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6).docx
“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十五五”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为充分发挥教育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全面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依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全市教育实际,编制本规划。一、“十四五”时期工作回顾“十四五”期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居市前列。(一)取得的主要成就1 .各类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完成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幼儿园8所,成立2个学前教育集团,完成公建民营幼儿园改制,各乡镇均建有2所公办园。全市幼儿毛入园率95%,普惠性幼儿园幼儿占比90.6%,公办园幼儿占比50.4%。1所幼儿园被评为省示范幼儿园,4所幼儿园被评为市级示范幼儿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连续多年实现零辍学。组建7个义务教育集团,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开展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全面消除,大班额占比仅0.96%。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经验全省推广。高中阶段教育特色发展。实施高中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推进普通高中和中职协调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00%o应对高考综合改革,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市职教中心基本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被认定为国家第三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示范校。特殊教育良性发展。建设8个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深度推进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扎实做好重度残疾少儿送教上门、残疾少儿入学“零拒绝”和“一人一案”工作。社区教育统筹推进。成立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建立市、乡、社区三级办学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形成。2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深入开展“六好”文明校园和德育品牌创建活动,市教育局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第四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德育活动课程化建设经验在第四届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推广研讨会上推介,陆城一小“生态童年”德育品牌在中国教育报上推介。坚持学生全面发展,启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6所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足球、篮球特色学校。开展义务教育绿色教育质量综合考核,开展教育质量健康体检,结果显示我市义务教育学生学业水平整体成绩位居全国前列。普通高考质量每年有400多人达到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技能高考专科上线率100%o3 .教育综合改革深度推进。完成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区、家庭教育实验区工作,工作经验多次在全国会议和媒体推介,承办全国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实验总结研讨会。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乡村教育改造,助推乡村振兴,承办全省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暨德育工作推进会。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撤销乡镇中心学校,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改革,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放管服”改革,逐步形成“权自法出,权依法行”施政理念。实施市管校聘改革,教师流动比例达14.5%,优化了全市教师资源配置,激发了教育发展活力。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接受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4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五年累计投入2.1亿元,实施校舍建设项目89个。教育城域网建成投用,教室“班班通”、雪亮工程、阳光食堂、水冲式厕所、太阳能洗浴、一人一铺实现全覆盖。市职业教育中心实训综合大楼、市一中南区教学楼、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莲花堰幼儿园、王家皈中心幼儿园、松木坪镇茶元寺幼儿园等项目相继建成投用。5教育保障高效有力。积极争取市委、政府和上级部门支持,教育经费“两个提高”和“三个增长”落实到位。全面完成教育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开展精准扶贫助学扶智工作,累计资助贫困学生23154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915.7万元。全面落实“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制,持续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和控辍保学,建立乡镇、教育“双线”排查机制,全市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有效保障了教育公平。深入推进“放心食堂”“文明宿舍”创建,19所学校被评为省卫生先进单位。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和“护校安园”行动,不断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安全隐患排查制度,五年来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十四五”时期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类别主要指标2015年2025年增减全市在校生数(人)36205380471842学校数(所)80866教职工数(人)34013581180其中:专任教师(人)25452784239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111.9(2019年)0.9学前教育幼儿园数(所)38391其中:公办园数(所)61812在园幼儿(人)83288802474其中:公办园幼儿(人)212844382310公办园幼儿比例()25.650.424.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95.70.7公益普惠率()25.690.665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数(所)38402其中:普通小学(所)24251普通初中(所)12120九年一贯制学校(所)231在校生数(人)21143235982455其中:普通小学(人)1443415139705普通初中(人)62506387137九年一贯制45920721613义务教育巩固率()1001000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所)220中等职业学校(所)110在校生数(人)66705581-1089毛入学率()99.31000.7特殊教育在校生数(人)64169105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95994地方教育经费地方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万元)48129574729343投入(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 .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城市挤、农村弱,教育资源配置不充分、不均衡等问题仍然存在。2 .“市管校聘”改革、集团办学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还没有很好解决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3 .教育内涵式发展不足,没有实现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有机融合,学校办学特色、办学活力未能充分彰显。4 .在教师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教师内生性发展、紧缺教师招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约越发明显。5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特别是集成创新能力、资源调配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还要加强。二、“十五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五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全市教育事业下一个五年跨越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教育新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使命的新论断,将教育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肯定了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教育现代化,关于深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全市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战略性思考、系统性谋划、全方位实施。(二)新时代政府和人民托付教育新的任务未来五年,是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是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建设“三个示范市”,打造“四个关键节点”,推进全市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教育迫切需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三)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迎来新的挑战1 .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带来新挑战。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以全球化视野塑造办学范式,全球视野开放办学,适应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国家竞争,还有许多重大课题亟待破解。面临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特征的现代信息化技术浪潮,学校形态与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和学习渠道亟待革新。2 .城镇化进程带来新挑战。2025年,全市城镇化率60.1%,到2030年市域常住人中城镇化率将达到65%以上。未来五年,城乡办学规模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必将对全市学校发展和布局产生很大影响。一是农村学龄儿童少年进一步减少。目前,城区在园幼儿、小学生、初中生占比已分别达到62%、70%、64%,年均增加2%以上。二是城区教育资源仍然紧张。目前,城区幼儿园超出设计规模2315人,城区6所小学超出设计规模2239人,枝城镇区1所小学超出设计规模700人,城区4所初中超出设计规模300人。据预测,目前城区学前教育至少需要增加2310个学位资源;到2023年城区需增加1340个小学生学位,相当于需建设1所较大规模小学;到2030年城区需增加615个初中生学位,相当于需建设1所中等规模初中。三是高中学位仍有缺口。目前,全市3所高中学位缺口为300个,2030年将达到1700个。3 .人民群众新期待带来新挑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步入新阶段,公平教育、优质教育、终身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面对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诸多瓶颈,面对五年内即将迎来教师退休高峰期,教育补短板、优结构、提质量、促公平任务重大。三、“十五五”时期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落实“干在实处、勇当标杆、开创新局”总体要求,围绕全市“三示范四节点”发展目标,聚焦“党建引领、质量根本、作风保证、安全底线、评价驱动”五个维度,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二)发展原则1 .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2 .坚持公平发展。坚持教育公益性,适应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需要,大力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构建教育均衡发展体系,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育整体水平。3 .坚持优质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质量的根本标准,注重教育内涵内发展,推进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4 .坚持创新发展。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