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前言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服务业发展,逐步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城镇规模能级、提升商贸旅游服务业竞争力、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以及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县经济已进入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关口,传统产业发展动能减弱,投资主导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长期持续,加快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互促共进,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迫在眉睫。为促进县现代服务业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30年)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十五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行动方案(20182030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在对县服务业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基础上,确立了“十五五”时期全县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产业体系、产业布局和发展路径,旨在推动县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本规划以2025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262030年。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第一节发展基础“十四五”以来,县坚持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动力,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拉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十五五”期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服务业总量持续扩大,经济贡献日益突出。“十四五”以来,县服务业发展实现“量质齐升”,增加值由“十二五”末期2015年的285703万元增加到2025年的463821万元。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7.35%o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兴动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2、服务业内部结构逐步调整,业态门类日臻完善。“十四五”以来,县服务业结构持续优化,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等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成为县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拉动力。交通物流实现升级扩容。贵广高铁、沪昆高铁、都香高速、贵黄高速相继开通,贵南高铁、贵平高速加快推进,(昌明)国际陆港(一期)、南铁路物流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铁路货运设施布局。初步搭建珠海港-(昌明)国际陆海港一四川遂宁铁路口岸“三位体”海陆联运平台。2025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614.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2.13公里,营运客车157辆、营运货车138辆、出租车433辆、公共汽车77辆,公共汽车运营线路9条;全县完成货物周转量332546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285289万人公里,完成旅客发送量2442万人。文旅产业提质升级。聚力推进“金海雪山”景区、喇亚湾康养中心、云雾茶旅一体化等重点景区建设,大观园格鲁格桑商业街等景区景点投入运营,“金海雪山”成功创建AAAA级景区,拥有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其中国家级、省级、州级各1个。持续举办“金海雪山旅游文化节”、“云雾贡茶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初步实现旅游管理营销数据全覆盖和旅游要素全覆盖,获得了“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中国最佳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十四五”以来,全县旅游接待人次达296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累计261.84亿元。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粮食储备产业园、石化物流园、营养餐中央厨房等商贸服务业项目陆续建成运营。永耀商贸城、金山美食城等商业综合体建成投入使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通过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中期验收,162家电商企业和网店纳入省电商统计平台,助力“黔货出山”。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7788.3万元,是2015年的2.76倍,四大行业中,批发业实现销售额493315.3万元,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94704.4万元,住宿业实现销售额17696.8万元,餐饮业实现销售额54444.8万元。金融服务提质发展。在全州率先实现银行、贵阳银行、村镇银行、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股交中心县域金融”五个全覆盖”,县农信社顺利改制为农商行,人寿财产保险、平安财产保险相继落户,县主要商圈、街道、超市实现了银行网点及ATM机全覆盖。202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5653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921738万元。另外,其他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迸发活力,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功能日益完善的服务业体系。3、服务业空间布局持续优化,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昌明被批准为省级综合型生产服务业集聚区。中心城区服务业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不断增强,服务业全域化发展不断推进,加快形成服务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县城老城区、新巴等区域赶集市场实现整体搬迁,全县范围内“集中治丧、遗体火化、集中安葬”的三位一体殡葬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开展学校布局优化调整,撤并小学(含教学点)76所、中学8所,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城市功能不断提升,中心镇服务农村、带动农村能力不断增强,农村服务网络持续完善。以打造县城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为引领,医疗、养老、托育、农贸市场等城镇功能配套建设逐步完善,居民消费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城乡流通网络不断优化,等级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800公里,建制村通达率、通客率均达100%,30户以上自然村寨100%通硬化路,建成60个快递投递末端店铺,其中县城16个、镇(村)44个,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快递投递网络。第二节面临形势“十五五”时期既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更是县现代服务业发展转型跨越、提质增效的关键期,必须认清发展新形势、凝聚发展新共识、厚植发展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力。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来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磅文件的出炉,新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等一批国家级重大开放平台推进建设,为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全方位深化开放合作带来机遇。县应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的交通区位优势,重视服务业扩大开放,加快构建多元化、高端型、创新型的服务业发展模式,实现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我国产业发展重点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为县带来新动力来看,“十四五”以来,我国不断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服务业重点领域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其中,全国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2.9%,增速明显高于其他服务业。当前,全球制造业服务化、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经济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医疗服务、快递服务、养老服务、教育服务等领域的消费需求将迎来上升期。县应抢占先机,大力培育发展服务业,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从国家和省州出台相关政策为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释放红利来看,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线上购物、网络直播等服务业新业态发展迅猛,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为加快推动服务业发展,国家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30年)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省州发布了关于省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实施方案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有效促进服务业各行业发展,为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释放政策红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县自身发展来看,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力,服务业消费需求增强,给县服务业带来了新引擎。结合发展背景和县实际分析,县域服务业发展面临四大趋势:一是服务业规模与质量效益将快速提升。2025年县人均GDP达到49508元,是2015年的L7倍,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450元/人、12921元/人,分别是2015年的L52倍、1.62倍,服务业消费能力及需求持续增强。另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将会促进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因此,从经济规律和发展阶段分析,县将进入服务业快速发展期。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将迎来更大发展。新一轮工业革命伴随着制造业的重大变革,对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提出新的要求,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重大突破。需要以科技服务、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以提供强力支撑,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从而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了内生动力。三是服务业的绿色发展得到强化。县是长江上游生态功能保护区,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生态得天独厚。“十五五”时期,县生态、文化的叠加优势将更加突出,在大健康、大休闲、大生态时代引领下,有利于集聚一批低碳高效的现代服务业和吸引一批亲近山水的高端人才,休闲旅游、健康服务、文创服务等产业有望快速发展,进而加速生态溢出效应,释放生态红利,打造宜居城市。四是服务业发展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随着贵南高铁、贵平高速的建设开通,贵广高铁的升级,也使得与贵阳、南宁等地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将为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特色服务业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当前,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受制于宏观环境和基础条件,还面临一些严峻挑战、存在着一些短板难题:一是总体规模较小,综合竞争力不足。2025年,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7.35%,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相对不高。全县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不多,服务业项目带动效果不突出,服务业规模总量偏小,产业比重和税收贡献率偏低。集聚发展程度不高,粗放型、“散养式”发展模式仍较突出。在行业管理方面目前尚未形成高效、有序的分工协作体制机制,难有形成核心竞争力。二是内部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发展层次有待提高。服务业市场主体的特点是:个体户多、小企业多、传统业态占比大,上规模的企业少,区域性的龙头企业少,有影响力的品牌少。服务业项目带动效果不突出,服务业规模总量偏小,产业比重和税收贡献率偏低。资本、技术等要素集聚方面优势不强,中高层次服务人才短缺,中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缺乏,同质化问题突出,个性供给缺口大,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等创新业态发展缓慢,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不足。制造类企业多处于产业体系中加工制造环节,终端产品、研发设计、品牌管理、营销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能力较弱,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服务产品供给和需求同质与差异共存。三是空间布局有待优化,产业发展统筹整理力度不大。生活性服务业空间布局较为分散,空间整体布局层次不明、结构单一,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有差距。如县城和昌明开发区建设日渐成熟,人口不断聚集,但缺乏与之功能匹配的商业中心、一定规模的连锁超市和星级宾馆等,缺乏符合规划区域定位和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商业体系,商业网点发展比较滞后,集贸市场基础设施不完善,大棚式市场、露天市场还较多,不利于商贸业的进一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生产制造业的提升调优作用有限。如,缺乏专业的研发设计公司针对性地辅助优势产业的开发,生产制造企业未与大中型零售贸易企业形成市场数据的良性互动,缺乏专业的市场数据公司提供精准的工业消费者消费数据,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体系缺乏协同互作。服务业开放度不够,发展模式以内源型为主,与周边县市一体化发展程度较低。综合判断,县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的机遇较大,但受制于内外环境的双重制约仍面临诸多挑战。展望“十五五”时期,县需要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不断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和提高服务业的发展质量,优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新格局,增强发展新动能,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助力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重要支撑。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