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目录前言4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形势5第一节发展基础5第二节面临形势10第二章总体思路与目标13第一节指导思想13第二节发展定位13第三节基本原则14第四节主要目标16第三章空间布局17第一节总体布局17第二节聚力打造"一核"19第三节积极拓展"两通道”19第四节重点建设“四中心”21第四章夯实物流发展基础22第一节打造物流枢纽极核22第二节建设多式联运体系24第三节促进智慧物流发展25第五章提升现代物流专业化水平27第一节提升供应链服务水平27第二节大力发展冷链物流29第三节健全应急物流保障30第六章推动现代物流可持续发展31第一节促进绿色物流高效发展31第二节构建乡村振兴物流体系32第三节培育物流市场主体34第七章保障措施34第一节强化统筹协调34第二节完善融资机制35第三节优化营商环境36第四节落实政策支持36第五节注重人才引育37附件1环境影响评价38附件2名词解释41附件3市区"十五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项目表.45附件4市区“十五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空间布局图.50为深入贯彻实施市十五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和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建成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核心区、市多式联运主枢纽和市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有效推动全区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借鉴国际国内物流业发展先进经验,结合全区物流业发展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6-2030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形势第一节发展基础物流产业发展规模全市领先。2025年,公路货运周转量达24.5万吨公里公路运输总周转量24.6万吨公里同比增长4%。民航货运总量320吨,占全市的100%o快递业务量达619.85万件,占全市的58.9%,快递业务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6.68%o物流企业总数突破300余家,占全市50%以上,拥有规上物流企业10家,A级物流企业1家,客运车辆270余辆,货运车辆5100余辆,快递企业及分支机构57家。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交通物流港上西园区(一期美福地钢材物流园等2个物流园区;中国水电五局宝轮物流园区、五月花仓储物流中心等2个物流园区已开工建设;宝轮生产物流中心、大稻坝冷链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等3个物流园区正在规划建设中。高铁快运物流基地、“一带一路”国际班列组货基地、铁路枢纽综合物流基地等重点项目已在布局,我区已成为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阵地。立体交通支撑渐成枢纽核心。“十四五”期间,全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广陕、绵广、广达渝高速扩容,G108线宝轮至剑阁改线等国省干线公路、白朝月坝至剑门关快速通道、至青川旅游公路、兰渝铁路客运提速升级。广巴铁路扩能改造,兰渝高铁、西成高铁新线经行、广巴达城际客专等项目正在推进中;盘龙机场新增至昆明、济南、石家庄、贵阳、乌鲁木齐、南宁等6条国内航线,航线已覆盖国内11个城市;港已经开港,具备千吨级轮船直达重庆、上海的能力。高效通达的综合交通网络正逐步形成,全区成为构建区域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的主通道。市区综合交通网络图1-1产业物流需求不断增长。2025年,全区经济总量达338.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从2015年的4.3:52.3:43.4调整为2025年的4.8:44.5:50.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7.3个百分点。现代特色农业“5+3”产业体系正在初步形成,已建成龙潭、三江等现代农业园区5个、特色产业示范园128个、户办产业园15000个、建成电商平台15个、烘干冷链等设施35处。工业方面,已建成机电产业园、回龙河工业园、大石工业园、清江石羊工业园、宝轮工业园等5大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达到12425亩,重点发展食品饮料、电子机械两大主导产业,物流需求不断释放。图1-2区工业园区布局情况"十四五"期间,全区物流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质量总体上还有待提升,多数物流项目仍然处于规划和建设阶段,物流基础设施亟待完善,传统物流园区急需转型升级。缺乏专业化物流园区,园区运营能力较弱。园区主要为批发商贸类、电商快运快递等企业提供场地出租、仓储管理、运输配送等初级服务。信息服务、保险金融等增值服务较少涉及,难以满足食品饮料、电子机械等主导产业的物流需求,缺乏大宗物资、冷链物流、医药物流、城市配送物流等专业物流园区。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较弱,物流成本较高。物流市场主体多为中小微企业,缺少龙头企业,提供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配送等传统服务的物流企业居多,提供仓配一体化、流通加工、仓储管理、信息服务等综合性服务的物流企业较少。企业内部物流运转效率较低,设备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不足,分拣环节、装卸环节仍以人工为主。全区直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专线物流发展缓慢,物流装卸、中转环节多,缺乏车货匹配等信息化平台,货车空返率较高,物流成本较高。国际物流通道“通而不畅",口岸功能亟待强化。中欧班列组货基地非常态化运营,全区虽已通过中欧班列联通一带一路通道,但未真正构建"货畅其流"的国际物流大通道。目前,全区仅有保税国际直采中心、保税进口商店、广运保税仓,不具备口岸功能,亟需补齐开放短板。第二节面临形势建设枢纽核心迎来政策利好机遇。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乡村振兴、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交汇实施,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实现发展基础之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辐射带动西北地区发展重大使命和形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战略性枢纽重大任务,有利于集聚资源要素,实现发展方式改变。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以及等80个左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要建设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创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十五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区打造成为市”多式联运主枢纽。全区作为市重点物流项目主要承载地,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创建物流枢纽城市核心区迎来重大利好。产业转型与消费升级对物流服务提出新需求。2019年2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4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现代物流业从粗放式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既为全区未来现代物流业发展明确了方向,也为现代物流体系发展在减少环境压力、提高土地利用、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五五"时期,全区绿色果蔬、生态养殖、地道中药材、木本油料、四季花卉等5大特色农业产业,食品饮料、机械电子和新能源产业、新建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制造业,康养旅游、商业贸易等服务业与物流业不断融合发展。农业方面,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烘干冷链物流服务体系等项目建设将大力推进。工业方面,物流、快递企业面向制造企业,深度融入制造业采购、生产、仓储、分销、配送环节。同时,随着消费需求升级演变,直播电商、网络消费、夜间消费、社区团购等新消费业态发展将对物流业提出更高的需求。智慧、绿色低碳技术煦能物流产业发展。随着5G网络+AIBCDE(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在物流行业不断深化应用,新T弋智慧物流呈现出全新的构架体系,物流的智能化和智慧化程度越来越高。物联网、传感技术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精细、动态、科学的管理,物流变得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以及网络化,并催生了无人港、无人车、无人机配送、网络货运等新模式。绿色低碳物防姓念已全面覆盖物流领域。在绿色仓储方面,绿色仓库要求与评价目前已经作为商务亍业标准公开颁布,大力推广仓储设施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技术,开发和充分利用新能源,使仓储达到绿色环保要求。在绿色运输方面,已出台绿色货运车辆标准,大力推广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的运输模式,推动绿色货运模式创新和"公转水"公转铁;绿色包装方面,行业大量采用托盘循环共用和标准物流周转箱循环,在末端配送,广泛采用可循环使用的编织袋、标海嗡、标;鲤料箱,采取现场回收或定点回收模式实现循环使用。全区数据化建设同时也将推动已建以及即将建设的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和改造,推进物联网、智慧停车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构建智慧物流运行的数字底座,为加快物流录色转型和智慧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全区物流发展面临系列挑战。"一带一路"国内段中、南两大通道经过,作为“西三角经济圈”交汇地带重要节点,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但随着现代交通、现代通信、现代制造业以及周边城市的发展,通道优势有演变为“过路经济”的风险。随着巴中北向出川通道一巴万高速的开通,区域竞争将更加激烈,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增大。同时,中共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行分类管理和差异化土地供给。禁止向过剩产能和低水平重复产能供地,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随着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发达地区工业产能将向西部地区转移、向西部城市产业园区集中,加之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纺织等工业企业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全区土地及环境承载后续能力有限,全区物流业发展面临着既要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又要在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条件下为转型发展增容量的严峻挑战。第二章总体思路与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发展枢纽经济、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等重大战略,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的总体要求,依托区作为物流发展承载核心区的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升国际国内互联互通水平,推进物流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核心区、多式联运主枢纽、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贡献力量。第二节发展定位围绕打造"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核心区”这一总体目标,打造市多式联运主枢纽,创建市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依托全区日趋完善的交通网络和初具规模的物流园区等优势,从空间布局、基础设施、硬件配套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着手,加快完善物流通道网络、物流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重点物流项目,协同推进国际铁路港建设,重点建设宝轮生产物流中心、泉坝冷链物流中心、龙潭综合物流中心、盘龙现代物流中心,构建JIl陕甘结合部货物集散地,聚力打造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核心区;积极推进食品饮料、电子机械、日用百货等产品公转水、公转铁运输,构建多式联运主枢纽,促进物流产业不断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生产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电商物流、绿色物流、城市共同配送,建设专业物流园区,构建区乡村三级城乡配送网络体系,积极创建市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第三节基本原则1 .规划引导市场主导让市场在物流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应用市场机制发挥物流企业在枢纽建设、行业发展、服务创新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强化政府在规划统筹、政策扶持、行业调控、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为现代物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2 .集约整合融合创新充分整合物流项目资源,重点推进物流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发挥物流业规模集聚效应,提高物流运行效率,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通过物流业的融通联结作用,提高全区供应链管理与服务水平以及产业竞争力。3 .补齐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