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目录一'编制背景4(一)发展基础4(二)面临形势6二、总体要求7(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8(三)发展目标8三'主要任务10(一)完善残疾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10(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15(三)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支撑体系19(四)实施残疾人特殊教育促进工程24(五)实施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工程26(六)实施残疾人组织建设工程28(七)开展残疾人合法权益维护行动30(八)开展残疾人文化事业提升行动31(九)开展残疾人发展环境优化行动33四'保障措施35(一)加强组织保障35(二)加强资金保障36(三)加强设施保障36(四)加强人才保障36五、规划实施37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进一步改善残疾人民生,促进残疾人发展,依据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省“十五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十五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本规划。一、编制背景(一)发展基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十四五”期间,区准确把握新时代残疾人事业新的历史方位,坚持和完善残疾人事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健全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推进实现政策大整合、社会大融合、残疾人更适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如期实现。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残疾人事业发展实现全面提升和显著创新。L民生保障实现新提升全区1990名建档立卡残疾人实现脱贫。2708名残疾人获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752名残疾人获得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2708名困难残疾人获得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0%以上。持证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实现全覆盖。提供托养服务3500人次。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全面完成。600余户城乡残疾人家庭得到无障碍改造。2 .公共服务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完善了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服务机制和奖扶机制,为残疾人提供“保姆式”“精细化”就业创业服务,全区残疾人稳定就业达3300人,培育创新创业先进典型36个。在全市率先建立残疾人五级康复服务体系,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85%,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率达到80%o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99%o城乡公共无障碍环境明显改善。不断提升“智慧量服”服务水平,残疾人足不出户实现能看、能问、能办。3 .发展环境得到新优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持续深化,区残工委成员单位涉残信息数据实现共通共享,共为残疾人提供了15万项次的“一人一策”服务。残疾人事业专项投入达5080万元,比“十二五”投入增长94.26%o感恩自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开展,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自立自强,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这些成绩,构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面临形势“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我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极其重要的五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残疾人事业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机遇:在组织领导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区委、区政府把残疾人事业发展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在服务保障上,国、省陆续出台了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为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全区残联系统干部队伍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用心用情用力服务残疾人。在发展环境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国、省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我区的残疾人事业拓展了发展空间;尊残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浓厚,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整体和谐。面临挑战: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高发等因素交织,残疾会多发高发。一定数量的残疾人生活还比较困难,部分残疾人家庭存在返贫致贫风险。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和就业创业质量不高,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仍存在差距。公共服务总量不足、结构不优、供给不均、质效不高,残疾人就学就医、康复照护、文化体育等多样性、差异化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农村地区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还比较薄弱。残疾人平等权利还没有得到充分实现,社会融入度还有待提升。残疾人事业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为突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把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团结带领残疾人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共建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勇担追赶跨越新使命,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残疾人急难愁盼需求为导向,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着力完善“社会保障、康复服务、就业创业”三大体系、大力实施“教育促进、无障碍建设、组织建设''三大工程、积极开展“合法权益维护、文体事业提升、发展环境优化”三大行动,充分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合力解决残疾人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不断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深化“量体裁衣”式服务,解决好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发挥残疾人主体作用,不断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坚持保基本、兜底线。着力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织密扎牢残疾人民生保障安全网,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坚持依法治理。切实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涉残法律法规落实到位,保障残疾人作为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和特殊困难群体应享权利,提高残疾人事业法治化水平。(三)发展目标到2030年,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生活品质得到新改善,多层次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均等化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残疾人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多形式就业创业支持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更加充分。无障碍环境持续优化,残疾人平等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残疾人事业发展条件明显改善,全社会尊残扶残助残氛围更加浓厚,残疾人美好生活新期待得到更好满足,让城市更加温暖、更有温度。到2035年,残疾人事业与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残疾人物质生活更为宽裕,精神生活更为丰富,平等参与、公平发展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平等包容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残疾人更有尊严、更受关爱,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专栏L“十五五”区残疾人保障和发展主要指标指标2025年2030年指标属性1.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年均增长()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预期性2.城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人次(万)0.08预期性3.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比例(%)100100约束性4.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100100约束性5.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100100约束性6.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0>90预期性7.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95预期性8.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597约束性9.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85>85约束性10.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8085约束性11.困难重度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数(户)103600约束性12.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建设覆盖率()100约束性三、主要任务(一)完善残疾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1 .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科学制定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措施。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监测对象并及时给予有效帮扶。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加强对监测对象的动态调整、动态分析。落实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中持有残疾人证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智力、精神三级残疾人单独施保政策,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特困供养。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已稳定脱贫人口分档实施医保资助和救助。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残疾人后续帮扶工作。持续做好农村低保边缘残疾人家庭帮扶工作,加大物资、资金、技术、信息等扶持力度,帮助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发展增收。依法保障农村残疾人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权益。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向残疾人倾斜,帮助残疾人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扶持农村残疾人参与富民乡村产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残助残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残疾人的帮扶。2 .完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提供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或最低生活保障。低保边缘家庭中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按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优先对残疾人实施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做好对符合条件残疾人的医疗救助,强化医疗救助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的互补衔接,减轻困难残疾人医疗费用负担。加强对生活无着流浪乞讨残疾人的救助安置和寻亲服务。加强对农村留守、散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儿童中的残疾人巡访关爱。加强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临时救助,做好因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难的残疾人的紧急救助。3 .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优待政策继续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探索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至低保边缘家庭等困难家庭中的残疾人,将护理补贴覆盖至有护理需求的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推动建立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落实残疾人驾驶机动车政策。推动建立残疾人家庭生活用水、电、气优惠补贴政策和电信业务资费优惠政策。落实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等政策。加强孤残儿童(残疾孤儿、事实无人抚养残疾儿童)医疗、康复、教育、养育等服务。加快建设精神卫生福利服务体系,为特殊困难精神残疾人提供康复、照护等服务。残疾人及重度残疾人陪护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鼓励铁路、民航等机构为残疾人提供优惠便利。为残疾人携带辅助器具、导盲犬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公共场所和进出境提供便利。推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对残疾人免费或优惠开放。4 .加快发展残疾人照护和托养服务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骨干,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辅助性就业等为一体的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体系。探索将低保边缘家庭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着力增强县级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服务机构对残疾人特困对象的照护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