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保障残疾人民生,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依据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省“十五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本规划。一、编制背景(一)发展基础。“十四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和市残联精心指导下,我县准确把握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厘清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残疾人工作主责主业,从政治上、法治上推动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如期实现。全县8268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发放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525272人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16837人次,16542人次获得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o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达到85%以上,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80%o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o残疾人基本住房得到保障,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实现全部改造。737户残疾人家庭得到无障碍改造,城乡无障碍环境明显改善。“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不断深化,扶残助残社会氛围更加浓厚,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随着我县残疾人民生的不断改善,残疾人事业也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根据全国残疾人第二次抽样调查比率,我县共有各类残疾人7.84万人,其中持证残疾人34691人(截至2026年12月31日)。残疾人人数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关心帮助。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残疾人返贫致贫风险高,特别是一户多残、依老养残、又病又残、孤寡残疾的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还比较困难。二是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和就业质量不高,社会安置残疾人就业比例较低,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三是残疾人公共服务与残疾人实际需要切合度不足、结构不优、质量效益不高,残疾人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在基层和农村,特别是偏离镇村中心地方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比较薄弱。四是残疾人平等权利还没有得到充分实现,社会融入度还有待提升,尊残扶残助残社会氛围不够浓厚。五是残疾人事业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全社会参与融合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广度、深度还不够。六是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残疾人基层基础工作还不够牢靠,基层组织体系建设还有待加强。(二)面临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事业一定要继续推动”,要“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十五五”时期,将全面落实“实力、活力、魅力,突破800亿跻身百强县”发展战略,继续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是建设高品质生活“八大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团结带领残疾人和全县人民一道,共建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市委“一体两翼”发展战略,聚焦“突破800亿、跻身百强县”的总体目标,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准确把握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明确协调推进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思路,主动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局。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残疾人所需所盼为导向,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以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积极营造氛围为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充分履行政府残工委职责,整合政府和社会力量,合力解决残疾人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市场推动、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为残疾人保障和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群体的认识,始终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聚焦不同类别、不同程度、不同需求残疾人急难愁盼,推进残疾人服务供给侧改革,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发挥残疾人主体作用,不断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保基本兜底线。着力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织密扎牢残疾人民生保障安全网,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坚持依法治理。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以及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保障残疾人作为普通公民和特殊困难群体应有权利,提高残疾人事务法治化水平。坚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强化残疾人事业是跨部门、多领域的综合型社会事业的认识,坚持国家扶持、市场推动、公办民办并举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格局,推进政策大整合、社会大融合,形成对残疾人格外关心关注的强大合力,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30年,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生活品质得到新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残疾人普遍受尊重。多层次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稳定保障,重度残疾人得到更好照护。多形式就业创业支持体系基本形成,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的就业。均等化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残疾人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无障碍环境持续优化,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各方面平等权利得到更好实现。残疾人事业基础保障条件明显改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到2035年,残疾人事业与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残疾人物质生活更为宽裕,精神生活更为丰富、更受尊重、更有尊严,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平等包容的社会氛围更为浓厚,残疾人充分享有平等参与、公平发展的权利,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专栏1:“十四五”泸县残疾人保障和发展主要指标指标2020年2025年指标属性1.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年均僧长()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预期性2.城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人次(万)0.01预期性3.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比例(%)100100约束性4.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100100约束性5.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100100约束性6.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0>90预期性7.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95预期性8.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597约束性9.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8085约束性10.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8085约束性11.困难重度残疾人居家无障碍改造数(户)352约束性12.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建设覆盖率()94%100%约束性三、主要任务(一)完善残疾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1 .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制定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解决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困难的相关政策措施。实施乡村振兴助残系列行动。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监测对象,及时给予帮扶。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残疾人,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残疾人后续帮扶工作。持续开展残疾人帮扶协作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残疾人工作。持续做好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帮扶工作。依法保障农村残疾人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权益。扶持农村残疾人参与富民乡村产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残助残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开展对残疾人的济困帮扶。2 .完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提供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或最低生活保障。低保边缘家庭中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按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优先对残疾人实施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做好对符合条件残疾人的医疗救助,强化医疗救助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的互补衔接,减轻困难残疾人医疗费用负担,进一步加大和完善残疾人紧急救助,加强对生活无着流浪乞讨残疾人的救助安置和寻亲服务。加强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临时救助,加大受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影响的困难残疾人急难救助力度。全面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3 .加快发展残疾人照护和托养服务按照省上部署,为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照护、日间照料、居家服务、邻里互助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照护服务。探索建立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运营补贴制度和机构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托养服务机构建设。落实残疾人长期照护有关要求。着力增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服务机构对残疾人特困对象的照护服务能力。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符合条件的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做好残疾人和失能老人标准、服务的衔接,优先接收符合条件的盲人、聋人等老年残疾人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积极培育专业化社会服务机构参与残疾人照护托养服务。4 .提高残疾人保险覆盖率和待遇水平落实地方政府为重度残疾人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继续实施三级四级残疾人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助特惠政策、资助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和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社会保险进行补贴等政策。鼓励将灵活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残疾人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落实好29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的政策,将符合门诊特殊疾病认定标准的精神病人、脑瘫儿童纳入门诊特殊疾病保障范围。支持就业残疾人依法参加失业保险,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推进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按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加强工伤预防和工伤职工康复工作。按照国家、省统一安排部署,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保障范围。鼓励支持残疾人参加补充养老商业保险,推行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商业保险补贴制度。5 .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优待政策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和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力争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深化城乡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为残疾人携带辅助器具、导盲犬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公共场所等提供便利。落实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用水、电、气优惠补贴政策和电信业务资费优惠政策。落实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等政策。落实重度残疾人免费乘坐县域内公共汽车政策,鼓励铁路、民航等机构为残疾人提供优惠便利。落实残疾人驾驶机动车政策。推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对残疾人免费或优惠开放。加强孤残儿童医疗、康复、教育等服务,合理确定孤残儿童等基本生活费标准,提升儿童福利机构安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建设精神卫生福利服务体系,为特殊困难精神残疾人提供康复、照护等服务。6 .加快残疾人基本住房安全便利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