势。全县包覆纱总量规模达80万锭,占中国西南地区1/3,“西南纺织在"品牌初步打响;与全球卓越的棉纺织成套设备供应商经纬纺机联手打造投资120亿元的西南首个“绿色智慧纺纱园”,纺织产业跻身世界舞台。建成标准化马蓝种植基地和国内首个GMP连续化青黛生产基地、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8万亩;全国34个发酵类中药饮片准字号,独占6个。建成中国乌木根雕艺术城、汉代风韵根雕艺术街,“汉代文物之乡”“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两大“IP”彰显魅力;获评省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强县,成功创建4个国家4A级景区、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猴山飞瀑景区开放运营;两届纺织产业发展大会、首届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全国中老年人气排球公开赛、环茶马古道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大型节会赛事引爆旅游消费,2025年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较2015年实现大幅增长。以纺织、中药材、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3+N”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走出了一条“绿而美、绿变金”的发展新路。城乡面貌展现新气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和一批国家级、省级文明村镇,全域建成幸福美丽新村。汉姜古城、根雕艺术城等新建地标建筑融入县城肌理,一批文旅特色小镇成为城乡靓丽风景,体育公园、滨河绿廊、禾茂田园成为群众健身休闲好去处。新能源公交投运,长途客运、城市公交、农村客运有效衔接,紧跟“碳中和、碳达峰”发展模式与理念。乡村振兴呈现新成效。建成全国有机农产品(茶)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皱猴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等一批农业品牌,中药材、茶叶2个“万亩亿元产业示范带”助农增收;新建高标准农田6100亩,总量达7.56万亩;建成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8个,培育有机(绿色)农产品13个、省级家庭农场16个、省级示范合作社18个、“三品一标”认证企业16家。制定推广全国首个“六有十二项"农村厕所革命地方改造标准,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8%,9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污水有效处理率达61.5%”。3)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县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全面完成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目标任务。实施结构调整减排行动。“十四五”期间,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能源、交通为重点推进结构减排,减少过剩和落后产能。依法推动高污染产能退出,大力推进环境友好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以中央、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问题整改为契机,深入推进了“散乱污”企业整治。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和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继续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程等。加快城市交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构建城市现代交通体系,大力推进城乡公共交通建设工程。实施管理减排行动。县更新完善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减排措施项目清单,并督促县鑫业纸业有限公司、县永红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县矿冶有限责任公司、县合丰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和县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等9家重点企业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一厂一策”方案和公示牌;开展综合整治89家“散乱污”企业,包括关停取缔类53户,整改提升类36户,完成率100%;全面开展燃煤锅炉淘汰工作。县在“十四五”期间推进工业企业锅炉“煤改电”、“煤改气”工作,县城建成区全面完成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共淘汰燃煤(油、柴)锅炉9台,完成煤改气3台,煤改电3台。完成加油站油气回收及双层罐改造任务。县交通、龙门乡、大川春军、太平卫国义、沫东、中石油(沫东、安达、汉碑、姜城)等9个加油站进行改造,全部安装了二次油气回收系统,按要求将原单层地埋罐改造为双层油罐。实施工程治理减排其他行动。“十四五”期间,县实施空气质量持续稳定“一号工程”。贯彻落实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182025年)及市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制定并落实县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开展VoCS综合治理;开展了工业废气和粉尘排放管理工作;建筑及道路扬尘控制;机动车尾气及生活油烟治理;秸秆禁烧和文明祭祀等等工作。4)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全面落实河长制。成立了县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目标任务,落实了工作职责以及县级河(湖)长名录,建立健全河长制相关制度,编制完成各条河流(水库、渠道)“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推进我县河湖保护和水环境持续改善。实施了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工程。完成了县城一、三水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