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docx
“十五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前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和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充分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推动信用公开和共享,着力解决当前危害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重点领域失信问题,加大对诚信守信主体激励和对严重失信主体惩戒力度,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制度机制和社会风尚。为进一步完善县社会信用体系,全面深入推进“信用”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以及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本规划是“十五五”时期我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四五”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十四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信用”作为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的重大工程,强力推进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加快构建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强化综合监督责任管理,善用公共信用评价,加强信用联合奖惩体系构建,依托各类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努力实现全县信息体系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为全县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逐步健全。“十四五”期间,全县各级各单位成立了信用工作机构,信用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制定出台了包括社会诚信、新型监管机制、联合奖惩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印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创建的实施意见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实施方案县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实施方案等多个指导性文件,强化顶层设计,促进全县信用工作更加有力推动。信用监管机制不断健全。将严重失信个人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对严重个人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截至目前,已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员1106人,其中269个法人及其他组织;涉及自然人837人;限制乘坐飞机、高铁及出国境等高消费1647人。对依法纳入采取司法拘留措施32人,已履行5人,履行到位资金9.29万元;对失信被执行人在行业信用评定、评先选优、资信贷、公共项目招投标、补贴性资金发放等方面予以限制,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信用联合奖惩持续开展。依托“省环境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对我县10家重点排污单位的环境信用情况进行了评价,并按要求出具书面信用承诺。根据省生态环境保护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及2019年省生态环境保护失信黑名单,将县汇鑫煤业有限公司、天健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县源村乡田湾煤矿纳入“生态环境保护失信黑名单”进行管理。持续推进“七天双公示”工作,2019年共录入双公示信息660597条,其中行政许可657567条,行政处罚3030条。加强超限超载运输严重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公示公开超限超载运输黑名单。信用应用不断深化拓展。以开展疫情防控税费优惠政策和“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落实情况自查工作为契机,不断优化纳税服务,通过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切实发挥好税收服务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依托纳税人微信群推送税收优惠政策、“非接触式”办税清单等信息,通过短信平台发送宣传短信,电话“一对一”辅导纳税人。采取“零见面”的方式确保企业和人民群众通过网上办、掌上办、微信报的形式,足不出户、安心年报、放心修复。印发了县开展医保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有效地对欺诈骗保行为进行了打击。在政务中心大厅设置了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企业用户操作手册展板,让企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按照操作手册入驻综合信用服务平台。督促各单位积极引导企业入驻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促进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信用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十四五”期间,全县开展征信知识各类宣传共计329次,建立诚信文化教育基地27个,大力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组织县农信联社共计评定信用乡镇15个,信用村192个,信用组925个,共建档L49万户,信用授信额度9.54亿元,户均授信7.59万元。为打造“诚信”营造了良好氛围,为更好地施行有效的信用监管打下坚实基础。组织长安街个体经营户召开创建“诚信示范街”启动会议,并传达创建诚信示范街的目的及意义,现场签订信用承诺书,对“诚信示范街”进行了揭牌。对“诚信示范街”的经营户进行“诚信经营示范店”评比,最终评比出8家,并颁发“诚信经营示范店”牌匾。“十四五”时期,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对社会信用建设认知程度不高,信用共享机制不健全,信用监督协作配合机制不完善,信用建设执行不到位,联合奖惩措施不完善,信用信息产品应用场景不丰富,信用信息数据的归集推进难度大,社会参与度不广泛等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第二节“十五五”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从国际来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对区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正在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吸引国际资金和重点企业,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对于吸收国际投资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当前世界各国都把打造良好政府信用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内容,以一流政府服务提高招商引资竞争力。此外,越来越多国内企业在国外承接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并购和国际化运营,参与国际高端产业分工,需要遵守国际贸易基本规则,建立相适应的企业诚信体系,从而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从国家层面来看,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新标准。国家推动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机制,切实保护信用主体权益,构建规范化、法治化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市场主体守信履约、相互信任,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新要素作用,形成良好的信用链条,有助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畅通市场交易机制,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从省来看,实施全域数字化改革,推进省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对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新期待。“十五五”时期是省全面依法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工作视频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部署,按照依法规范、依法建设、依法提升的总体原则,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推动社会信用体系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更好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在支撑“放管服”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从县自身的发展形势来看,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对于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随着各地方信用建设步入快车道,信用建设已成为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当前县信用建设仍有一定差距,迫切需要紧跟区域重大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条件,巩固前期基础,全面推动信用建设踏上新台阶,增强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和形成可信、互信的市场环境。坚持从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平台建设、数据整合、应用拓展等方面稳步落实建设任务,为支撑“放管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维护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社会诚信意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创建过程当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国家、省、市信用建设工作部署,按照依法规范、依法建设、依法提升的总体原则,立足“信用”建设实际,健全完善失信约束制度,完善信用相关制度和标准规范,优化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支撑营商环境优化,加强诚信理念宣传教育,组织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弘扬诚信文化,健全信用建设组织架构和运行长效机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第二节基本原则依法依规,保护权益。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和信用标准体系,加强信用信息管理,规范信用服务体系发展,健全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维护信用信息安全和信息主体权益,提升社会信用体系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系统谋划,重点突破。围绕国家信用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强化顶层设计,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统筹推进。聚焦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反响强烈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重点,试点先行,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通过信用引领、推动、支撑其他领域改革。综合集成,强化应用。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提升信用数字化支撑能力。规范和强化信用产品在政务服务、行政监管、行政审批、行业管理和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信用应用精准化、高效化、智慧化,全面提升信用应用水平。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坚持需求导向,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水平全面提高。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和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力。第三节主要目标到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基本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公共信用平台应用更加综合集成和智能化,实现信用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形成长效机制。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成效显著,各行业信用建设纵深发展,信用应用向全域拓展,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规范开展,信用监管全面覆盖,社会信用体系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全社会诚信意识显著加强,诚信文化氛围浓厚,让信用成为名片,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信用建设基础保障支撑更加完备。社会信用平台共享应用功能进一步增强,跨部门、跨区域的信用信息共享、协同治理和奖惩联动得到有力夯实,到2025年,县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数据合规率分别达99%和98%,纳入公共信用评价守信和不良信息数据量“翻一番”,乡镇(街道)政府公共信用评价覆盖率达80%以上。信用支撑社会有效治理更加明显。社会信用与政府履职深度融合,行政管理数字化和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行业信用监管责任体系全面建立,省市县一体化社会智能治理机制基本建成,社会治理更加精准高效。到2025年底,重点领域信用监管机制覆盖数量翻一番,“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信用关联度达到80%以上。信用促进市场畅通运行更加高效。信用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备案信用服务机构的企业规模持续壮大,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推动征信、信用评级企业发展,信用赋能经济高质高效运行。到2025年,全县信用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实现重大突破,全县企业严重失信率控制在1.5%以内,无不良信息企业占比提升至90%以上。全社会诚信氛围更加浓厚。建立起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和基层组织的宣传阵地,广泛深入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弘扬诚信文化,普及诚信知识,构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机制和环境,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受益、信用有价”的良好氛围。第三章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新发展格局坚持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不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框架,健全信用制度,促进信息归集共享及跨领域融合利用,提升信用平台服务功能,发展信用服务市场,拓展信用应用领域,优化信用联动奖惩机制,深入促进和支撑各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第一节加快信用法治建设坚持遵循法治轨道,依法依规严格规范信息采集、共享、公开范围,严格规范严重失信主体名单认定、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工作,确保社会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