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消防救援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实市“一核三片、四区协同”发展战略,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动新时代消防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省“十五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和市“十五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和重大政策文件,结合我市消防救援事业发展现状,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62030年。本规划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消防救援事业的战略蓝图,明确“十五五”时期的总体思路、建设任务和发展目标,是今后五年我市消防救援工作的纲要和行动指南。一、“十四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成果“十四五”时期,我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省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消防工作的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切实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强化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加大对消防救援事业的投入,大力夯实公共消防安全基础,加强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努力营造良好消防安全环境。(一)火灾总体态势保持平稳。“十四五”时期,全市共发生火灾743起,死亡2人,受伤O人,直接财产损失460.6081万元。同比“十二五”时期(发生火灾618起,死亡3人,受伤2人,直接财产损失387.9592万元),火灾起数上升20.2%,死亡人数下降33.3%,受伤人数下降200%,直接财产损失上升15.7%,均低于全省、市平均水平。(二)消防安全责任体系不断健全。充分发挥市安委会、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平台作用,定期会商研判,建立亡人火灾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的消防安全职责,具体实施行业部门按照“三个必须”的要求,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依规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卫健、教育、民政、文旅等部门基本完成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通过严格执法、定期约谈,落实社会单位主体责任,“四个能力”建设得到巩固提升,全面落实“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制度,推动社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建成微型消防站。(三)消防安全风险隐患化解有力。每年定期开展冬春和夏季火灾防控工作,集中开展了电动自行车、“多合一”、高层住宅、博物馆和文物建筑、校外托管机构等20余项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十四五”时期,全市消防救援部门共检查单位9585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或违法行为11869处,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417份,临时查封129处,责令“三停”单位144家,罚款144.2万元,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火灾形势总体平稳。(四)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有效改善。“十四五”时期,全市共有消火栓396个。全市累计投入装备建设经费482万余元,购置城市多功能主战车、消防宣传车各一辆,小型水罐车3辆,消防灭火器材及防护装备1600余件套。全市消防救援器材以及水域救援、易损耗器材、个人防护装备和灭火药剂等消防救援装备得到优化。(五)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更加深入。消防、教育、人社、住建、应急等部门紧密配合,持续开展消防宣传“五进”工作;市消防科普体验馆全面建成开放,“火焰蓝”消防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基本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教育渗透、全民参与”的消防宣传教育体系;开展消防安全社区创建、“119”消防宣传月等系列主题活动,组织消防宣传培训、应急疏散演练、消防救援站开放等活动200余场(次);借助全市130余处LED显示屏、广告牌、楼宇电视广泛宣传消防知识。(六)消防救援队伍改革稳步推进。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改革部署,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加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职业保障六项措施的通知(遂府办函202557号),市消防救援队伍顺利完成转隶转改、授旗授衔、换装换牌、落编定岗等工作,实现机构、人员、工作平稳过渡、有序衔接。深化消防执法改革,推进消防领域“放管服”改革,2019年完成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职责移交。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始终坚持“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总方针,稳步推进消防救援理念、力量、职能、装备、方式、机制等转型升级。二、主要挑战“十四五”时期,我市消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消防事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短板不足,火灾防控基础仍较为薄弱,一些重要规划任务受机构改革、保障不足等因素影响未能全面落实到位,消防救援工作仍面临严峻挑战。(一)火灾风险隐患仍然突出。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高层建筑、工业厂房仓库、商业综合体、易燃易爆场所、群租房、自建房及其沿街店铺、“三合一”等场所火灾风险较高,火灾隐患难以有效消除;一些小作坊、小企业、小场所,因利益主导和节约成本,重经营轻安全,火灾防范措施虚化;部分住宅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消防管理不到位,消防设施、器材维修保养不力,火灾风险较大。消防宣传教育仍存在覆盖面不广、盲点多等问题,全民消防知识普及率不够高,群众自防自救能力有待提升。(二)城乡消防工作不够平衡。“十四五”期间,火灾形势总体平稳,但仍然存在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这反映出基层消防基础设施、消防安全组织建设相对滞后,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有待增强,乡村志愿消防队伍的人员、装备、站舍、经费保障难以落实,城镇消防救援站超过保护半径,加之农村“老弱病残幼”留守人员比例较大,“小火亡人”事故风险突出。(三)公共消防设施欠账较多。城区市政消火栓建设未达到100%,存在分布不平衡、市政管网压力不足、完好率低下等问题;部分旧城区车道狭窄,自然村道路仍存在不能满足消防车通行情况。物资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战备物资储备不足,经费保障相对滞后,消防救援装备器材未配备达标。(四)应急救援能力仍显不足。随着消防救援“全灾种、大应急”职能进一步拓展,救援力量编成不科学、车辆装备不精良、实战训练基础设施不到位以及人才队伍缺乏、应急通信能力不足等问题凸显,不能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快速高质量发展需要。尤其是应对高层、地下、水域、大跨度空间等特殊灾害事故的专用装备和战勤保障装备不足,无法满足当前消防救援队伍“全灾种、大应急”形势下日益繁重的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需求。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存在招人难、留人难、保障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困难。三、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以及对视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安排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践行安全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以“夯基础、补短板、优机制、强监管、提能力”为主要任务,加快推进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全社会火灾防控能力,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优质消防安全环境。(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确保事业正确发展方向。坚持党对消防救援工作和队伍的绝对领导,按照党中央关于消防救援工作和队伍改革发展决策部署,强化政治引领,提高各级党组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定力和能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凝聚力量、提供保障。二是坚持系统观念,夯实消防救援工作基础。科学修编执行城乡和园区消防规划,合理推进消防队站、道路、水源、装备等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同发展,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积蓄消防救援事业发展新动能。三是坚持两个至上,全面完善消防治理机制。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紧盯重点地区领域和突出风险隐患,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健全消防安全责任链条、管理办法和体系机制,普及消防安全常识,推进消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四是坚持专常兼备,提升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对标“主力军、国家队”和“全灾种、大应急”职能定位,把握全市灾害事故特点,建强全市消防救援队伍,壮大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引导社会救援队伍健康发展,推动救援理念、救援力量、指挥机制、装备物资、应急通信、战勤保障等转型升级,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五是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解消防发展难题。把消防救援工作置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积极回应优化营商环境、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持续深化消防执法改革,推进消防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和发展,加强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在消防领域深度应用,着力解决制约我市消防救援事业发展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三)主要目标。至2030年底,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消防安全工作网络进一步健全,影响消防安全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民消防安全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技能明显提升。一是火灾防控体系更加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全面落实,社会消防力量参与消防治理的政策机制更加完善,基层消防管理网络织密夯实,消防监管力量覆盖城乡,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精准高效,全面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消防治理格局。二是消防安全风险有效化解。全力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推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持续加大高风险区域和重大活动火灾风险监测管理,加强对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及老旧场所、新材料新业态等场所领域的消防安全突出风险隐患整治,城乡火灾风险明显降低,有效预防重特大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三是公共消防设施不断完善。建立消防水源建管机制,依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补建“十四五”时期应建未建的市政消火栓,“十五五”时期,新建道路市政消火栓全部纳入规划同步建设。四是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高。“全灾种、大应急”科学高效应对处置机制能力有效形成,指挥协调、专业救援、机动作战、综合保障效能显著提升。五是公众消防安全素质普遍提高。消防宣传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广泛开展以普及消防安全基本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为主的消防宣传“五进”活动,宣传教育队伍多元发展,宣传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宣传教育内容更适合受众。消防行业从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消防救援站开放率、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建成率、重点人群消防安全培训率均达100%。四、主要任务(一)健全消防安全治理体系1 .压实消防安全责任链条。深入贯彻落实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落实地区消防安全监管责任,完善消防安全委员会工作制度体系,加强消防工作巡查、督查和考核,将消防安全纳入政府部门绩效和领导干部考核。行业主管部门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将消防安全纳入部门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明确部门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等工作机制,细化部门间涉消事务职责边界。健全基层消防管理组织,各镇(街道)落实消防安全属地责任,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制定防火安全公约,各镇(街道)至少明确1名在编人员、各行政村(社区)至少明确1名消防安全协管员,负责组织开展经常性防火巡查检查、消防宣传和初始火灾扑救工作。2 .强化消防隐患治理能力。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建立常态化、程序化、标准化、信息化或者隐患发现和处置机制。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社会重点单位开展消防安全风险评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融合电子政务、大数据中心等系统资源,提升火灾风险动态监测、智能分析和精准治理水平。分行业、分领域部署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结合乡村振兴、老旧小区改造、遂潼毗邻地区一体化布局,强化老旧小区、电气线路、消防车道、各镇村落等职能综合领域整治力度,统筹补齐消防车道、电动车充电停放、消火栓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对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3 .整合拓展社会消防资源。深入推进“全民消防