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6).docx
“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一章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形势“十四五”时期,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加大固体废物、重金属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领域治理力度,强化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联动协同。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重点,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环境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第一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成效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统筹开展各项工作。2025年,全市4个环境空气质量常规自动监测点位纳入国家考核的6项基本指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以上;全市境内无黑臭水体,境内2个省控河流断面,1个州控河流断面,1个市控河流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达100%;1个县级及13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虬“十四五”期间,建成三江堰、雨花湖等5个水生态治理工程;编制市工矿废弃地复垦实施方案,完成近600亩复垦任务并获得州国土资源部门批复;关闭禁养区范围内养殖场1家。全市石漠化综合治理16.58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约14.0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67%。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削减量达到州级要求,顺利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总量减排目标任务。二、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蓝天保卫战方面。“十四五”期间,全面贯彻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中共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州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役”的安排和部署开展工作,印发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建成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知、市重点行业治污减排专项整治方案、市工业炉窑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市重点工业物料堆场扬尘专项整治方案,修订完善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严抓大气污染源头治理。全市持续开展扬尘治理、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工作、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餐饮油烟治理等专项行动。一是建设5个一类机动车维修检测M站,一个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站。二是采取“政府牵头,商家出资、社会参与、以奖代补”的方式,完成全市HOO余家商户油烟净化设备的安装工作。三是完成全市生活源锅炉、工业锅炉的清查工作,实施燃煤锅炉拆除或“煤改气、电”工程,劝拆建成区内燃煤锅炉,对烧烤摊点及沿街门面饮食经营户的燃煤炉灶进行整治,取缔燃煤炉。四是严格按照关于实行机动车黄绿标志管理和限制通行的公告,坚持实施黄标车淘汰机制,加大现行区域内黄绿标车执法力度,发放补贴鼓励市民积极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开展机动车尾气治理。碧水保卫战方面。“十四五”期间,印发实施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以清水江流域污染治理为重点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严格进行水污染源头治理。一是完成洛邦污水处理厂、大坪污水处理厂、绿茵湖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市污水处理厂一二期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建设联网工作。二是加大农村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新增10个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是加强茶园水库治理,污水应收尽收,打造“放心水源”。水源保护区内新建6个污水处理站、对已建污水处理站的配套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和设施修复完善、配套新建管网,收集范围覆盖整个二级保护区。四是“小黄河”前端治理取得一定成效,清水江剑江河段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稳步推进。五是实施剑江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建成截污系统54km;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完成河道综合治理58.95kmo六是开展剑江河流域污染防治,完成剑江河三道河段和邦水河段治理。净土保卫战方面。“十四五”期间,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土壤污染防治要求,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完成省、州下达耕地安全利用任务,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Io0%;制定土壤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成上级反馈的建设项目用地排查工作。完成开磷剑江化肥厂疑似污染地块排查工作。加强对停产的有色金属采选企业用地监管。固体废物治理方面。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开展医疗废物、汽修行业、垃圾填埋场、工业渣场和尾矿库整治等专项行动,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建成日处理600吨的城市生活垃圾发电厂、扩建日处理10吨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等一批涉及民生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能力得到加强。加强工业废渣产生企业的监管,提高工业废渣利用率;加快已关闭有色金属采选企业尾矿库的生态恢复工作,完成2座尾矿库的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石龙煤矿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建设任务及城郊的中铁路桥、拢符等4个砂石场治理工程;全面推进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全面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监督管理,督促涉危企业依法安全处置危险废物,村镇以上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实现全覆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扎实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十四五”期间累计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0.32亿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13个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全市109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基础信息调查及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工作。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0.19%,家禽家畜圈养率95%以上,粪污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清洁户达95%以上。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乱搭乱建等集中专项整治,探索建立村级保洁员制度,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形成“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的城乡统筹垃圾处理模式,大力完善30户以上自然村寨的农村垃圾收运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加快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农村小型污水收集管网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乡镇及农村污水收集、集中处理,完成匀东镇、墨冲镇等污水处理站建设;完成斗篷山青塘、小围寨办事处各里村翁谷组、谷丰村等污水管网改造建设等项目。开展农药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和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三、强化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环境监管执法水平取得新提升强化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严格对照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要求,全力推进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能力建设。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标准化建设任务。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切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决否决污染严重项目和散乱污项目。大力推进规划环评的管控作用,完成重点产业园区及市“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市“十四五”农业(畜牧业)规划、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市水资源综合规划规划环评或跟踪评价。持续推进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实行“豁免一批、备案一批、告知承诺一批、绿色通道一批”服务机制,“十四五”以来,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300余个、登记备案1200余个。认真落实排污许可制度,全市取得排污许可证46家、登记备案206家,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开展“未批先建”等违法违规项目清理;否决10个污染严重、选址不合理的项目。深入开展环境执法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制度,不断优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联动工作机制,全面加大污染源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生态环境保护违法犯罪行为,查处了一批重大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有力推动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强化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深入开展环境风险排查治理,推动企业完成应急预案备案和环境风险评估。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开展环境应急机构建设,明确专职应急管理人员;编制完成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推进环境应急演练工作,十四五期间连续成功举办4次市级环境应急联合演练,切实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十四五”期间,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四、强化责任落实,推动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始终把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定期调度研判,强化跟踪督导,用好工作提示、挂牌督办、责任追究等措施,严格落实“三个IO0%”核查机制,扎实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和交办的信访件全部整改完毕。2019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涉及全市问题8个,全部完成整改,整改完成率100%;交办的56件信访件完成整改55件,正在整改1件,整改完成率98%O2018年省委环保督察交办的35件信访件全部完成整改,整改完成率100%。2019年省委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的18件信访件全部整改完成。五、强化统筹协调,推动改革举措落实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加强生态环保项目储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十四五”期间,市共谋划储备生态环境保护类项目49个,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重点流域整治等。扎实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市累计建成投运4个空气自动监测站、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1座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1个机动车尾气监测站,环保基础设施能力大大提高。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十四五”期间,市获得“2016年创新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2017年度中国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标杆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市)”、“2018年绿色发展优秀城市”“2019年全国茶叶百强县”等荣誉称号。建立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明确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执行环境保护工作网格化监管制度,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环境监管体系,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格局正在形成。建立考评问责机制,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每年组织开展“65”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生态日等系列宣传活动,干部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人人关心环境、人人爱护环境的氛围更加浓厚。六、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显著提升全市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机遇和重要抓手,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走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之路。对保护与发展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正在牢固树立。企业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既利于维护健康市场,又符合长远发展;依法排污治污、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意识、主体意识正在形成。生态文化、绿色消费、共享经济快速发展,全社会关心环境、参与环保、贡献环保的行动更加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日益成为社会主流风尚。七、十四五指标完成情况十四五指标完成情况详见专栏Io专栏1市“十四五”环境保护目标指标体系号主要指标目标值(2025年)2019年2025年指标完成情况一、总量控制指标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完成州下达指标3兀成完成废水中氨氮排放量完成州下达指标兀成完成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完成州下达指标兀成完成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量完成州下达指标兀成完成二、环境质量与生态建设指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县城)100%达到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